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弯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识别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动态弯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识别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 动态弯沉 脱空识别 脱空半径 脱空深度
【摘要】: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是水泥路面的常见病害,也是造成混凝土路面板断裂和错台的重要原因。为保证水泥路面行车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维护费用,开展水泥路面脱空识别技术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考虑混凝土面板脱空区域的接触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动力模型,在分析常规脱空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态弯沉的脱空半径和脱空深度的识别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考虑面板与脱空底面的接触建立了两种典型路面结构的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与实测数据比对分析,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对不用脱空半径、脱空深度的混凝土路面结构进行多荷载级的动力响应分析,总结了三点回归法、荷载传递效率法、弯沉比值法等常规脱空识别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范围。分析荷载-弯沉曲线,提出了基于不同斜率交叉点的脱空深度识别方法,并指出了其应用范围。通过弯沉-相对刚度半径-脱空半径的相关与耦合分析,建立了弯沉与脱空半径的回归关系,提出了脱空半径识别方法,并通过理论验证,说明了该方法的精确性。最后,在某实际水泥路面,通过现场钻芯检测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总结分析了三点回归法、荷载传递效率法、弯沉比值法等水泥路面常规脱空识别方法的合理性及适用范围,在对荷载-弯沉曲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识别脱空深度和脱空半径方法,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其可行性。有力的推动和完善了基于弯沉的脱空识别技术,对于指导水泥路面的检测评价和维修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 动态弯沉 脱空识别 脱空半径 脱空深度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6.216;U418.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2.1 脱空模型计算研究现状11-12
- 1.2.2 脱空检测方法研究现状12-13
- 1.3 主要研究内容13-15
- 2 基于ABAQUS的混凝土路面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15-24
- 2.1 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及有限元基本理论15-16
- 2.2 基于ABAQUS的有限元模拟16-19
- 2.2.1 材料参数的选择16-17
- 2.2.2 网格的划分与单元的选择17-19
- 2.3 模型的数值验证19-22
- 2.3.1 模型的理论验证19
- 2.3.2 实测数据验证19-22
- 2.4 本章小结22-24
- 3 脱空识别方法的模拟与分析24-41
- 3.1 引言24
- 3.2 考虑接触的动力有限元模拟24-29
- 3.2.1 动力有限元模型的设置24-27
- 3.2.2 数值模拟结果27-29
- 3.3 三点回归法分析29-33
- 3.4 荷载传递效率评价法分析33-36
- 3.5 弯沉比值法分析36-41
- 4 脱空深度识别方法41-47
- 4.1 引言41
- 4.2 荷载弯沉曲线的总结41-43
- 4.3 脱空深度的检测与验证43-46
- 4.4 本章小节46-47
- 5 脱空半径识别方法47-70
- 5.1 引言47
- 5.2 相对刚度半径47-56
- 5.2.1 脱空板挠度近似解析解47-51
- 5.2.2 相对刚度半径的引入51-52
- 5.2.3 相对刚度半径下的动态弯沉计算52-56
- 5.3 脱空半径-刚度半径-弯沉值的回归分析56-61
- 5.3.1 板角脱空脱空-刚度半径-弯沉值的关系56-58
- 5.3.2 缝边脱空半径-刚度半径-弯沉值的关系58-60
- 5.3.3 小节60-61
- 5.4 拟合关系的理论验证61-66
- 5.5 实例分析66-69
- 5.5.1 脱空识别的步骤66
- 5.5.2 现场试验66-67
- 5.5.3 测试结果分析67-69
- 5.6 本章小节69-70
- 6 结论与展望70-72
- 6.1 主要研究结论70
- 6.2 展望70-72
- 参考文献72-75
- 个人简历75-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军;谈至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弯沉的测点偏移影响及修正[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8期
2 刘忠根;孟莹琳;白日华;祝克;;公路沥青路面动态弯沉与静态弯沉关系研究[J];中外公路;2008年03期
3 马凌宇;;等值弯沉盆平移假定与应用设想[J];中国建设信息;2008年14期
4 林小平;袁捷;凌建明;谈至明;;刚性路面弯沉盆面积指数反演改进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09年03期
5 吴彪;刘玉健;;弯沉盆特征值在公路工程养护中的应用[J];现代交通技术;2010年02期
6 王旭东,郭大进,邓学钧;动态弯沉盆几何特性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7 阳恩慧;邱延峻;蒋鑫;;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弯沉盆惰性点理论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赵军;唐伯明;谈至明;蒙华;;基于弯沉指数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脱空识别[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9 侯芸;毛菊良;郭忠印;;刚柔复合路面结构弯沉盆形态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陈南;曹长伟;凌建明;魏宏;;基于弯沉盆的半刚性基层脱空判识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元帅;唐伯明;朱洪洲;;FWD脱空检测评定方法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德津;基于路面变形速度的弯沉测量方法[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秋虾;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结构性能动力评价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2 张晨风;基于动态弯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识别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朱亚辉;基于FWD弯沉盆参数的沥青路面刚度系数反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陈智敏;基于动态弯沉测试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结构强度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5 董元帅;沥青路面动态弯沉综合修正系数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6 刘钰;基于线阵CCD的路面弯沉盆检测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贾鹏飞;刚性路面脱空识别弯沉盆形状系数法[D];郑州大学;2009年
8 李鹏;实测弯沉盆反演路面结构层模量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9 文俊;施工过程中沥青路面各结构层弯沉演变规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10 特日格乐;路基落锤弯沉与回弹弯沉数值关系与数值分析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93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69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