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跨海桥梁桩基础局部冲刷演化特征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4 10:06
  在水流环境中,桥梁结构物的存在会使其周围流态发生变化,进而产生局部冲刷。局部冲刷的形成大大降低了桥梁桩基的承载力,是造成桥梁结构损毁、坍塌的主要原因之一。桥梁桩基的局部冲刷是海岸和近海岩土工程中的经典问题,涉及流体动力学和土力学的交叉内容,其机理与演化过程复杂,加之受当前试验技术和计算机模拟能力的限制,针对不同型式的群桩基础的冲刷问题仍有很多方面尚待进一步厘清。本文针对近海环境中的单桩、群桩基础局部冲刷问题,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通过室内水槽试验,采用摄像机实时监测单桩桩周的冲刷深度变化,研究了不同水深和流速条件下局部冲刷的发展特征,试验发现:局部冲刷首先发生在桩侧前方并逐渐向桩周扩展,桩后先发生淤积后再冲刷;水深越大,流速越大,桩后淤积现象持续时间越短,桩周冲刷发展迅速且均匀,达到稳定所需时间越久;桩周最大、最小冲深点首先分别出现桩的侧前方和桩后区域,但随着试验的进行其位置会发生变化。另外,单桩绕流的数值计算中发现,底床最大切应力位于桩侧前方,说明初始冲刷从该部位发生,这与室内试验结果一致。2.针对实际工程中常见的矩形柱群(九柱柱群),本文采用粒子速度成像(PIV)技术和压力传感器...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跨海桥梁桩基础局部冲刷演化特征试验研究


图1.1边界层分离不意图??

圆柱绕流,雷诺数,阻力系数,升力


第一章绪论??时为临界状态;当Re>3><106时,湍流祸街重现,此时为超临界状态。??由图1.2可知,随着雷诺数Re的增加,圆柱柱后会产生周期性脱落的漩涡,??其脱落频率/可用无量纲数Stouha丨数(St)来表征,St=/D/[/(D为圆柱直径,??(7为来流速度),且通过试验表明:当Re<200时,SK0.2,且随Re的增大而增??大;当亚临界状态(300<Re<3xl05)时,St数稳定在0.2左右;当Re>3xl〇5时,??St数随Re变化较大,没有明显规律。??另外,圆柱绕流产生复杂的流态结构的同时,圆柱也会由于表面压强分布的??不均匀产生阻力(平行于流体流向)和升力(垂直于流体流向)周期性的变化。??单位长度圆柱体的阻力和升力可分别按下式计算:??Fd=\cdpU2D?(1-1)??F丨丨?plfD?(1-2)??式中,p为流体密度,t/为来流流速,乃为圆柱直径,&、巧分别为圆柱所受的??沿流向的阻力和垂直于流向的升力,〇、〇分别为相应的阻力和升力系数。其中,??由于圆柱的对称性

双柱,绕流,数值模拟研究,室内试验


说明上下游柱间为引力,当ZVD增加到第三种流态的值时,Q发生陡升并趋近??.单柱的。??双柱并列时流态特征(图1.4b)主要为:(1)?1<L/ZK1.1-1.2,单漩涡脱落(a??single-bluff-bodybehaviour),双柱间距太小,间隙流微弱,边界层在上、下柱外??侧脱落,尾部形成类似单柱的一列涡街,此时St数约为单柱的一半;(2)??1.1-1.2<Z7Z)<2-2.2,偏斜流形态(biased?flow?pattern),双柱间距变大,产生能量??较大的间隙流、且发生偏斜,双柱各自的上、下剪切层均发生分离、脱落,在双??柱后形成宽尾流(脱落频率较小,G较小、Q较大)和窄尾流(脱落频率较大,??G较大、C/较小),且在一定间距比时可捕捉到双稳态现象及间隙流发生周期性??的偏斜,L/D较小时,两柱的C/均为正,柱间表现为明显的排斥力,窄尾流的脱??落频率约是宽尾流的3倍;(3)?L/Z)>2-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Re=3900圆柱绕流的三维大涡模拟[J]. 战庆亮,周志勇,葛耀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5(12)
[2]高雷诺数下并列双圆柱绕流的DES法三维数值模拟[J]. 李燕玲,苏中地,李雪健.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14(04)
[3]高雷诺数下单圆柱绕流的DES三维数值模拟[J]. 李燕玲,苏中地.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13(04)
[4]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drag force on flow through circular array of cylinders[J]. 余凌晖,詹杰民,李毓湘.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3(03)
[5]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orseshoe vortex in scour region around circular piers[J]. Subhasish DAS,Rajib DAS,Asis MAZUMDAR.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01)
[6]具有自由液面效应的圆柱绕流三维数值模拟[J]. 岳永威,李梦阳,孙龙泉,王领.  船舶. 2012(04)
[7]潮流作用下群桩局部冲刷试验研究[J]. 彭可可,文方针.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2(02)
[8]圆柱桥墩局部冲刷机理试验研究[J]. 张新燕,吕宏兴,沈波.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02)
[9]水流夹角对群桩局部冲刷影响试验研究[J]. 卢中一,高正荣.  中国港湾建设. 2011(06)
[10]大桥复合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的计算分析[J]. 梁森栋,张永良.  水利学报. 2011(11)

博士论文
[1]圆柱桩群阻力特性及其对底床冲淤影响的研究[D]. 邓绍云.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2007

硕士论文
[1]圆柱桥墩绕流的数值模拟研究[D]. 吉鸿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2]圆柱群绕流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 李强.浙江大学 2014
[3]潮流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研究[D]. 李梦龙.天津大学 2012
[4]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在水槽波浪中的研究[D]. 龙晓警.天津大学 2009
[5]直立圆柱周围流场与局部冲刷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 陈志乐.上海交通大学 2008
[6]潮流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研究[D]. 韩海骞.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88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588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e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