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涉路行为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要涉路行为安全评价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涉路行为日趋普遍的情况下,对涉路行为的安全评价结论成为行政许可的主要依据。然而,我国目前对于相关安全评价工作还没有相对统一的实施办法,技术标准也存在不足,形成了基层部门自行组织、自行聘请技术人员进行评价的局面,导致评价工作不规范、评价结论权威性不足,出现被评价单位不认可评价结果的现象。为了改变涉路行为安全评价工作实施过程中无章可循的现状,本文就各类涉路行为的安全评价展开研究,以图提出一套可以付诸实践的评价标准,这不论对公路管理机构还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涉路工程申请人都能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首先,对涉路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和评价方式进行了论述,主要包括前期准备阶段、评价阶段、评价后回应阶段等三个阶段。同时论述了常用的评价方式,提出可由申请人选择安全评价方式,对于规模较大的涉路行为,必须进行机构评价,并对每一类涉路行为的基本范围进行界定。然后,对公路涉路工程危险源辨识从依据、过程与手段等几个方面阐述其具体内容和工作,提出采用安全检查表,在安全评价开展前详细地列出各阶段的控制要素,并逐一核查,为安全评价提供良好的工具。再次,根据涉路工程与既有公路的关系,将涉路行为分成7大类,即跨越式涉路行为、穿越式涉路行为、平行公路涉路行为、平交与接入式涉路行为、利用公路结构物的涉路行为、非公路标志和超限货物运输。针对每类涉路工程的主要特点,提出相应的安全评价指标。最后以7类涉路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每一类涉路行为的特点,并根据实际工程对每一类涉路行为的具体情景进行分类,如跨越式涉路行为根据跨越物的类型可分为公路上跨公路的行为,铁路上跨公路的行为以及输电线路上跨公路的行为,提出每种具体情景需要分析的安全评价的指标与内容。从自身结构、施工期安全、运营期安全三个方面分析每种具体情景下涉路行为的安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规范标准。同时,结合每种涉路行为的具体案列探讨本文的安全评估体系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论述各项安全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与适用性。
【关键词】:涉路行为 分类 安全评价 评价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2.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3
- 1.3 涉路行为的分类13-15
- 1.4 技术路线15-16
- 1.5 主要研究内容16-17
- 1.6 本章小结17-18
- 第二章 重要涉路行为的评价工作程序、范围界定18-22
- 2.1 涉路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式18-20
- 2.1.1 基本程序18-19
- 2.1.2 评价方式19-20
- 2.2 范围界定20-21
- 2.3 本章小结21-22
- 第三章 重要涉路行为的评价方法22-29
- 3.1 危险辨识22-24
- 3.1.1 公路涉路工程危险源辨识的依据22-23
- 3.1.2 公路涉路工程危险源辨识过程23
- 3.1.3 公路涉路工程危险源辨识手段23-24
- 3.2 安全检查表评价方法24-28
- 3.2.1 设计用安全检查表24-25
- 3.2.2 企业安全检查表25
- 3.2.3 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危险性评价25-27
- 3.2.4 安全检查表评价方法优点27-28
- 3.3 本章小结28-29
- 第四章 重要涉路行为的评价技术研究29-115
- 4.1 涉路行为分类及评价指标29-30
- 4.2 跨越式涉路行为安全评价技术研究30-43
- 4.2.1 跨越式涉路行为特点30
- 4.2.2 跨越式涉路行为分类30-31
- 4.2.3 跨越式行为安全评价内容31-32
- 4.2.4 跨越式涉路行为安全影响分析32-36
- 4.2.5 跨越式涉路行为案例36-43
- 4.3 穿越式涉路行为安全评价技术研究43-75
- 4.3.1 穿越式涉路行为特点43
- 4.3.2 穿越式涉路行为分类43-44
- 4.3.3 穿越式涉路行为评价内容44-46
- 4.3.4 穿越式涉路行为安全影响分析46-51
- 4.3.5 穿越式涉路行为案例51-75
- 4.4 平交和接入式涉路行为安全评价技术研究75-91
- 4.4.1 穿越式涉路行为特点75
- 4.4.2 平交和接入式涉路行为分类75-77
- 4.4.3 平交和接入式涉路行为评价内容77-83
- 4.4.4 平交和接入式涉路行为安全影响分析83-87
- 4.4.5 平交和接入式涉路行为87-91
- 4.5 并行式涉路行为安全评价技术研究91-95
- 4.5.1 并行式涉路行为特点91
- 4.5.2 并行式涉路行为分类91
- 4.5.3 并行式涉路行为评价内容91-92
- 4.5.4 并行式涉路行为安全影响分析92-93
- 4.5.5 并行式涉路行为93-95
- 4.6 利用公路结构物涉路行为安全评价技术研究95-99
- 4.6.1 利用公路结构物涉路行为特点95-96
- 4.6.2 利用公路结构物涉路行为分类96
- 4.6.3 利用公路结构物涉路行为安全影响分析96-98
- 4.6.4 利用公路结构物涉路行为安全评价内容98-99
- 4.7 非公路标志涉路行为安全评价技术研究99-101
- 4.7.1 非公路标志涉路行为特点99-100
- 4.7.2 非公路标志涉路行为分类100
- 4.7.3 非公路标志涉路行为评价内容100
- 4.7.4 非公路标志涉路行为安全影响分析100-101
- 4.8 超限货物运输涉路行为安全评价技术研究101-111
- 4.8.1 超限货物运输涉路行为特点101-104
- 4.8.2 超限货物运输涉路行为分类104-105
- 4.8.3 超限货物运输涉路行为评估内容105
- 4.8.4 超限货物运输涉路行为安全影响分析105-111
- 4.9 本章小结111-115
- 4.9.1 跨越式涉路行为安全评价小结111-112
- 4.9.2 穿越式涉路行为安全评价小结112
- 4.9.3 平交和接入式涉路行为安全评价小结112-113
- 4.9.4 并行式涉路行为安全评价小结113
- 4.9.5 利用公路结构物涉路行为安全评价小结113
- 4.9.6 非公路标志涉路行为安全评价小结113
- 4.9.7 超限货物运输涉路行为安全评价小结113-115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115-117
- 5.1 结论115
- 5.2 本文的创新点115-116
- 5.3 不足与展望116-117
- 参考文献117-120
- 致谢12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林;谢贤平;;关于安全评价法选择的探讨[J];有色金属设计;2005年04期
2 王俊;邢伟;;安全评价对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积极作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9期
3 郝秀清;王宇航;李克荣;樊晶光;;安全评价人员专业能力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年05期
4 孙建先;李江;;开展安全评价工作的意义[J];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5 张齐尧,周一正,刘飞;煤矿生产现场的安全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6年05期
6 朱健;;浅谈化工项目的安全评价[J];科技创业家;2014年06期
7 陈波;开展企业安全评价势在必行[J];林业劳动安全;2003年04期
8 王建波;谈安全评价及其方法[J];林业劳动安全;2004年02期
9 朱智钊;浅谈安全评价[J];四川兵工学报;2005年03期
10 朱智钊;;浅谈安全评价[J];安防科技;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文贵;张延松;;加强安全评价管理 提高安全评价质量[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邹旭波;;论安全评价人员的素质与职业道德[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郑欣;许开立;;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模式的探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志民;;《安全评价》技术的深化及展望[A];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机电安全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张延松;秦文贵;;加强安全评价管理 提高安全评价质量[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民浩;杨志刚;牛文彬;;水电站主要作业场所环境安全评价[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樊晶光;王宝;王宇航;任建国;郝秀清;王雷;;660家企业实施安全评价工作绩效现状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邢云峰;;改善安全评价质量的对策建议[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清s
本文编号:437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437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