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冻区路基冻胀融沉控制指标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9 16:17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冻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季节性冻土分布十分广泛,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受公路建设条件限制,公路路基填筑难以实现全部采用非冻胀敏感性材料,而且随着公路建设理念的不断提升,具有明显节地效果的低路堤已在季冻区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路基冻胀和融沉将导致路面开裂、不均匀变形及整体承载能力下降,冻胀引起的变形及沉陷难以养护,对行车安全造成的影响大,季节性冻融和冻胀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季冻区公路路基建设和运营质量的重要难题。近年来,公路设计技术和理念不断发展,具有安全、占地少、环保、与自然环境协调性好等优点的低路堤公路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但是,因为低路堤公路的地下水位较高,增加了湿度,大大增加了冻胀融沉隐患。再加上由于受路面施工等方面因素影响,路面结构层的层间不能完全粘结,路基的冻胀融沉变形与路面结构的容许开裂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加复杂,对路面开裂控制将更加不利。因此,基于路基路面变形协调和一体化设计的路基冻胀融沉控制指标研究将更加必要且有意义。本文以季冻区路基冻胀融沉变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吉林省公路路基冻胀融沉变形进行观测和监测,系统研究了季冻区路基冻胀融沉变形的监测方法以及基于路面开...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沉降磁环
图 2.2 沉降磁环具有冻胀尺法的优点,而且埋设简单、测量方环不仅需要在芯管外壁自由滑动,还要和周围磁环的升降很难准确反应土体的冻胀;另外,仪),需要分别使探头上行测量一次,下行测量一增加了工作量。装在套筒内的压力传感器组成的,套筒固定在基基准站连接。基准站中填满水,顶部置于大气高度上。进行路基冻胀测量时,可以通过计算基计感应到的土体位移。沉降计法测量精度较高
路基冻胀融沉变形监测中主要是通过施工过程中在设定层位预先埋设、土压力、变形监测传感器,将传感器按照总线集成接入具有存储功能块,通过无线传输或定期提取存储数据的方式实现远程监测。在结构内感器是最为常见的监测手段,工程应用结果证明该方法是较为可靠的技是,其缺点主要在于埋设元件的过程中会对结构本身造成不同程度的基中承受压力、水和冰冻复杂环境中工作的传感器的稳定性、可靠性及路基冻胀融沉变形监测面临的关键问题。用于观测路基冻胀的传感器是指由单点沉降计反装得到的单点冻胀计沉降计反装得到的多点冻胀计,适合长期观测竖直方向的冻胀位移。该够观测沉降盘和锚头之间土层的变形,使用方便,能够长期自动化观用时,将沉降盘布置在观测位置,锚头固定在基岩上,当被测土层发生时,沉降盘同时发生位移,当传感器感应到此位移后,便可通过读数仪数据,通过现代化远程采集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监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深大基坑无线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开发应用[J]. 何宏盛,梁超,童立元,张国柱,何兵兵,朱世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6(02)
[2]季节性冰冻地区公路路基冻胀融沉过程规律研究[J]. 郑宪,李明宝,阎梦晴,于司杭.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03)
[3]冻融循环作用下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三场耦合分析理论模型[J]. 陈建兵. 公路. 2015(10)
[4]InSAR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 许才军,何平,温扬茂,刘洋. 测绘地理信息. 2015(02)
[5]D-InSAR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变形监测领域的应用[J]. 刘运明,马全明,陈大勇,徐玉明. 都市快轨交通. 2014(04)
[6]冻融作用对季节冻土区粉质粘土冻胀融沉特性的影响分析[J]. 郑美玉,赵小宇. 水电能源科学. 2013(12)
[7]东北地区客运专线冻胀融沉规律试验研究[J]. 雷晓雨,隋孝民,李季宏,杨明雨,何淑玲. 铁道勘察. 2013(06)
[8]粉砂土反复冻胀融沉特性试验研究[J]. 严晗,王天亮,刘建坤. 岩土力学. 2013(11)
[9]季节性冻土区的冻胀、融沉分析[J]. 朴学洙,上官云龙. 交通标准化. 2012(22)
[10]非饱和黏土的冻胀融沉过程分析[J]. 吴礼舟,许强,黄润秋. 岩土力学. 2011(04)
博士论文
[1]冻土未冻水含量测试新方法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 李东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1
[2]冻土冻胀理论模型及冻胀控制研究[D]. 周扬.中国矿业大学 2009
[3]季冻区路基土冻胀的微观机理研究[D]. 赵安平.吉林大学 2008
[4]季冻区道路冻胀翻浆机理及防治研究[D]. 谷宪明.吉林大学 2007
[5]季节冻土水分迁移的机理及数值模拟[D]. 原国红.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高山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冻胀融沉机理及稳定性评价[D]. 朱凤杰.长安大学 2017
[2]适用于路基监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应用研究[D]. 姜臻.大连理工大学 2016
[3]基于FBG的路基不均匀沉降监测传感器应用研究[D]. 王博实.大连理工大学 2016
[4]冻胀融沉试验方法及粘土冻胀特性研究[D]. 赵学文.北京交通大学 2014
[5]东北季节冰冻地区公路冻胀与翻浆病害研究[D]. 肖璇.长安大学 2014
[6]吉林省路基土冻胀病害调查与分析[D]. 汪滨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7]季节性冰冻路基病害及防治措施研究[D]. 张冬青.吉林大学 2008
[8]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稳定性的数值分析[D]. 孔令奇.西南交通大学 2007
[9]长春市道路冻胀翻浆模型研究[D]. 王志胜.吉林大学 2006
[10]岛状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路面稳定性研究[D]. 杨晓明.长安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579039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沉降磁环
图 2.2 沉降磁环具有冻胀尺法的优点,而且埋设简单、测量方环不仅需要在芯管外壁自由滑动,还要和周围磁环的升降很难准确反应土体的冻胀;另外,仪),需要分别使探头上行测量一次,下行测量一增加了工作量。装在套筒内的压力传感器组成的,套筒固定在基基准站连接。基准站中填满水,顶部置于大气高度上。进行路基冻胀测量时,可以通过计算基计感应到的土体位移。沉降计法测量精度较高
路基冻胀融沉变形监测中主要是通过施工过程中在设定层位预先埋设、土压力、变形监测传感器,将传感器按照总线集成接入具有存储功能块,通过无线传输或定期提取存储数据的方式实现远程监测。在结构内感器是最为常见的监测手段,工程应用结果证明该方法是较为可靠的技是,其缺点主要在于埋设元件的过程中会对结构本身造成不同程度的基中承受压力、水和冰冻复杂环境中工作的传感器的稳定性、可靠性及路基冻胀融沉变形监测面临的关键问题。用于观测路基冻胀的传感器是指由单点沉降计反装得到的单点冻胀计沉降计反装得到的多点冻胀计,适合长期观测竖直方向的冻胀位移。该够观测沉降盘和锚头之间土层的变形,使用方便,能够长期自动化观用时,将沉降盘布置在观测位置,锚头固定在基岩上,当被测土层发生时,沉降盘同时发生位移,当传感器感应到此位移后,便可通过读数仪数据,通过现代化远程采集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监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深大基坑无线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开发应用[J]. 何宏盛,梁超,童立元,张国柱,何兵兵,朱世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6(02)
[2]季节性冰冻地区公路路基冻胀融沉过程规律研究[J]. 郑宪,李明宝,阎梦晴,于司杭.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03)
[3]冻融循环作用下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三场耦合分析理论模型[J]. 陈建兵. 公路. 2015(10)
[4]InSAR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 许才军,何平,温扬茂,刘洋. 测绘地理信息. 2015(02)
[5]D-InSAR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变形监测领域的应用[J]. 刘运明,马全明,陈大勇,徐玉明. 都市快轨交通. 2014(04)
[6]冻融作用对季节冻土区粉质粘土冻胀融沉特性的影响分析[J]. 郑美玉,赵小宇. 水电能源科学. 2013(12)
[7]东北地区客运专线冻胀融沉规律试验研究[J]. 雷晓雨,隋孝民,李季宏,杨明雨,何淑玲. 铁道勘察. 2013(06)
[8]粉砂土反复冻胀融沉特性试验研究[J]. 严晗,王天亮,刘建坤. 岩土力学. 2013(11)
[9]季节性冻土区的冻胀、融沉分析[J]. 朴学洙,上官云龙. 交通标准化. 2012(22)
[10]非饱和黏土的冻胀融沉过程分析[J]. 吴礼舟,许强,黄润秋. 岩土力学. 2011(04)
博士论文
[1]冻土未冻水含量测试新方法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 李东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1
[2]冻土冻胀理论模型及冻胀控制研究[D]. 周扬.中国矿业大学 2009
[3]季冻区路基土冻胀的微观机理研究[D]. 赵安平.吉林大学 2008
[4]季冻区道路冻胀翻浆机理及防治研究[D]. 谷宪明.吉林大学 2007
[5]季节冻土水分迁移的机理及数值模拟[D]. 原国红.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高山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冻胀融沉机理及稳定性评价[D]. 朱凤杰.长安大学 2017
[2]适用于路基监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应用研究[D]. 姜臻.大连理工大学 2016
[3]基于FBG的路基不均匀沉降监测传感器应用研究[D]. 王博实.大连理工大学 2016
[4]冻胀融沉试验方法及粘土冻胀特性研究[D]. 赵学文.北京交通大学 2014
[5]东北季节冰冻地区公路冻胀与翻浆病害研究[D]. 肖璇.长安大学 2014
[6]吉林省路基土冻胀病害调查与分析[D]. 汪滨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7]季节性冰冻路基病害及防治措施研究[D]. 张冬青.吉林大学 2008
[8]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稳定性的数值分析[D]. 孔令奇.西南交通大学 2007
[9]长春市道路冻胀翻浆模型研究[D]. 王志胜.吉林大学 2006
[10]岛状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路面稳定性研究[D]. 杨晓明.长安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579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57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