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严寒地区温度对橡胶支座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23 20:05

  本文关键词:严寒地区温度对橡胶支座抗震性能影响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古以来地震都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而桥梁这一跨越江河、湖泊以及其他障碍的构造物其在交通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称得上为生命线工程,地震作用一旦将桥梁损坏,将对灾区的救援及对灾区的后续重建工作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对桥梁减隔震性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研究的为常温下桥梁抗震,然我国疆域很广,例东北、华北北部及西北北部等地区,冬天气温都达-25℃甚至更低,特别在黑龙江等地,冬天气温会在零下40℃。而低温或是严寒地区,桥梁的抗震性能如何,国内外的学者对此研究不是太多。板式橡胶支座是桥梁工程中最为普通常见的减隔震支座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这种支座的研究主要是在常见参数的取值上,但是对于温度改变而对支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还较少,对于温度改变对支座减隔震的影响则更少,至今都尚未形成定量的结论。对于桥梁而言,温度对桥墩材料的影响非常重要。不同温度下,尤其对桥墩的混凝土而言,其本构关系也随之变化,这对桥梁在严寒地区的抗震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论文从桥梁震害及抗震发展等方面作了简要叙述,并阐述了混凝土的本构关系,之后详细的叙述了桥梁地震响应的理论计算方法。总结出不同温度下混凝土本构关系以及支座性能的变化规律,以长春地区某高架桥为工程背景,采取Midas软件对比实际工程建立模型,在不同的温度状态下对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着重研究板式橡胶支座在低温下的动力响应变化,以及低温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对桥墩抗震的影响。本文重点研究严寒地区不同温度下,支座参数的改变和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的变化对桥梁抗震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依据动力学理论,参照相关设计图纸,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桥梁的有限元计算模型。2.总结出20℃、10℃、0℃、-10℃、-20℃、-30℃以及-40℃等低温状态下,板式橡胶支座的计算参数以及桥墩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变化规律。3.选取两种不同的地震波和模拟出一条人工波,根据不同温度状态下所得到的支座及桥墩的抗震计算参数,应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计算三种地震波下的桥梁地震响应。4.得出低温状况下,考虑板式橡胶支座抗震性能、混凝土本构关系随温度改变的桥梁抗震变化规律。
【关键词】:板式橡胶支座 低温 本构关系 桥梁抗震 动力响应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2.55;U443.36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1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12-17
  • 1.1.1 地震灾害12-14
  • 1.1.2 桥梁震害内因及类别14-17
  • 1.2 有关桥梁抗震技术的发展17-19
  • 1.2.1 国外有关桥梁抗震技术的发展17-18
  • 1.2.2 我国桥梁抗震技术的发展18-19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9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19-20
  • 1.5 本章小结20-21
  • 第2章 桥梁结构抗震分析方法21-33
  • 2.1 静力法21-22
  • 2.2 动力反应谱法22-27
  • 2.2.1 动力反应谱简介22-24
  • 2.2.2 有关动力反应谱基本理论24-25
  • 2.2.3 振型组合25-27
  • 2.3 动态时程分析法27-32
  • 2.3.1 时程分析法简介27-28
  • 2.3.2 有关运动方程的计算28-32
  • 2.4 本章小结32-33
  • 第3章 桥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33-42
  • 3.1 工程实际背景33-34
  • 3.2 桥梁模型的建立34-35
  • 3.2.1 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简介34
  • 3.2.2 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34-35
  • 3.3 支座的模拟及桥墩的本构关系35-40
  • 3.3.1 板式橡胶支座的模拟36-38
  • 3.3.2 一般情况下钢筋和混凝土的本构关系38-40
  • 3.4 本章小结40-42
  • 第4章 温度变化对桥梁地震响应分析42-77
  • 4.1 温度变化对桥梁抗震的影响42-48
  • 4.1.1 温度变化对板式橡胶支座的影响42-46
  • 4.1.2 温度变化对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的影响46-48
  • 4.2 有关桥梁自振特性的介绍48-50
  • 4.2.1 特征值的求解方法48-49
  • 4.2.2 不同温度下,不同的橡胶支座参数和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的桥梁自振结果49-50
  • 4.3 地震波的选取50-52
  • 4.3.1 地震波的选取原则50-51
  • 4.3.2 地震波的选取方法51-52
  • 4.4 橡胶支座在不同的温度下的计算数据52-73
  • 4.4.1 Elcent波作用下橡胶支座的抗震计算结果52-59
  • 4.4.2 James波作用下橡胶支座的抗震计算结果59-66
  • 4.4.3 人工波作用下橡胶支座的抗震计算结果66-73
  • 4.5 温度变化下桥梁地震响应值对比73-74
  • 4.6 桥梁桥墩的变形验算74-76
  • 4.7 本章小结76-77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77-79
  • 5.1 结论77
  • 5.2 建议77-79
  • 参考文献79-8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2-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立华,赵贵;浅谈板式橡胶支座的安装[J];林业科技情报;2002年01期

2 王恒;板式橡胶支座的设置[J];青海交通科技;2002年04期

3 岳 澄,王忠保,穆祥新,孙建军;冠状圆板式橡胶支座力学性能测试[J];力学与实践;2002年03期

4 魏红一,许歆,胡世德;圆板式橡胶支座的性能评价[J];公路;2005年02期

5 魏红一,许歆,胡世德,励晓峰;球冠圆板式橡胶支座的性能评价[J];桥梁建设;2005年01期

6 杨燕;;公路板式橡胶支座早期破坏的分析及对策[J];交通标准化;2006年11期

7 孙淑敬;张保忠;;板式橡胶支座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J];公路;2007年11期

8 周楚舜;袁端才;徐文明;;抗横移板式橡胶支座抗剪弹性模量的数值试验分析[J];工程与试验;2008年04期

9 闫丽霞;郑超;郭瑞;;桥梁板式橡胶支座的设计与安装[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6期

10 陈涛;;公路板式橡胶支座早期破坏的分析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9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庄军生;张士臣;;易转动型板式橡胶支座的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2 魏利刚;;板式橡胶支座横向限位的设置[A];铁道工务论文集(第3册)[C];2004年

3 黄跃平;胥明;周明华;;胶层厚度不均匀对板式橡胶支座耐久性的影响[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周楚舜;袁端才;徐文明;;抗横移板式橡胶支座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5 王延平;;桥梁板式橡胶支座病害案例分析[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春芬;陈兴冲;;板式橡胶支座简支梁桥隔震机理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8年

7 张明武;;柱顶为板式橡胶支座时柱的稳定性计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8 王建兵;刘保东;;应用振动功率流分析支座对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A];建筑声学设计与环境噪声控制暨新材料、新产品应用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励晓峰;魏红一;;TCYB型球冠圆板式橡胶支座[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东野;寒区桥梁板式橡胶支座低温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2 包杰;斜曲连续梁桥板式橡胶支座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左彪;板式橡胶支座与粘滞阻尼器在斜拉桥中组合使用的减震性能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4 肖文杰;严寒地区温度对橡胶支座抗震性能影响分析[D];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

5 杨常生;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应用分析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周楚舜;抗横移板式橡胶支座的数值模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叶蔚嫦;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剪切模量检测方法研究及抗压弹性模量测试系统刚度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8 祝江鸿;板式橡胶支座力学性能E测试装置的研究及超小型化弯扭组合实验装置的研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9 褚铁成;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快速处置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李昌荣;抗横移板式橡胶支座力学性能实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严寒地区温度对橡胶支座抗震性能影响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6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476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8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