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修正通行能力的道路出入口位置优化方法
发布时间:2021-11-05 12:47
作为城市道路路段上的典型接入点,出入口的数量是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首先分析了出入口干扰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将出入口数量因素采用最外侧车道出入口物理修正系数进行表征,出入口处车辆的驶入和驶出产生的减速跟驰、变换车道等影响采用横向折减系数进行表征,并进而提出了综合修正系数,构建了考虑出入口干扰的路段通行能力半解析计算模型。其次,结合出入口与交叉口的距离、出入口间距等约束条件,以修正后的通行能力之和最大为目标函数,提出了出入口位置优化方法。最后以郑州市某居住区为例进行了方法验证和实例应用。计算结果表明,为使居住区周边道路的通行能力之和最大,出入口应优先设置于等级较低的城市道路路段中点处;随着出入口数量的增加,出入口接入道路应由低等级道路向高等级道路依次选择;当城市道路等级相同时,应优先选择车道数较少的道路。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0,41(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居住区、商业设施或单位及其周围道路
选取郑州市某居住区作为分析对象,如图2所示。周围4条道路分别为长椿路(主干路)、翠竹街(主干路)、石楠路(次干路)、金菊街(支路)。各条道路的断面形式、车道数等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基本通行能力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的饱和车头时距计算得到。各路段的起、终点距离交叉口停止线的距离,可通过测距仪进行实地测量得到,如表2所示。道路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交叉口停止线的距离约束值参考规范要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分别为100 m、80 m和50 m。采用无人机在高空录制视频,拍摄各出入口处驶入、驶出车辆对主路交通流运行的干扰情况,计算得到不同车道位置的平均横向折减系数见表3。
不同数量出入口情况下的最优接入位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行车干扰下的城市干路路段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J]. 秦丽辉,裴玉龙,白崇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8(09)
[2]考虑通行能力折减的可变车道优化[J]. 蔡建荣,黄汝晴,黄中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7)
[3]公交停靠影响下的城市干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J]. 秦丽辉,裴玉龙,汪恩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7(09)
[4]路外停车驶入对出入口交通流影响模型[J]. 邓社军,叶晓飞,陈峻.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6(03)
[5]停车场建设规模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的分析[J]. 唐伯明,王卫军,刘唐志,曾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6]路外停车右转驶入对主路上游车流影响的动态长度模型[J]. 邓社军,叶晓飞,陈峻. 公路交通科技. 2014(03)
本文编号:3477827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0,41(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居住区、商业设施或单位及其周围道路
选取郑州市某居住区作为分析对象,如图2所示。周围4条道路分别为长椿路(主干路)、翠竹街(主干路)、石楠路(次干路)、金菊街(支路)。各条道路的断面形式、车道数等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基本通行能力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的饱和车头时距计算得到。各路段的起、终点距离交叉口停止线的距离,可通过测距仪进行实地测量得到,如表2所示。道路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交叉口停止线的距离约束值参考规范要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分别为100 m、80 m和50 m。采用无人机在高空录制视频,拍摄各出入口处驶入、驶出车辆对主路交通流运行的干扰情况,计算得到不同车道位置的平均横向折减系数见表3。
不同数量出入口情况下的最优接入位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行车干扰下的城市干路路段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J]. 秦丽辉,裴玉龙,白崇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8(09)
[2]考虑通行能力折减的可变车道优化[J]. 蔡建荣,黄汝晴,黄中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7)
[3]公交停靠影响下的城市干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J]. 秦丽辉,裴玉龙,汪恩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7(09)
[4]路外停车驶入对出入口交通流影响模型[J]. 邓社军,叶晓飞,陈峻.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6(03)
[5]停车场建设规模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的分析[J]. 唐伯明,王卫军,刘唐志,曾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6]路外停车右转驶入对主路上游车流影响的动态长度模型[J]. 邓社军,叶晓飞,陈峻. 公路交通科技. 2014(03)
本文编号:3477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477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