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配筋混凝土空心板梁承载力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2 12:08
以某高速公路桥梁火灾后配筋混凝土实体板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不同火灾工况下梁体承载力试验,得出了不同火灾工况下梁板承载力变化规律,建立了火灾后梁体承载力修正公式和梁体刚度修正系数,为开展配筋混凝土桥梁火灾损伤后性能评价和科学处治提供借鉴。
【文章来源】:公路. 2020,65(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火灾事故现场
本次试验梁板为工程背景中所拆除的第一孔9片实体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空心板标准跨径16m,板长15.96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普通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预应力筋采用1×7标准型?12.7mm低松弛钢绞线。空心板跨中截面尺寸如图2所示。2.2 受火工况及加热设备
试验梁板受火冷却后,将梁板简支在橡胶支座上实施加载。加载采用大型结构加载试验系统(MTS)单点集中加载,如图3所示。预加载以0.02kN/s速度缓慢匀速加载至30kN并持荷3min,停止加载返回初始状态。正式加载分6级完成,前5级以力控制为主,加载幅值为50kN,加载速率为0.02kN/s,分级加载至规定幅值持荷3min,观测梁板受力变形状态;循环加载至250kN,观测各级荷载作用下梁板受力变形状态;前5级荷载加载完毕,然后以屈服位移的整数倍进行加载,直至梁体断裂破坏。MTS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自动采集加载过程中荷载变化,分别在跨中、1/4跨、3/4跨位置安装电阻式位移计,观测梁板加载过程变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动力测试的简支梁火灾下振动分析与试验研究[J]. 刘才玮,苗吉军,高天予,黄绪宏.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8(06)
[2]标准火灾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应力重分布研究(英文)[J]. 丁发兴,李喆,CHENG Shan-shan,余志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8(09)
[3]钢-混组合简支箱梁耐火性能研究[J]. 张岗,宗如欢,施颖,宣纪明. 桥梁建设. 2017(03)
[4]火灾下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梁破坏模式研究[J]. 张岗,朱美春,贺拴海,王翠娟. 中国公路学报. 2017(02)
[5]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现状与展望[J]. 郑文忠,侯晓萌,王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6(12)
[6]钢-混组合梁的火灾试验及剩余承载力[J]. 姚伟发,黄侨,张娟秀.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7]基于强度的火灾后混凝土梁累计损伤深度及剩余承载力研究[J]. 吴迪,连海坤,倪富陶,张筱雨. 公路. 2015(09)
[8]受火后钢-混凝土组合梁材料性能试验研究[J]. 姚伟发,黄侨,张娟秀.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5(03)
[9]火灾下PC箱梁的损伤评估与加固设计[J]. 刘世忠,马朝旭,李丽园,吴焕庆,刘欣益. 桥梁建设. 2014(06)
本文编号:3490884
【文章来源】:公路. 2020,65(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火灾事故现场
本次试验梁板为工程背景中所拆除的第一孔9片实体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空心板标准跨径16m,板长15.96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普通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预应力筋采用1×7标准型?12.7mm低松弛钢绞线。空心板跨中截面尺寸如图2所示。2.2 受火工况及加热设备
试验梁板受火冷却后,将梁板简支在橡胶支座上实施加载。加载采用大型结构加载试验系统(MTS)单点集中加载,如图3所示。预加载以0.02kN/s速度缓慢匀速加载至30kN并持荷3min,停止加载返回初始状态。正式加载分6级完成,前5级以力控制为主,加载幅值为50kN,加载速率为0.02kN/s,分级加载至规定幅值持荷3min,观测梁板受力变形状态;循环加载至250kN,观测各级荷载作用下梁板受力变形状态;前5级荷载加载完毕,然后以屈服位移的整数倍进行加载,直至梁体断裂破坏。MTS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自动采集加载过程中荷载变化,分别在跨中、1/4跨、3/4跨位置安装电阻式位移计,观测梁板加载过程变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动力测试的简支梁火灾下振动分析与试验研究[J]. 刘才玮,苗吉军,高天予,黄绪宏.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8(06)
[2]标准火灾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应力重分布研究(英文)[J]. 丁发兴,李喆,CHENG Shan-shan,余志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8(09)
[3]钢-混组合简支箱梁耐火性能研究[J]. 张岗,宗如欢,施颖,宣纪明. 桥梁建设. 2017(03)
[4]火灾下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梁破坏模式研究[J]. 张岗,朱美春,贺拴海,王翠娟. 中国公路学报. 2017(02)
[5]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现状与展望[J]. 郑文忠,侯晓萌,王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6(12)
[6]钢-混组合梁的火灾试验及剩余承载力[J]. 姚伟发,黄侨,张娟秀.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7]基于强度的火灾后混凝土梁累计损伤深度及剩余承载力研究[J]. 吴迪,连海坤,倪富陶,张筱雨. 公路. 2015(09)
[8]受火后钢-混凝土组合梁材料性能试验研究[J]. 姚伟发,黄侨,张娟秀.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5(03)
[9]火灾下PC箱梁的损伤评估与加固设计[J]. 刘世忠,马朝旭,李丽园,吴焕庆,刘欣益. 桥梁建设. 2014(06)
本文编号:3490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490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