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冻土区公路路线选择分层目标法
本文关键词:多年冻土区公路路线选择分层目标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了进行多年冻土区公路路线设计,以多尺度效应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保护冻土由粗到细、由面到带、由带到线的分层目标选线方法,构建了理论模型。结合不同地形地貌、既有工程、构造物与建筑物在不同比例尺下的表现形态,给出了分层目标法的层次划分,确定了每个层次下公路路线选择的影响因素。考虑路线节点重要度和地形地貌的影响,给出了第1层次下多年冻土区选线模型。利用公度原理给出了第2层次下平均海拔、平均坡度、年平均地温、冻土分布、融区构造和既有工程等影响因素的标度分级,并构造了第2层次下多年冻土区公路选线困难度模型。综合考虑冻土地温、冻土含冰量、冻土病害和植被覆盖带来的冻土危害,同时兼顾多年冻土区既有工程的热干扰,构建了第3层次多年冻土区公路选线可靠度模型。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秀水河至雅玛尔河段为例,运用分层目标法进行了公路选线。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分层目标法确定的路线方案可以准确避绕高病害率的冻土区域,避开既有工程的相互干扰,从而获得工程困难度低、可靠度高的路线方案。
【作者单位】: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工程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多年冻土区 公路选线 分层目标法 工程困难度 路线可靠度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G05B01,2014BAG05B03) 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2013 318 490 010);交通运输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4 319 812 17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6M590915)
【分类号】:U412.32
【正文快照】: 0引言多年冻土是自然界中与温度密切相关、工程危害极大的地基土体,中国多年冻土分布面积位居世界第3,约占国土面积的22.3%。青藏高原是中国最主要的多年冻土区,占中国多年冻土区面积的70%。由于多年冻土具有高温高含冰量和环境敏感性极强等特点,使得多年冻土区工程建设具有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家东,梁波,葛建军,曹元平;浅析悬臂式挡土墙在多年冻土区路堑工程中的适应性[J];路基工程;2003年03期
2 孙立平;;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热棒的施工技术[J];冰川冻土;2007年01期
3 葛建军;;气候变暖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影响分析[J];路基工程;2008年03期
4 朱兆荣;李勇;薛春晓;韩龙武;;1976-2010年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降水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5 廖胜明;热棒——多年冻土区路基保护技术[J];铁道知识;2004年02期
6 田亚护,刘建坤,钱征宇,何平;多年冻土区含保温夹层路基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中国铁道科学;2002年02期
7 答治华,马辉;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修筑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铁道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8 答治华,童长江;建立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的监测体系的必要性[J];铁道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9 马天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涵洞基础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3年04期
10 张顺忠,李放阳;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堑的设计与施工[J];铁道建筑;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玉新;;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挡水埝施工技术[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2 曹元平;;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通风管路基[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曹元平;;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通风管路基[A];快速提升铁路建设与装备现代化技术促进铁路跨越式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第九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4 贾燕;;柴木铁路多年冻土区沼泽化斜坡路基设计[A];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林战举;牛富俊;许健;;多年冻土区青藏铁路沿线次生冻融灾害及成因初步分析[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成;;青藏铁路冻土工程有关问题的探讨[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胡薇;;高寒多年冻土区耐久性混凝土技术浅析[A];“粤京港沪”四铁道学会第九届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原思成;张鲁新;张学富;赖远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现浇混凝土涵洞基础水化热对路基热状况影响[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程红彬;;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填筑技术探讨[A];锚固与注浆新技术——第二届全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沈宇鹏;许兆义;王连俊;魏庆朝;;多年冻土区站场路基的热水力耦合分析[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贾明 通讯员 冯萍;我省设立多年冻土区公路建养研究观测基地[N];青海日报;2010年
2 王玉;向科学高峰登攀[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4年
3 钱 方 赵志中;青藏铁路穿越世界屋脊[N];大众科技报;2003年
4 记者 郭姜宁;青藏铁路通车,风火山冻土观测站立功[N];科技日报;2006年
5 高峻;铁一院在青藏铁路勘察设计中实现多项创新[N];陕西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熊治文;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梁墩台变形机理及其整治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马立峰;动荷载条件下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杨让宏;运营期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李永强;青藏铁路运营期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状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马辉;片碎石护坡结构维持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稳定的作用机理和适应性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王立娜;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列车行驶路基振动反应与累积永久变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王娇月;冻融作用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泥炭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8 郑镝;青藏高原腹地多年冻土区典型地质灾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开健;地震作用下多年冻土区低缓坡度滑坡发育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现凯;黑河上游多年冻土区温度升高对不同植被类型CO_2通量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3 刘飞;渗流条件下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卫竞争;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排水措施试验及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王s,
本文编号:468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468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