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沉管隧道的实验与动力响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05 19:05
本文关键词:地震作用下沉管隧道的实验与动力响应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对于构建四通八达交通网的需求日益提高。交通设施的日新月异,由此而带来了跨越江河的新方式。沉管隧道的出现极大的解决了人民的内心需求,在保护周围环境的基础上,解决了大面积水域的航运问题。我国地大物博,拥有很长的海岸线,水下交通形式的发展,将大范围的缓解全国各地区的交通压力。沉管隧道的出现对于地基要求小,可以适用软弱地基或者河床等埋深比较浅的场地。有时海底隧道会通过高发地震带,而地震对它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沉管隧道的重要性决定了其一旦发生破坏,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于沉管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对于陆地隧道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沉管隧道的动力响应分析比较少。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完成如下工作:(1)进行了土-沉管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振动台试验,通过实验分析水平地震动下饱和砂土和非饱和砂土两种场地工况,得出沉管结构和周围土层的地震响应规律;同时对竖向地震动下考虑水和不考虑水两种工况进行实验,研究不同地震强度影响下隧道的响应规律。(2)论证阐述了人工边界的可行性,通过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DINA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对比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作用下沉管隧道的动力响应,从而验证了实验的可靠性和数值模拟参数的可行性。再者对沉管结构的各关键点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探讨,总结出地震对各关键单元的影响规律;以及考虑不同水深对沉管隧道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式,得到沉管隧道在地震激励下的一般规律,可为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沉管隧道 动力分析 地震作用 埋深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51;U459.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3
- 1.2 沉管隧道国内外现状13
- 1.3 沉管隧道的地震反应分析现状13-15
- 1.4 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5-17
- 1.4.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5
- 1.4.2 主要技术路线15-17
- 第二章 隧道及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17-31
- 2.1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实用方法17-20
- 2.1.1 波动法17
- 2.1.2 相互作用法17-18
- 2.1.3 实用地震反应分析法18-20
- 2.2 有限元的基本思想20-25
- 2.2.1 有限元法基本分析步骤20-21
- 2.2.2 土的本构模型21-23
- 2.2.3 动力时程分析方法23-25
- 2.3 流固耦合问题的有限元分析25-28
- 2.3.1 流固耦合的动力学模型的方程26
- 2.3.2 流固耦合方程的求解26-28
- 2.4 有限元软件ADINA的简介28-30
- 2.5 小结30-31
- 第三章 基于ADINA的粘弹性人工边界单元及地震动的输入探讨31-39
- 3.1 前言31-32
- 3.2 粘弹性人工边界32-34
- 3.2.1 粘弹性人工边界理论32-33
- 3.2.2 粘弹性人工边界单元33-34
- 3.3 地震波动输入方法34-36
- 3.4 算例验证36-38
- 3.5 结语38-39
- 第四章 地震作用下沉管隧道的振动台模拟实验与结果对比分析39-69
- 4.1 引言39
- 4.2 实验模型土箱设计39-40
- 4.3 相似比设计40-42
- 4.3.1 模型结构相似比设计41-42
- 4.4 模型的制备42-43
- 4.4.1 模型土的制备42
- 4.4.2 结构模型的制备42-43
- 4.5 实验系统及设备介绍43-49
- 4.5.1 设备介绍与传感器设置43-44
- 4.5.2 传感器布置44-47
- 4.5.3 地震波的输入和加载工况47-49
- 4.6 实验结果分析49-68
- 4.6.1 饱和砂土场地下土-结构加速度分析49-56
- 4.6.2 非饱和砂土场地下土-结构加速度分析56-62
- 4.6.3 孔隙水压力对比分析62-65
- 4.6.4 竖向输入地震动时水对结构的影响分析65-68
- 4.7 本章小结68-69
- 第五章 地震作用下土-沉管结构的数值模拟69-89
- 5.1 引言69
- 5.2 有限元模型69-72
- 5.2.1 结构场模型70-72
- 5.3 饱和砂土场地下土-结构地震反应分析72-81
- 5.3.1 0.1g土-沉管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规律72-73
- 5.3.2 0.2g土-沉管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规律73-80
- 5.3.3 0.4g土-沉管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规律80-81
- 5.4 竖向输入地震动时水对结构的影响81-87
- 5.4.1 流体场模型建立81-82
- 5.4.2 不考虑水和考虑水的影响对比82-86
- 5.4.3 不同水深对沉管隧道应力的影响86-87
- 5.5 小结87-89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89-91
- 6.1 主要研究成果89-90
- 6.2 下一步展望90-91
- 参考文献91-9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7-99
- 致谢9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慧;陈国兴;庄海洋;杜修力;戚承志;;深软场地地铁地下车站结构近、远场地震反应数值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2 陈灯红;杜成斌;苑举卫;;基于ABAQUS的粘弹性边界单元及在重力坝抗震分析中的应用[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03期
3 孙德安;;饱和度对非饱和土力学性质的影响[J];岩土力学;2009年S2期
4 孙德安;;非饱和土的水力和力学特性及其弹塑性描述[J];岩土力学;2009年11期
5 张波;李术才;杨学英;王锡平;;三维黏弹性人工边界地震波动输入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3期
6 彭海阔;孟光;丁麒;徐峰;;在地震激励下动水压力对沉管隧道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7 汤梅芳;宫全美;;软土地层中越江盾构隧道的地震响应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年01期
8 陈正发;于玉贞;;土工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进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9 王梦恕;皇甫明;;海底隧道修建中的关键问题[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10 边金;陶连金;郭军;;浅埋地下结构和土层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523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523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