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双塔混合梁斜拉桥静动力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3 13:26

  本文关键词:双塔混合梁斜拉桥静动力行为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混合梁斜拉桥 有限元 静力行为 动力行为


【摘要】:本文以宜宾南溪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三维有限元模型,对280m+572m+198m的双塔混合梁斜拉桥进行了详细的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简要概述了斜拉桥以及混合梁斜拉桥的发展状况、结构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介绍了斜拉桥的相关分析理论和有限元分析理论;描述了宜宾南溪长江大桥的工程背景和双塔混合梁斜拉桥的具体设计方案,并详细介绍了全桥有限元模型的模拟分析过程。(2)详细分析了叠合梁主梁的应力状况、混凝土主梁的静力计算分析、成桥状态的稳定性以及主梁的内力分布状况和变形状况,并根据桥梁博士软件的计算结果分析了横隔板的承载能力及抗裂验算。同时,对索塔的承载能力和应力进行了详尽的计算分析,并且研究了斜拉索的应力状况和抗疲劳性能。(3)在动力方面,通过全桥有限元模型的特征值分析,得出桥跨结构的主要动力特征。并根据桥址场地的地震特性,分析输入E1和E2地震作用,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最后得出结论,宜宾南溪长江大桥的静力、动力以及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桥跨结构的设计较为合理。
【关键词】:混合梁斜拉桥 有限元 静力行为 动力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1;U448.2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斜拉桥的发展与特点10-12
  • 1.2 混合斜拉桥的特点12-14
  • 1.3 混合斜拉桥存在的问题14-16
  • 1.3.1 钢混凝土结合部位置研究与确定15-16
  • 1.3.2 钢混凝土结合部细部构造设计16
  •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16-18
  • 第2章 斜拉桥分析理论及有限元分析理论18-27
  • 2.1 斜拉桥分析理论18-23
  • 2.1.1 斜拉桥静力分析理论18-19
  • 2.1.2 斜拉桥动力分析理论19-21
  • 2.1.3 斜拉桥的稳定分析21-23
  • 2.2 有限元分析理论23-26
  • 2.3 本章小结26-27
  • 第3章 宜宾南溪长江大桥工程概况及有限元模型27-37
  • 3.1 工程背景27
  • 3.2 桥跨结构特点27-30
  • 3.3 全桥有限元模型30-36
  • 3.3.1 单元类型及其说明31
  • 3.3.2 材料及截面尺寸31-32
  • 3.3.3 边界条件32-33
  • 3.3.4 荷载信息33-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第4章 混合梁斜拉桥静力分析37-63
  • 4.1 主梁静力分析37-54
  • 4.1.1 主梁内力分析37-41
  • 4.1.2 叠合梁主梁应力计算分析41-47
  • 4.1.3 混凝土主梁计算分析47-53
  • 4.1.4 主梁变形分析53-54
  • 4.2 索塔静力分析54-60
  • 4.2.1 索塔承载能力分析54-57
  • 4.2.2 索塔应力计算分析57-58
  • 4.2.3 索塔变形计算分析58-60
  • 4.3 斜拉索静力分析60-61
  • 4.3.1 拉索应力验算60
  • 4.3.2 拉索疲劳验算60-61
  • 4.4 成桥状态稳定性分析61-63
  • 4.5 本章小结63
  • 第5章 双塔混合梁斜拉桥动力分析63-72
  • 5.1 结构自震特性分析63-66
  • 5.2 结构抗震分析66-71
  • 5.2.1 地震动输入66-67
  • 5.2.2 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67-71
  • 5.3 本章小结71-72
  • 结论与展望72-74
  • 致谢74-75
  • 参考文献75-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开利;余天庆;;混合梁斜拉桥结合段设计技术的新发展[J];铁道标准设计;2006年05期

2 王治均;李三珍;;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钢混结合段设计[J];公路交通技术;2010年04期

3 徐利平;混合梁斜拉桥的边、中跨合理比例[J];上海公路;2002年04期

4 徐利平;混合梁斜拉桥边跨混凝土梁受力特点[J];结构工程师;2003年01期

5 许敏;郑凯锋;;混合梁斜拉桥的方案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2007年02期

6 杨欢欢;魏茂林;;某混合梁斜拉桥钢混接合段整体有限元分析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张建卫;郑斐;李国文;;拱形斜塔混合梁斜拉桥施工过程仿真分析[J];中国公路;2009年S1期

8 张仲先;黄彩萍;党志杰;;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静力试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刘高;唐亮;谭皓;吴文明;;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部的合理位置[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6期

10 刘明虎;谭皓;徐国平;赵灿晖;;鄂东大桥混合梁斜拉桥合龙技术[J];中国工程科学;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海鹰;;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常松;颜东煌;涂光亚;董道福;;超大跨度不对称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全过程计算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3 裴炳志;丁望星;陈卉;于志兵;欧阳钢;蔡雪锋;;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技术创新[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裴炳志;丁望星;陈卉;于志兵;欧阳钢;蔡雪锋;;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技术创新[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贡海斌 李振洪 尚昌冰;国内首座大跨度钢混合梁斜拉桥开钻[N];中国建设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石斌;桥梁技术新突破[N];中国交通报;2010年

3 石斌 黄代红;创新为翼[N];湖北日报;2008年

4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本报湖北记者站;丈量荆楚 勾画彩虹[N];中国交通报;2008年

5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 林志慧;坚持自主创新 打造桥梁强省[N];中国交通报;2010年

6 ;利弥两湖 惠及八方[N];湖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祥林;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结合段受力性能试验[D];长安大学;2015年

2 高荣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义强;混合梁斜拉桥随机地震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魏一绗;独塔混合梁斜拉桥施工过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刘先争;混合梁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田超;大跨度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局部受力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童介;双塔混合梁斜拉桥静动力行为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肖勇波;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钢混结合段受力性能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马筱欢;异形斜塔混合梁斜拉桥极限承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李静;混合梁斜拉桥静力分析和局部应力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孙立山;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几何控制计算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章芳芳;混合梁斜拉桥成桥索力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67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667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d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