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医疗高铁护理车厢内环境设计

发布时间:2021-08-08 14:50
  随着高铁的普遍出现,以及我国对医疗事业的重视,医疗高铁也将成为未来高铁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目前还没有医疗高铁出现,为了促进医疗高铁的发展,研究符合中国国情中国人人体参数的医疗高铁设计,本文对医疗高铁中的护理车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了护理单元布局设备情况,护理单元使用者需求以及护理车厢使用者系统的特性研究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分析来设计出医疗高铁护理车厢的基本雏形,再经由Jack软件的人机分析来论证。首先是明确研究的理论基础,对于医疗高铁护理车厢内环境设计研究而言的几个主要理论基础有三个,第一是护理单元的相关理论,了解护理单元的概况和主要组成要素。第二是轨道交通人因,医疗高铁也是轨道交通的一部分,所以也应该遵从轨道交通人因理论基础,将其中的用户、设备设计、任务设计和工作空间设计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第三是人体姿势研究,医疗高铁内使用人群的不同导致他们的作业姿势也不尽相同,医护工作这有其独特的作业自身,那么在医疗高铁的内环境设计也应该顺应使用者的人体作业姿势来考虑。其次,是对护理单元的实态调研,主要分成了网络调研和实地调研。通过网络调研明确护理单元内的规定最小空间尺度以及医疗设备概括...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医疗高铁护理车厢内环境设计


中石化健康快车图1-1健康快车项目(图源http://hd.lifeline-express.com/front/web/site.player?type=&page=2)

规划图,铁路网,昆明,列车


?С帧?016 年国家还专门发布了十三五高铁规划图(见图1-3 中国高速铁路网)。到 2020 年,中国将建设高速铁路连接,如京港(澳门),上海至昆明,广州至昆明。图 1-3 中国高速铁路网(http://www.cnpowdertech.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42&extra=page=1)不仅如此,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许多以前只能依附于列车的设施也可以更新换代套用在高铁上,例如医疗列车。

框架图,论文,框架图,框架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 9页1.4.2 论文框架按照以上的研究技术路线,本文主要拟分成 5 章,图 1-4 为论文框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提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高速铁路的创新与发展[J]. 刘辉.  领导科学论坛. 2018(12)
[2]我国卫生列车的应用及运行管理探讨[J]. 徐剑铖,靖剑波.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6 (11)
[3]高速列车旋转座椅的人机工程改进设计[J]. 章勇,徐伯初,支锦亦,徐平.  机械设计. 2016(08)
[4]国内外卫生列车应用现状及高铁卫生列车展望[J]. 李运明,张虎军,杨波,杨孝光,吴凡,马兴,蔡锋,赵毅,谭映军.  医疗卫生装备. 2016(06)
[5]时速350km中国标准动车组下线[J]. 齐慧.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5(15)
[6]中国高速列车工业设计研究综述与展望[J]. 向泽锐,徐伯初,支锦亦.  铁道学报. 2013(12)
[7]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列卫生列车手术急救车通过技术审查[J]. 熊学莉,范忠武,尹传东.  医疗卫生装备. 2013(01)
[8]卫生列车后送伤病员的实践[J]. 冯军强,金霞.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05)
[9]“救字号”专列转运地震伤员的组织管理[J]. 邓明德,陶军,靖剑波,孙汉军,李洪,史文峰.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12)
[10]中国居民卫生医疗需求行为研究[J]. 王俊,昌忠泽,刘宏.  经济研究. 2008(07)

博士论文
[1]基于轮椅使用者乘车能力的高速列车旅客界面优化设计研究[D]. 向泽锐.西南交通大学 2016
[2]高速列车驾驶界面人因适配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 郭北苑.北京交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民营医院护理单元设计研究[D]. 王鑫.北京建筑大学 2018
[2]综合医院住院部护理单元研究与设计[D]. 余莉莎.昆明理工大学 2015
[3]大型综合医院住院病房设计研究[D]. 况毅.重庆大学 2015
[4]大型综合医院护理单元空间设计研究[D]. 张丽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30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330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f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