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成型方式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细微观结构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成型方式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细微观结构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国内现行的马歇尔击实、静压、振动、轮碾、旋转压实5种成型方式为载体,基于工业CT的无损检测技术和VG软件的三维重构功能,对不同成型方式冷再生混合料内部的空级配、空隙等效直径、最可几孔径、空隙形状特征、粗颗粒的颗粒取向以及集料的破损状况等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分析给出最可几孔径、集料颗粒取向的数学模型表征,建立了不同成型方式再生混合料细微观分布特征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回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型方式冷再生混合料空级配、最可几孔径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空隙体积与表面积符合lg V=K·lg S+B双对数线性拟合,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细微观空隙结构等效为球体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不同成型方式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粗集料取向角基本符合洛伦兹分布,成型方式对再生混合料颗粒取向有显著影响,旋转压实、振动两种成型方式与路面芯样粗集料颗粒取向角最接近,而轮碾成型与实际路面碾压条件相差最大。
【作者单位】: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 成型方式 空隙分布 主轴方向 细微观结构性能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0引言试件成型方法是沥青路面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不同成型方法再生混合料中粗集料的空间分布规律、颗粒取向以及细集料的填充方式、填充饱和程度等势必会有一定的差异,对此,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意见和观点[1-3]。现行《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聪;郭乃胜;赵颖华;谭忆秋;;不同成型方法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内部空隙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1期
2 颜强,黄彭;沥青混合料空隙的分形特性[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李智,徐伟,王绍怀,张肖宁;沥青混合料压实状态的数字图像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学军;谢群峰;赵立梅;傅秋红;;OGFC混合料的分形研究[J];安徽建筑;2008年05期
2 黄宝涛;廖公云;张静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层间接触临界状态值的计算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徐文杰;岳中琦;胡瑞林;;基于数字图像的土、岩和混凝土内部结构定量分析和力学数值计算的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3期
4 李智,徐伟,王绍怀,张肖宁;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6期
5 胡迟春;王端宜;Nelson GIBSON;Emin KUTAY;Jack YOUTCHEFF;;基于CT技术沥青混合料集料的识别与分离[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1期
6 胡玲玲;卢辉;;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取向变化机理[J];中外公路;2008年05期
7 王绍怀;李智;吴文亮;张肖宁;;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分形特性分析[J];中外公路;2009年02期
8 易富;金艳;苏剑;;两种压实方法下沥青混合料空隙分布特性细观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3期
9 颜川奇;杨军;左娜;焦丽亚;;沥青混合料初始空隙分布研究[J];中外公路;2015年05期
10 林伟;李波;窦辉;;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分形规律及其应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卫峰;基于GTM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2 李兴尚;建筑物下条带开采冒落区注浆充填减沉技术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3 雷超旭;路面表面功能加速加载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夏小刚;采动岩层与地表移动的“四带”模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5 郭庆林;沥青混合料内部应力分布及其对粘弹性能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常明丰;基于颗粒物质力学的沥青混合料细观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邱志雄;基于宏观轮廓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肖鑫;排水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及排水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石立万;基于细观力学性能的功能型沥青混合料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倪文琛;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1年
2 毛利铧;路面图片分割方法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3 郑燕金;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的数字图像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4 田力;基于激光轮廓检测仪的沥青路面质量均匀性评价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李公羽;基于三维模型重建的铁路道砟几何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晓军,张肖宁;CT技术在沥青胶结颗粒材料内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2期
2 张肖宁,郭祖辛,吴旷怀;按体积法设计沥青混合料[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3 唐明;混凝土孔隙分形特征的研究[J];混凝土;2000年08期
4 李芬;沈成武;吴少鹏;;基于CT图像的沥青混合料分形特征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汪海年;郝培文;;沥青混合料微细观结构的研究进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裴建中;张嘉林;常明丰;;矿料级配对多孔沥青混合料空隙分布特性的影响[J];中国公路学报;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福鲁;滕翠翠;孙振伟;;冷再生混合料的研究动态[J];山西建筑;2010年16期
2 宋长柏,王丽,陈朝霞;冷再生混合料的室内试验研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1年S1期
3 王丽,魏连雨,刘奎颖;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于洪源,吉丽娜,吴琰;均匀设计在不同添加剂的冷再生混合料配比设计中的应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 周慧东;;冷再生混合料反应机理分析[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9期
6 尹萍;贾富贵;;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年01期
7 张亮;;旧料掺量对冷再生混合料强度影响[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年05期
8 姚笛;;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J];公路工程;2014年03期
9 成安洪;高建华;胡伟;;厂拌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拌和施工工艺要点[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S2期
10 杨进;江涛;孙立军;刘黎萍;;考虑第二次压密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室内试验方法研究[J];公路工程;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连雨;王丽;王国清;;冷再生混合料的室内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卷[C];2002年
2 李相国;尹晓波;马保国;王海峰;李俊晓;;改性剂对粉煤灰-水泥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薛振山;王纯鸣;;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宝众;亚洲首套就地冷再生机组亮相[N];中国交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泽锋;旧沥青路面铣刨料工厂冷再生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树青;乳化沥青和泡lで嗬湓偕旌狭闲阅苎芯縖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刘玉国;泡lで嗉捌淅湓偕旌狭下酚眯阅苎芯縖D];长安大学;2015年
3 郭保和;冷再生混合料颗粒团强度评价及级配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4 王亚祥;冷再生混合料强度形成早期交通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5 邢傲雪;乳化(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技术性能深入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陈晓刚;振动压实成型的冷再生混合料试验方法和级配优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7 付俊;SOILFIX高分子聚合物冷再生基层应用技术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8 马川义;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优化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9 黄卫兵;二灰稳定冷再生混合料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黄国威;现场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成型方式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细微观结构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7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427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