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隧道盾构施工对邻近桩基的影响分析
本文关键词:双线隧道盾构施工对邻近桩基的影响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双线隧道 盾构开挖 MIDAS/GTS 桩基变形 桩基内力
【摘要】:近年来合肥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进程随之加快,城市可用土体量急剧减小。为了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引起人们的注重,于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地铁。开挖地铁隧道的各个方法中,盾构法施工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修建地铁的主要方法。尽管盾构方法的发展已逐步成熟,但仍会对隧道周围的土体造成扰动,进而会对隧道周围主要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产生影响。更有甚者,当盾构开挖引起的土地位移过大,将会使结构的承载力大大下降,以致建筑物不能继续使用。本文以合肥市地铁3号线芙蓉路——习友路区间隧道盾构侧穿合肥绕城高速高架桥桥桩的工程为背景,通过MDAS/GTS数值模拟,主要分析了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地表沉降以及桩基变形规律,得出双线隧道盾构的掘进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引起的桩基变形和内力变化情况,总结出有利于减小桩基变形及内力的开挖方式。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一)在参阅大量国内外研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双线盾构隧道开挖对周围土体以及邻近桩基影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土体的变形机理;总结出盾构施工引起桩基的变形机理。(二)综述两阶段法分析方法,并通过两阶段法分析了盾构施工引起的桩基受力情况。(三)采用MDAS/GTS软件分析双线盾构掘进不同位置时引起的地表处以及隧道拱底处的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变化,以及桩基在不同阶段的变形及内力的变化,并将其计算结果和两阶段法进行对比,验证模拟的可行性。(四)通过MDAS/GTS软件建立不同的数值计算模型,分别分析了不同的桩长、桩的桩位、桩距、隧道间距及开挖顺序五种情况下,双线盾构掘进引起的单桩竖向位移、水平位移、附加轴力以及附加弯矩沿桩身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双线隧道 盾构开挖 MIDAS/GTS 桩基变形 桩基内力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55.43;TU473.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绪论14-2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4-17
- 1.1.1 研究背景14-15
- 1.1.2 研究意义15-1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7-24
- 1.2.1 盾构隧道开挖对地表沉降的研究现状17-22
- 1.2.2 盾构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的研究现状22-23
- 1.2.3 双线盾构开挖对地表及邻近桩基影响的研究现状23-24
-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24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4-26
- 第二章 盾构施工对邻近桩基影响的理论分析26-30
- 2.1 盾构法隧道施工的基本原理26
- 2.2 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机理26-28
- 2.2.1 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规律26-27
- 2.2.2 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27-28
- 2.3 盾构施工对邻近桩基的影响机理28-29
- 2.3.1 桩基的荷载传递规律28
- 2.3.2 桩土接触面特性28
- 2.3.3 盾构施工对邻近桩基的影响28-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盾构施工对邻近桩基影响的两阶段法30-34
- 3.1 两阶段法求解思路30
- 3.2 两阶段法求解桩周土体的位移计算30-31
- 3.3 土体变形引起的桩基和附加内力计算31-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第四章 双线盾构动态施工对邻近单桩的数值影响分析34-56
- 4.1 有限元法及MIDAS/GTS简介34
- 4.2 相关参数的选取34-37
- 4.2.1 土层参数34-35
- 4.2.2 衬砌管片参数35
- 4.2.3 桩单元参数35-36
- 4.2.4 注浆体参数36
- 4.2.5 掌子面推力36-37
- 4.3 数值模型的建立37-39
- 4.3.1 建立土体模型37
- 4.3.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37-38
- 4.3.3 模拟施工步骤38-39
- 4.4 双线盾构隧道动态施工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39-54
- 4.4.1 土体竖向位移影响分析40-44
- 4.4.2 土体水平位移影响分析44-46
- 4.4.3 单桩水平位移影响分析46-49
- 4.4.4 单桩竖向位移影响分析49-50
- 4.4.5 单桩附加轴力影响分析50-52
- 4.4.6 单桩附加弯矩影响分析52-54
- 4.5 两阶段法的对比验证54-55
- 4.6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双线隧道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对邻近桩基的数值模拟56-77
- 5.1 不同桩长对桩的影响分析56-60
- 5.1.1 不同桩长对桩的水平位移的影响56-57
- 5.1.2 不同桩长对桩的竖向位移的分析57-58
- 5.1.3 不同桩长对桩的附加轴力的分析58-59
- 5.1.4 不同桩长对桩的附加弯矩的分析59-60
- 5.2 不同桩位对桩的影响分析60-64
- 5.2.1 不同桩位对桩的水平位移的分析60-61
- 5.2.2 不同桩位对桩的竖向位移的分析61-62
- 5.2.3 不同桩位对桩的附加轴力的分析62-63
- 5.2.4 不同桩位对桩的附加弯矩的分析63-64
- 5.3 不同桩距对桩的影响分析64-68
- 5.3.1 不同桩距对桩的水平位移的分析64-65
- 5.3.2 不同桩距对桩的竖向位移的分析65-66
- 5.3.3 不同桩距对桩的附加轴力的分析66-67
- 5.3.4 不同桩距对桩的附加弯矩的分析67-68
- 5.4 双线隧道之间的间距对桩的影响分析68-72
- 5.4.1 双线隧道之间的间距对桩的水平位移的分析68-69
- 5.4.2 双线隧道之间的间距对桩的竖向位移的分析69-70
- 5.4.3 双线隧道之间的间距对桩的附加轴力的分析70-71
- 5.4.4 双线隧道之间的间距对桩的附加弯矩的分析71-72
- 5.5 双线隧道的不同开挖顺序对桩的影响分析72-76
- 5.5.1 双线隧道的不同开挖顺序对桩的水平位移的分析72-73
- 5.5.2 双线隧道的不同开挖顺序对桩的竖向位移的分析73-74
- 5.5.3 双线隧道的不同开挖顺序对桩的附加轴力的分析74-75
- 5.5.4 双线隧道的不同开挖顺序对桩的附加弯矩的分析75-76
- 5.6 本章小结76-77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7-79
- 6.1 结论77-78
- 6.2 展望78-79
- 参考文献79-83
- 致谢83-84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计明;浅论隧道盾构施工离进站的技术措施[J];铁道标准设计;2002年09期
2 沈培良,张海波,殷宗泽;相邻隧道长距离叠交施工的数值模拟[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11期
3 张海波,殷宗泽,朱俊高;近距离叠交隧道盾构施工对老隧道影响的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5年02期
4 王少葵;;关于某隧道盾构机起吊方案施工简析[J];科技资讯;2008年36期
5 ;隧道盾构法常态施工的安全风险评价与对策[J];建筑安全;2008年07期
6 郭怀仁;;交叠隧道盾构施工变形性能分析[J];四川建筑;2009年01期
7 钱双彬;董军;陈方权;;隧道盾构下穿车站出入口数值仿真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8 钱双彬;董军;李玲;;隧道盾构下穿车站出入口仿真方法对比研究[J];建筑技术;2009年06期
9 李文举;武亚军;常莹;;隧道盾构施工对临近桩基影响的数值模拟[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房明;刘镇;周翠英;史海欧;;交叉隧道盾构施工与邻近不同位置建筑物的相互影响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守峰;;关于某地铁隧道盾构机被卡的原因分析及脱困的探讨[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马明磊;王桂玲;苗冬梅;李天生;;隧道盾构井可切削混凝土桩复合筋配筋原理与应用[A];第三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赵运臣;;武汉长江隧道盾构过江施工技术措施[A];中国中铁隧道集团2007年水底隧道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杭州湾大通道为何最终摒弃修建越海隧道?[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5 包乃文;王昌水;;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公路隧道安全监控[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胡茜;何川;;富水砂砾石地层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机选型分析[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7 孙钧;;软土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计算机技术管理系统研制[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8 高峰;陈俊林;;道路隧道盾构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潘国兵;;地铁隧道盾构自动导向系统测量误差分析[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10 刘波;刘纪峰;陈军;赵宏奎;陶龙光;;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的纵向地表沉降预测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雷;长江隧道盾构机运输项目花落华基[N];现代物流报;2007年
2 通讯员 葛军 顾肖艳 本报记者 刘洋;钱江隧道东线穿越百年防洪堤[N];中国交通报;2012年
3 记者 张希 通讯员 王肖飞;大型隧道机械项目落户滨江[N];南京日报;2010年
4 本报通讯员 靳玉东 段宏杰;中铁隧道引领我国隧道科技跨入“穿江越洋”时代[N];中国建设报;2014年
5 冯旭东;国内最先进隧道盾构机制造完成[N];中国交通报;2010年
6 记者 黄伟清邋方军 通讯员 黄长隧 朱萍 实习生 张菁;长江隧道盾构机主部件抵宁[N];南京日报;2007年
7 本报通讯员 黄长随邋朱萍 本报记者 黄伟清;目击长江隧道盾构机掘进江底[N];南京日报;2008年
8 杨捷;长江隧道盾构机 下穿武九铁路线[N];长江日报;2007年
9 陆伟军邋康明;国内最大隧道全线贯通 施工测量创造“四个最”[N];中国测绘报;2008年
10 顾巍钟;头顶滔滔江水 钻地横穿天堑[N];新华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迅;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力学行为及破坏接近度评价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2 孙延盼;隧道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3 孟敏强;饱和软黄土地铁隧道盾构施工控制技术[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4 徐涛;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水下隧道盾构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5 肖博;重庆市两江桥隧道及接口工程对既有轨道隧道的安全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6 李茹;双线隧道盾构施工对邻近桩基的影响分析[D];安徽建筑大学;2016年
7 张凯;隧道盾构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8 高华军;地铁隧道盾构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肖旺辉;隧道盾构对土体变形及地下管线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伍廷亮;隧道盾构施工对地层沉降及邻近建筑的影响研究[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815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815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