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叠合梁斜拉桥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分析
本文关键词:大跨度叠合梁斜拉桥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斜拉桥的迅速发展使其在交通系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跨度和结构形式的不断发展,大跨度斜拉桥抗震性能的研究成了各界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由于地震动的不确定性,运用随机振动方法来进行斜拉桥的抗震分析更加科学合理。论文运用ANSYS结合绝对位移求解的虚拟激励法分析了叠合梁斜拉桥在多维多点激励下的随机地震响应,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梳理了随机地震动输入功率谱模型和空间效应模型,对比了传统的虚拟激励法与绝对位移求解的虚拟激励法的异同,运用绝对位移法求解大幅度提高了随机振动方法的求解效率。2、建立观音岩大桥有限元空间模型,分析了动力特性,通过振型特点了解该桥的刚度特性,可指导抗震设计。3、采用绝对位移求解的虚拟激励法在ANSYS中实现对大跨度叠合梁斜拉桥进行多维多点平稳地震随机地震响应分析。从响应功率谱角度分析了观音岩大桥在非一致激励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考虑行波效应对主梁跨中位移不利,对主塔塔底内力和位移有利;考虑部分相干效应较一致激励略有减小,若不考虑相干效应响应对结构响应有显著影响;考虑空间局部效应对该桥的地震响应影响较小。4、介绍了绝对位移求解的虚拟激励法实现非平稳地震激励理论和实现方法,对观音岩大桥进行了一致和非一致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分析,考虑地震动非平稳响应较平稳地震响应稳降低了20%左右,考虑地震动非一致非平稳响应,结构响应在地震动初始阶段有显著影响,平稳阶段有所降低,衰减阶段基本一致。
【关键词】:叠合梁斜拉桥 虚拟激励法 功率谱 非平稳随机振动 非一致激励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2.55;U448.2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前言11
- 1.2 大跨度桥梁地震输入研究现状11-12
- 1.3 随机振动理论在大跨度桥梁结构研究现状12-14
-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14-16
- 第2章 多维多点地震随机激励方法研究16-27
- 2.1 随机地震动功率谱模型16-19
- 2.1.1 平稳随机地震动功率谱模型16-18
- 2.1.2 非平稳随机地震动功率谱模型18-19
- 2.2 地震动空间效应模型19-21
- 2.3 平稳随机地震响应的虚拟激励法基本原理21-26
- 2.3.1 平稳随机响应的虚拟激励法21-22
- 2.3.2 多维多点输入虚拟激励法原理22-23
- 2.3.3 多维多点输入绝对位移法求解虚拟激励法23-24
- 2.3.4 多维多点地震输入功率谱分解24-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3章 大跨度叠合梁斜拉桥动力特性分析27-38
- 3.1 观音岩大桥工程概况27-28
- 3.2 观音岩长江大桥有限元模型28-30
- 3.3 动力特性分析30-36
- 3.3.1 结构动力特性计算30
- 3.3.2 观音岩大桥动力特性分析结果30-36
- 3.4 本章小结36-38
- 第4章 结构多维多点平稳随机地震响应分析38-55
- 4.1 绝对位移求解的虚拟激励法通用有限元软件实现方法38-39
- 4.2 多维多点非一致平稳激励随机地震响应分析39-54
- 4.2.1 行波效应分析39-45
- 4.2.2 空间相干效应分析45-50
- 4.2.3 局部场地效应分析50-54
- 4.3 本章小结54-55
- 第5章 结构多维多点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分析55-67
- 5.1 绝对位移求解多维多点非平稳虚拟激励法实现55-57
- 5.2 多维多点一致激励非平稳随机机地震响应分析57-61
- 5.3 多维多点非一致非平稳激励随机地震响应分析61-65
- 5.4 本章小结65-67
- 结论与展望67-69
- 结论67-68
- 展望68-69
- 致谢69-70
- 参考文献70-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联彬,魏德敏;某收费站主体结构的三维地震响应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吴再光;具有随机参数的动力系统随机地震响应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1995年01期
3 李静,陈健云,李昕;结构-地基体系的非比例阻尼影响及随机地震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2年03期
4 陈礼榕;;大跨矮墩连续刚构地震响应分析[J];四川建筑;2010年03期
5 梁嘉庆;叶继红;;非一致输入下空间索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06期
6 江磊;王秀丽;;某大跨拱形空间结构多维地震响应分析[J];空间结构;2014年01期
7 刘怀林,黄福伟,黄光清;金江金沙江大桥地震响应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04年02期
8 黄方;王爽;;两种弹塑性梁单元在桥梁地震响应分析中的研究比较[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23期
9 刘海卿;杜岩;于春艳;;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锥形管风电塔架地震响应分析[J];建筑结构;2010年S2期
10 赵少青;郑苏;高培峰;;岸边起重机及码头地震响应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攀;闫贵平;吴海林;滑福庆;;隔震桥梁延性地震响应分析理论探讨[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2 刘铁林;姜迎春;陈文博;;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的波动方法[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3 刘海卿;杜岩;于春艳;;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锥形管风电塔架地震响应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博青;杨晔;董石麟;;铁塔——输电线的地震响应分析[A];第九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李桂荣;付蓓;;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的新方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6 李杰;陈建兵;孙伟玲;;结构非线性随机地震响应分析[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7 任德斌;赵文婷;;大跨钢拱薄壳穹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8 谢剑;王微娜;李波;;大型LNG储罐的动力特性及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谢强;薛松涛;陈昒;姚谦峰;王清敏;;高层轻板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10 梅华东;胡勇;董宝辉;刘庆;;几种框架形式的地震响应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智;高速铁路车桥耦合体系地震响应分析及报警阈值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2 王蕾;大跨度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及振动台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刘彦辉;带有分布参数的串联体系地震响应分析及智能控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平;随机地震激励下塔式起重机结构动态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周桂吉;强地震区深水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龙宇;不同结构体系下的高低塔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杨可;矮塔斜拉桥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5 刘帅;城市曲线高架桥的地震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孙s,
本文编号:505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50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