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桥隧道古溶蚀洼地段初支大变形控制技术
本文关键词:天生桥隧道古溶蚀洼地段初支大变形控制技术
【摘要】:沪昆客运专线天生桥隧道通过古溶蚀洼地段,围岩具有中等~强膨胀性,遇水后发生软化,导致上台阶初期支护产生49 m长、最大4.2 m的沉降量。通过采用在未变形段加强初期支护强度、增加临时支撑,以及在大变形产生段施工中采用上台阶回填、超前帷幕注浆、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加强、拱墙径向注浆、拱脚部位锁脚锚管加强、上台阶设置鐖32纵向槽钢梁、基底钢管桩注浆加固等综合技术,成功控制围岩变形,顺利通过大变形段,对同类地质条件工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中铁三局集团西南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 初期支护大变形 径向注浆 帷幕注浆 钢管桩
【分类号】:U455.7
【正文快照】: 软弱围岩隧道开挖过程中易发生大变形等情况,尤其膨胀性围岩遇水后更容易产生大变形。关于大变形隧道理论研究、支护理论、施工技术的研究一直属于该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关于软岩隧道大变形产生机理和理论分析,孙钧[1]等人提出了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软弱围岩发生挤压大变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小平,徐华海,朱绍华;昱岭关隧道左洞初期支护大面积下沉处理方案的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赵玉生;;初期支护后公路隧道拓宽改造施工方法[J];山西交通科技;2008年03期
3 司宝金;;加强初期支护理念在现场实际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2年07期
4 杨少宏;特殊条件下初期支护体系的研究应用[J];铁道工程学报;1997年04期
5 郑志刚;雷公山隧道左线初期支护变形处理[J];市政技术;2005年06期
6 陈改霞;刘庆舒;吕和林;;长河坝隧道立交段初步设计初期支护参数研究[J];四川建筑;2007年03期
7 帅建兵;;隧道在初期支护突变条件下的应急处理措施[J];建筑施工;2012年04期
8 张中堂;;对军都山隧道F_(11)断层及其影响带地段初期支护变形问题的剖析[J];隧道建设;1988年01期
9 孙洪霞;地铁王府井站西南风道开挖和初期支护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4期
10 李朋湃;邓成燕;;中兴隧道左线初期支护沉降处理技术[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明年;李志业;胡学林;;不同初期支护对提高围岩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2 司贤超;;共和隧道特殊围岩段初期支护大变形处理技术[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宏伟;杨新安;;公路隧道复合式衬砌中初期支护设计的讨论[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杨永亮;魏玉明;李东海;;浅埋暗挖工程初期支护施工质量控制[A];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应顺;;洋碰隧道进口端洞内初期支护下沉侵限处理措施[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6 司剑钧;;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双层支护技术[A];第十三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翟恩地;王桐封;;隧洞复合支护受力数值分析[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九公司 李天雨;地铁区间初期支护工程渗漏水处理技术[N];大众科技报;2007年
2 杨能兵 周丽 李峰;活跃在施工一线的“群安员”们[N];科技日报;2009年
3 陈树青 张平安;大战“水龙王”[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4年
4 贾贵成 毕增礼 记者 王炳海;通沈高速公路吉林段工程进展顺利[N];通化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烨;富水弱成砂岩隧道力学特性与支护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伍毅敏;软基隧道支护机理与病害防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泽辉;某公路隧道施工初期支护受力分析及监控量测[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孙水泉;铁路隧道施工初期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洪昌;双层初期支护在大变形隧道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李海军;厦门海底隧道初期支护变异对支护体系安全性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芦勃;初期支护缺陷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高永;深埋隧道初期支护可靠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史存鹏;浅埋软岩大跨度隧道初期支护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8 朱少刚;偏压隧道软弱围岩及其初期支护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尹术军;双连拱隧道浅埋地段初期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周亚;黄土公路隧道初期支护优化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16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816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