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多车道交通流仿真与能量耗散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13:01

  本文关键词:多车道交通流仿真与能量耗散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流 全速度差模型 能量耗散 演化博弈 社会困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通需求也日益增长,但伴随增长而产生的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等交通问题亦愈演愈烈。针对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宽道路,车辆限行,尽管如此,交通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交通拥堵情况在全国大中城市频繁出现,不仅给人们出行带来了重大不便,增加了交通参与者的出行成本,而且加重了交通能源消耗、交通排放。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来研究交通系统的运行机理和演化规律,如何解决城市道路交通堵塞及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时预防、缓解和解决交通问题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科学课题。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基于全速度差跟驰模型的多车道交通流的建模和仿真。考虑到城市道路中车道限速的特征,对存在车道限速的三车道城市道路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发现车道限速值不同会导致了非对称的换道“吸引”,系统会出现非对称性现象,非对称的换道吸引增加了车辆换道频率,使得系统能量耗散增加。考虑到实际换道过程中换道时间特性,引入换道跟驰影响因子,建立考虑换道执行过程的换道模型。考虑到交通系统的博弈属性,从演化博弈论的角度研究了一般双车道交通流中换道行为导致的社会困境问题,发现交通流中存在多种博弈类型,分别采用流量和能量耗散作为社会收益函数,发现在某些密度下交通流中出现的博弈类型会有所不同。
【关键词】:交通流 全速度差模型 能量耗散 演化博弈 社会困境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4
  • 第一章 绪论14-30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4-16
  • 1.2 交通流常用变量16-18
  • 1.2.1 交通流量16-17
  • 1.2.2 平均速度17
  • 1.2.3 车辆密度17
  • 1.2.4 流量速度密度关系17-18
  • 1.3 典型的交通流现象18-21
  • 1.3.1 回滞现象(Hysteresis)18-19
  • 1.3.2 交通堵塞(Traffic Jam)19-21
  • 1.4 多车道交通流21-24
  • 1.4.1 “密度倒置”现象21
  • 1.4.2 多车道模型中的换道规则21-24
  • 1.5 交通流理论模型24-26
  • 1.5.1 宏观模型25
  • 1.5.2 微观模型25-26
  • 1.5.3 中观模型26
  • 1.6 交通能量耗散问题26-27
  • 1.7 交通流中的社会困境问题27-28
  • 1.8 本文的主要工作28-30
  • 第二章 考虑车道限速的三车道交通流模型30-45
  • 2.1 引言30-31
  • 2.2 考虑车道限速的三车道交通模型31-35
  • 2.2.1 车辆跟驰模型31
  • 2.2.2 车道限速31-32
  • 2.2.3 换道规则32-35
  • 2.3 能量耗散模型35-36
  • 2.4 场景与数值模拟36-44
  • 2.4.1 车辆分布36-40
  • 2.4.2 速度和车头间距分布40-41
  • 2.4.3 交通流基本图41-42
  • 2.4.4 能量耗散42-44
  • 2.5 本章小结44-45
  • 第三章 考虑换道时间的双车道交通流模型45-58
  • 3.1 引言45
  • 3.2 车辆跟驰模型和换道规则45-47
  • 3.3 换道执行过程47-50
  • 3.4 仿真模拟50-51
  • 3.5 结果分析51-56
  • 3.5.1 基本图51-52
  • 3.5.2 换道频率52
  • 3.5.3 单车速度52-53
  • 3.5.4 “虚拟车辆”53-54
  • 3.5.5 换道跟驰影响因子54-55
  • 3.5.6 车道限速55-56
  • 3.6 本章小结56-58
  • 第四章 多车道交通流中的社会困境58-68
  • 4.1 引言58-60
  • 4.2 一般交通流中的社会困境60-66
  • 4.2.1 模型60
  • 4.2.2 系统流量作为社会收益60-65
  • 4.2.3 能量耗散作为社会收益65-66
  • 4.3 本章小结66-68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8-70
  • 5.1 本文工作总结68-69
  • 5.2 研究展望69-70
  • 参考文献70-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79
  • 1) 参加的学术交流与科研项目79
  • 2) 发表的学术论文(含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伟民,熊烈强;与车辆跟驰理论统一的一维交通流动力模型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徐伟民,熊烈强;与车辆跟驰理论统一的一维交通流动力模型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年01期

3 冯蔚东,陈剑,贺国光,刘豹;交通流中的分形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3年06期

4 俞洁,杨成斌;交通流理论发展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杨瑞,李洋,吕文超;城市干路交通流实施混沌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4年10期

6 李松;贺国光;张杰;;基于交通流灰色关联熵的交通流无序转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01期

7 冯蔚东,贺国光,刘豹;交通流理论评述[J];系统工程学报;1998年03期

8 袁振洲,李巍屹;加强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论述[J];科技导报;2000年09期

9 张鹏,刘儒勋;交通流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和模拟(Ⅰ)[J];计算物理;2001年04期

10 王晓原,隽志才,贾洪飞,朴基男;交通流突变分析的变点统计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戴世强;刘儒勋;;多等级交通流中的非线性波及其数值模拟[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2 戴世强;;交通流研究与技术科学思想[A];祝贺郑哲敏先生八十华诞应用力学报告会——应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3 王立锋;李正熙;;基于车辆跟驰理论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与数值仿真[A];2005年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立锋;李正熙;;基于车辆跟驰理论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与数值仿真[A];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二)[C];2005年

5 陈建阳;孙立军;杨东援;;交通流及其复杂性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于建玲;关积珍;刘静;李军;王贞君;;交通流的多重分形性质与交通拥堵关系的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邝华;张国新;;城市路网四向交通流的时空斑图动力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李军;朱雪良;关积珍;;快速路交通流检测器干扰问题[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范炳全;李宝强;马春林;童道琴;;高架道路交通流的控制方法[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赵慧;于雷;耿彦斌;;国内外实时交通流数据质量控制比较与分析[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交通流的非线性分析、预测和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康义容;考虑CPS传输可靠性的车车协同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3 郑伟范;基于相互作用势的交通流随机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周旦;城市基本路段混合非机动车交通流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曾莹;交通流Aw-Rascle模型相关问题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6 高坤;从基本图方法到三相交通流理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彭光含;交通流复杂耦合动态特性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曹宝贵;交通流复杂动态特性与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星毅;基于相似性的交通流分析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张莉;城市主干道交通流的分形理论与系统模拟[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兴义;交通流混沌研究初步[D];天津大学;2003年

2 李梅;存在拥堵路段的道路网交通流分配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肖霞;双车道交通流动力学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4 盘意伟;快速路入口匝道合流区的瓶颈形成机理与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张靖宇;城市主干道交通流额外排放建模及其仿真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陈骏;基于进化计算的交叉口交通流聚类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7 吴晶;基于代理的交通流建模与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8 曹继英;考虑拥挤效应的城市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与仿真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9 陈涛;部分道路瓶颈的交通流动力学建模及复杂特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李景密;跟驰状态下城市主干道交通流特征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41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741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5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