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肢薄壁墩参数对连续刚构桥抗震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0 13:11
为了研究地震响应下双肢薄壁墩参数对高墩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以某高墩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程分析方法。以桥墩纵横向的薄壁厚度、双肢间距以及桥墩截面形式结合系梁为主要参数,从桥梁的振型频率、桥墩的位移以及内力变化三个方面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双肢薄壁厚度与双肢间距对桥梁高阶振型频率的影响较大;双肢薄壁墩的厚度与桥墩的抗弯刚度以及抗推刚度成正比关系;纵桥向抗弯刚度随双肢间距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设置纵向横系梁会增大桥梁的纵向刚度和减少墩顶的内力及位移;空心截面桥墩的抗震性能要优于实心截面桥墩的抗震性能。
【文章来源】: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20,42(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桥梁布置图(单位:m)
本文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模型,采用变截面梁单元模拟主梁,采用梁单元模拟桥墩、承台及桩基,主梁与双肢薄壁墩之间采用刚性连接,桥墩墩底与承台及承台与各桩基中心节点采用主从约束的刚性连接,边跨处采用弹性连接的一般类型来模拟盆式橡胶支座,其参数设置SDx为5000kN/m,SRy为0kN/m,其他四个方向均为10e7kN/m,桩基采用“m”法计算桩-土作用的影响并通过节点土弹簧来施加,二期恒载通过连续梁单元荷载来施加,全桥有限元模型见图2所示。3 地震波输入
对于矩形空心墩,根据薄板屈曲理论:可以将矩形空心墩的每块板看作成单独且均匀受压的长板,其边界条件可视为两边铰支。经过许多数据对比研究得出,矩形空心墩的薄壁厚度公式:式中:t0为薄壁厚度(m);b为桥墩横桥向宽度(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薄壁墩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影响参数分析[J]. 张永亮,王云,陈兴冲,刘尊稳. 桥梁建设. 2018(04)
[2]高低墩连续刚构桥的动力特性与抗震分析[J]. 程志友,钱骥,陈鑫,何进朝. 铁道建筑. 2018(07)
[3]纵向横系梁对双薄壁高低墩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影响分析[J]. 游惠敏,冯仲仁,陈百奔. 公路. 2018(05)
[4]PC连续刚构桥基于反应谱理论的抗震设计研究[J]. 邹顺,折孝明,王付. 公路. 2018(03)
[5]高烈度区实体双薄壁矮墩连续刚构桥抗震设计[J]. 张永亮,卢肖素,陈兴冲,王云. 铁道工程学报. 2017(11)
[6]基于反应谱法的高墩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特性分析[J]. 唐黎明,严升威,曹政,黄海珊. 中外公路. 2017(02)
[7]双薄壁墩间距对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J]. 石雄伟,刘海鹏,周勇军,胡兆同,袁卓亚.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0(03)
硕士论文
[1]双薄壁墩曲线连续刚构桥静动力性能及地震响应研究[D]. 郭锐.长安大学 2017
[2]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影响因素研究[D]. 谭伟.长安大学 2017
[3]高烈度震区特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研究[D]. 龚仕伟.重庆交通大学 2017
[4](80+3×150+80)m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D]. 冯乾旭.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7
[5]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下的弹塑性分析[D]. 李可欣.昆明理工大学 2017
[6]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双肢薄壁墩设计参数的分析与优化[D]. 杨帆.兰州交通大学 2015
[7]大跨连续刚构桥抗震影响因素研究[D]. 张东东.武汉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80775
【文章来源】: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20,42(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桥梁布置图(单位:m)
本文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模型,采用变截面梁单元模拟主梁,采用梁单元模拟桥墩、承台及桩基,主梁与双肢薄壁墩之间采用刚性连接,桥墩墩底与承台及承台与各桩基中心节点采用主从约束的刚性连接,边跨处采用弹性连接的一般类型来模拟盆式橡胶支座,其参数设置SDx为5000kN/m,SRy为0kN/m,其他四个方向均为10e7kN/m,桩基采用“m”法计算桩-土作用的影响并通过节点土弹簧来施加,二期恒载通过连续梁单元荷载来施加,全桥有限元模型见图2所示。3 地震波输入
对于矩形空心墩,根据薄板屈曲理论:可以将矩形空心墩的每块板看作成单独且均匀受压的长板,其边界条件可视为两边铰支。经过许多数据对比研究得出,矩形空心墩的薄壁厚度公式:式中:t0为薄壁厚度(m);b为桥墩横桥向宽度(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薄壁墩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影响参数分析[J]. 张永亮,王云,陈兴冲,刘尊稳. 桥梁建设. 2018(04)
[2]高低墩连续刚构桥的动力特性与抗震分析[J]. 程志友,钱骥,陈鑫,何进朝. 铁道建筑. 2018(07)
[3]纵向横系梁对双薄壁高低墩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影响分析[J]. 游惠敏,冯仲仁,陈百奔. 公路. 2018(05)
[4]PC连续刚构桥基于反应谱理论的抗震设计研究[J]. 邹顺,折孝明,王付. 公路. 2018(03)
[5]高烈度区实体双薄壁矮墩连续刚构桥抗震设计[J]. 张永亮,卢肖素,陈兴冲,王云. 铁道工程学报. 2017(11)
[6]基于反应谱法的高墩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特性分析[J]. 唐黎明,严升威,曹政,黄海珊. 中外公路. 2017(02)
[7]双薄壁墩间距对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J]. 石雄伟,刘海鹏,周勇军,胡兆同,袁卓亚.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0(03)
硕士论文
[1]双薄壁墩曲线连续刚构桥静动力性能及地震响应研究[D]. 郭锐.长安大学 2017
[2]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影响因素研究[D]. 谭伟.长安大学 2017
[3]高烈度震区特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研究[D]. 龚仕伟.重庆交通大学 2017
[4](80+3×150+80)m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D]. 冯乾旭.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7
[5]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下的弹塑性分析[D]. 李可欣.昆明理工大学 2017
[6]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双肢薄壁墩设计参数的分析与优化[D]. 杨帆.兰州交通大学 2015
[7]大跨连续刚构桥抗震影响因素研究[D]. 张东东.武汉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80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580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