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超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6 03:58
  通过设计和实施现场监测试验,对姚家峪超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力学进行研究。结合数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超大断面隧道以半步CD法施工过程中围岩-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对围岩荷载、初支结构应力和锚杆轴力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掌子面开挖到监测断面后的第0~10天为隧道施工危险期,应加强这一施工阶段的落石、垮塌等风险的排查;(2)拱顶围岩荷载最大且较稳定,中线左侧围岩荷载大于右侧围岩荷载,有明显的偏压现象,应当加强对左洞左侧洞体的监控量测;(3)初支结构应力空间分布图表现为不规则的"M"形,其分布规律为拱顶初支结构应力最大,左右呈不对称分布;(4)锚杆轴力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较小,隧道整体结构稳定性较好。 

【文章来源】:人民长江. 2020,51(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超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


姚家峪隧道隧址区卫星图

剖面图,工程地质,隧道,剖面


优势结构面的组合构成岩体变形的依据,是岩土工程领域工程稳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在工程标段内,基岩破碎区的岩土结构特征为岩体破碎,结构面发育,层间结合一般,为碎裂状结构,岩芯多呈短柱状及碎块状,节理裂隙发育。基岩完整区则表现出层间结合较好的区别。根据姚家峪隧道左洞工程地质剖面图(图2) 分析可知,该工程区域主要发育有6条长大结构面。在隧道进洞口处,结构面L1:355°∠82°,岩层产状Y:55°∠16°,主要岩体组成物质为第四系覆盖层、强-中风化奥陶系灰岩、泥灰岩。在隧道出洞口处,结构面L1:280°∠67°,岩层产状Y:55°∠16°,主要岩体组成物质为第四系覆盖层、强-中风化奥陶系灰岩、泥灰岩。1.5 施工工法及支护措施

断面图,元件,断面,现场监测


选取试验段的K102+718断面进行现场监测试验。在左隧洞的拱顶、拱肩、拱腰和拱脚部位布设监测元件,元件布设位置及数量如图3所示。2.4 监测元件的埋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隧道大变形机制及处治关键技术模型试验研究[J]. 杨忠民,高永涛,吴顺川,周喻.  岩土力学. 2018(12)
[2]半部CD法在超大断面隧道中的应用[J]. 刘红轲.  山东交通科技. 2018(02)
[3]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分类、地质判识、孕灾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J]. 李术才,许振浩,黄鑫,林鹏,赵晓成,张庆松,杨磊,张霄,孙怀凤,潘东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8(05)
[4]超大断面硐室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J]. 肖同强,李化敏,杨建立,蒋绍永.  煤炭学报. 2014(04)
[5]超大断面隧道软弱破碎围岩渐进破坏过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J]. 李利平,李术才,赵勇,李树忱,王汉鹏,刘钦,赵岩,原小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03)
[6]特大断面大跨度隧道围岩变形的现场试验研究[J]. 周丁恒,曲海锋,蔡永昌,曹力桥,杨宏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09)
[7]扁平特大断面隧道修筑及研究概述[J]. 曲海锋.  隧道建设. 2009(02)
[8]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综合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J]. 李术才,薛翊国,张庆松,李树忱,李利平,孙克国,葛颜慧,苏茂鑫,钟世航,李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07)
[9]超大断面低扁平率公路隧洞先成预应力结构新型支护体系数值模拟[J]. 袁勇,王胜辉.  岩土力学. 2008(01)
[10]浅埋大跨度隧道的合理施工工法[J]. 丁建隆.  中国铁道科学. 2005(04)

博士论文
[1]千枚岩隧道挤压性大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 李磊.北京交通大学 2017
[2]高风险岩溶隧道突水灾变演化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 李利平.山东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振弦式传感器工程应用研究[D]. 刘单.河北工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19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519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8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