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悬索桥缆索吊装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08:28
本文关键词:山区悬索桥缆索吊装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桥梁建设也相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大跨径桥梁建设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在从业人员的努力下天谴渐渐变为通途,一批大跨径桥梁出现在神州大地。悬索桥凭借着自身的的跨越能力在大跨径桥梁中占据的重要的地位。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原因,施工场地受到地形的限制,桥梁构件以及施工设备运输有很大困难,桥梁工程建设面临较大困难,因此针对对山区缆索桥的加劲梁施工所采用的缆索吊装法施工的研究就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为缆索吊装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做了以下工作:一.介绍悬索桥加劲梁吊装常用施工方法,通过对比其各自特点,总结出各种施工方法的适用条件。二.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归纳总结了山区悬索桥缆索吊装系统承重索、牵引索、起重索以及起重小车、承马等主要构件的技术要点,并将其构造要求、结构计算以及试验检测等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将缆索吊装系统主要构件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为缆索吊装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三.以龙江桥千米级悬索吊装系统为工程实例,计算分析其安全性。四.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跨度增加悬索吊装系统的安全性。五.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极限吊重下,即安全性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分析起吊能力、材料利用、自重比重的变化情况,研究随跨度增大缆索吊装系统的经济性。
【关键词】:悬索桥 缆索吊装 跨径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5.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概述10
- 1.2 悬索桥构造与计算理论10-14
- 1.3 国内外悬索桥的发展14-17
- 1.3.1 国外悬索桥的发展15-16
- 1.3.2 我国悬索桥发展16-17
- 1.4 缆索吊装法发展现状17-18
- 第二章 悬索桥加劲梁施工方法18-24
- 2.1 悬索桥加劲梁施工方法18-22
- 2.1.1 跨缆吊机法18-19
- 2.1.2 桥面吊机法19-20
- 2.1.3 轨索移梁法20-22
- 2.2 三种吊装施工方法总结22
- 2.3 本章小结22-24
- 第三章 缆索吊机技术要点归纳24-48
- 3.1 吊机分类24-26
- 3.2 承载索26-31
- 3.2.1 承载索钢索的选择27-28
- 3.2.2 承载索一般技术要求28-29
- 3.2.3 承载索验算29-30
- 3.2.4 破断应力安全系数30-31
- 3.3 牵引索31-33
- 3.3.1 牵引索的布置31
- 3.3.2 牵引索一般技术要求31-32
- 3.3.3 牵引索验算32-33
- 3.4 起重索33-36
- 3.4.1 起重索的布置33-34
- 3.4.2 起重索一般技术要求34-35
- 3.4.3 起重索验算35-36
- 3.5 承马36-40
- 3.6 载重小车40-41
- 3.7 索鞍与索鞍支架41-42
- 3.8 吊具42
- 3.9 电气和控制系统42-43
- 3.10 卷扬机43-44
- 3.11 试验检验项目及方法44-46
- 3.11.1 空载试验44-45
- 3.11.2 动荷载试验45
- 3.11.3 静荷载试验45-46
- 3.11.4 缆索吊装工序46
- 3.12 本章小结46-48
- 第四章 龙江桥缆索吊机计算48-63
- 4.1 工程概况48-53
- 4.1.1 自然条件48
- 4.1.2 工程简介48-49
- 4.1.3 加劲梁吊装顺序49
- 4.1.4 缆索吊装系统简介49-51
- 4.1.5 计算参数51-53
- 4.2 承载索计算53-58
- 4.2.1 跨中满载工况54-56
- 4.2.2 承载索空索架设工况56
- 4.2.3 载重小车位于跨中工况56-57
- 4.2.4 塔前 20m最大吊重工况57-58
- 4.3 起重索计算58-59
- 4.3.1 起重索破断力验算58-59
- 4.3.2 起重索接触应力验算59
- 4.4 牵引索计算59-61
- 4.4.1 牵引力计算60-61
- 4.4.2 牵引索破断拉力验算61
- 4.4.3 牵引索接触应力验算61
- 4.5 本章小结61-63
- 第五章 随跨度增加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变化情况63-73
- 5.1 影响缆索吊承载索受力的主要因素63-64
- 5.1.1 跨度、吊重的影响63
- 5.1.2 垂跨比对于缆索吊受力影响63-64
- 5.2 安全性随跨度增加的变化情况64-68
- 5.2.1 模型的建立64-66
- 5.2.2 安全性随跨度增加的变化66-68
- 5.3 经济性随跨度增加的变化情况68-71
- 5.3.1 起吊能力随跨度增加的变化68-69
- 5.3.2 材料利用率随跨度增加的变化69-70
- 5.3.3 自重比重随跨度增大的变化70-71
- 5.4 本章小结71-73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3-75
- 6.1 结论73
- 6.2 展望73-75
- 致谢75-76
- 参考文献76-78
- 在学习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永仁,王小同,范立础;快速形成悬索桥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钟超英,陈辉,杨晓明;崂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巨峰景区悬索桥的设计研究[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陈山冰,蒋国强,张兴亮;浅述悬索桥隧道式锚洞的开挖施工[J];重庆建筑;2005年10期
4 许世展,高传明,贺拴海,刘来君;悬索桥主塔纵向稳定的实用计算[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李黎;陈伟;龙晓鸿;胡亮;;四渡河特大悬索桥静力非线性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孙玉平;沈锐利;唐茂林;吴i,
本文编号:629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629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