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大跨度PC连续梁桥悬浇施工阶段预应力损失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2 05:09

  本文关键词:大跨度PC连续梁桥悬浇施工阶段预应力损失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而言,预应力损失会造成桥梁结构的实际应力难以与设计应力相吻合,即设计应力不能很好地反映结构的实际应力状态,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当前,尽管确定预应力损失的方法很多,但还没有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精确地确定预应力损失,而且对于混凝土梁桥有效预应力衰减规律的系统研究也较少。本文以华阳特大桥为工程依托,在连续梁桥悬浇施工阶段,将磁通量传感器安装在所监测预应力钢束波纹管的外侧,通过直接测量预应力钢束在各个施工阶段的有效应力,进行预应力损失规律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预应力损失相关理论,依据现行规范确定计算预应力损失的理论计算方法。(2)依据施工规范和施工方案设计预应力损失监测方案,使用磁通量传感器测试预应力钢束的有效预应力,得到各施工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分析实测数据,总结预应力损失规律;总结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降低测量误差的建议。(3)根据理论计算公式,计算预应力损失值。同时,使用Midas/Civil软件进行模型模拟,并将这两种方法所得的预应力损失值与实测损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测结果和理论计算值及模型模拟值吻合较好。结合预应力损失规律,提出梁桥在悬浇施工过程中减小预应力损失的建议。
【关键词】:连续梁桥 悬浇施工 预应力损失 磁通量传感器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5.46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8-9
  • 1.1.1 预应力混凝土的早期发展8-9
  • 1.1.2 预应力混凝土概念9
  • 1.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现状9-11
  • 1.3 预应力损失研究现状11-12
  • 1.3.1 有效预应力分析11
  • 1.3.2 预应力损失研究现状11-12
  •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12-14
  • 1.4.1 研究的意义12-13
  •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3-14
  • 第二章 预应力损失的理论分析及计算14-30
  • 2.1 概述14-15
  • 2.2 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15
  • 2.3 预应力损失的理论分析计算15-25
  • 2.3.1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15-18
  • 2.3.2 锚具变形与压密、预应力筋回缩和接缝压密引起的应力损失18-20
  • 2.3.3 混凝土弹性变形引起的应力损失20-21
  • 2.3.4 预应力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21-22
  • 2.3.5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22-25
  • 2.4 预应力筋的有效应力25-26
  • 2.5 理论计算预应力损失值26-29
  • 2.6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浇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损失监测30-51
  • 3.1 工程简介30-31
  • 3.2 监测方案31-36
  • 3.2.1 监测目的及意义31
  • 3.2.2 磁通量传感器工作原理31-32
  • 3.2.3 监测内容32-34
  • 3.2.4 监测方法与步骤34-36
  • 3.3 实测结果分析36-49
  • 3.3.1 实测数据36-43
  • 3.3.2 实测结果分析43-49
  • 3.4 本章小结49-51
  • 第四章 理论计算、数值模拟与实测预应力损失对比分析51-68
  • 4.1 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对比分析51-56
  • 4.1.1 摩阻损失结果对比分析51-52
  • 4.1.2 锚固阶段预应力损失对比分析52-54
  • 4.1.3 第二批预应力损失对比分析54-56
  • 4.2 有限元模型分析预应力损失56-62
  • 4.2.1 MIDAS/Civil模拟悬臂施工阶段预应力损失57-58
  • 4.2.2 建立模型58-61
  • 4.2.3 模型模拟结果61-62
  • 4.3 理论计算、模型模拟和实测预应力损失值对比分析62-67
  • 4.4 本章小结67-68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8-70
  • 5.1 结论68-69
  • 5.2 展望69-70
  • 参考文献70-73
  • 致谢73-74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崇德;美国ACI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二)——预应力损失[J];工业建筑;1989年04期

2 ;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预应力损失”[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7年01期

3 朱虹,吕志涛;多排柱引起梁、板预应力损失的估算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韩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钢筋预应力损失的分类计算及控制方法[J];森林工程;2001年05期

5 安静波,许光宇,郑文忠;拉—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筋选配及预应力损失[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张元海,赵朝前;后张梁钢束预应力损失分析[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邢艳,陈蓉蓉;浅谈预应力损失[J];福建建筑;2002年02期

8 熊学玉,顾炜,雷丽英;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损失估算[J];工业建筑;2004年07期

9 郭举,李光瑞,马杰;预应力损失计算及其简化[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薛苏泉;王建中;;灰色预测在预测高温下预应力损失的应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东海;叶曙光;冯松山;;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预应力损失计算[A];力学与工程应用[C];2012年

2 葛家琪;张国军;王树;张爱林;;2008奥运会羽毛球馆预应力损失对结构体系影响分析[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薛晓荣;;卵形消化池无粘结预应力损失的合理取值[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结构专业委员会四届四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国军;葛家琪;张爱林;王树;;2008奥运会羽毛球馆索撑节点预应力损失分析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宋正峰;林松涛;张际斌;;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预应力损失监测中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汪国华;周志祥;;关于PFRC梁预应力损失估算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7 葛家琪;李京一;王树;;后张法构件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预应力损失σ_(L1)计算探讨[A];第十二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陈尚建;甘乐;袁胜登;候发亮;;CFRP筋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预应力损失分析[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小阳;杜彦良;;预应力摩阻损失分析[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史哲;马平;张晓科;孙强;邹登亮;;基坑支护中锚杆预应力损失机理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志芳;考虑时变性和不确定性的混凝土桥梁收缩徐变及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秀;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损伤对其承载力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罗国宝;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简支梁桥预应力损失分析及超载预警[D];吉林大学;2016年

3 巩磊;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预应力损失及敏感性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4 秦乾飞;大跨度PC连续梁桥悬浇施工阶段预应力损失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5 康冉;体外预应力加固大跨度连续刚构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杨涛;预应力筋张拉阶段应力损失实用评估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7 吕攀;预应力损失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8 艾辉;胡家沟3号大桥预应力损失实测与评估[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9 蒋凌杰;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应力监控及预应力损失相关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10 张由;基于实测数据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张拉阶段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大跨度PC连续梁桥悬浇施工阶段预应力损失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8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508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