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隧道围岩稳定性及其支护作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9 14:59

  本文关键词:隧道围岩稳定性及其支护作用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围岩结构 变形规律 失稳模式与范围 荷载效应 协同作用


【摘要】:针对隧道设计中的围岩力学特性及其荷载效应、"支护-围岩"动态作用特点及支护结构体系的协同作用原理3个基本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基于对大量山岭隧道围岩变形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指出围岩变形规律和基本特点,以隧道掌子面围岩变形加剧点、初期支护施作和围岩变形稳定作为3个关键节点对"支护-围岩"力学演化过程的作用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浅层围岩"与"深层围岩"组成复合围岩结构的新理念,对围岩失稳的动态特征进行阐述,并通过计算分析指出了隧道围岩失稳模式、失稳机理和失稳范围的确定方法.基于围岩失稳模式推导作用于支护结构的围岩荷载计算公式,它包括由浅层围岩确定的"给定荷载"和深层围岩传递的"形变荷载"两部分.建立支护结构体系的协同作用力学分析模型,分析了弹塑性条件下影响塑性区变化的关键因素,揭示了初步加固圈层与后续支护圈层的协同作用原理.研究结论对实现隧道工程的动态化、定量化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围岩结构 变形规律 失稳模式与范围 荷载效应 协同作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U1234210)
【分类号】:U451.2;U455.7
【正文快照】: 隧道工程的施工扰动将破坏围岩的初始平衡状态,导致围岩应力重新分布以实现新的平衡,过程中将伴随着围岩变形的持续发展直至稳定.但是,由于隧道围岩在某些条件下可能发生破坏,危及施工安全,需视围岩稳定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置.隧道支护结构是控制围岩变形和防止围岩失稳的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静;;板裂围岩结构弯曲失稳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2年12期

2 傅鹤林,范臻辉,朱汉华,潘明军;板裂介质围岩中的隧道衬砌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5期

3 邓尚平,傅鹤林;板裂介质围岩中的隧道衬砌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J];采矿技术;2003年01期

4 姜云,李永林,李天斌,王兰生;隧道工程围岩大变形类型与机制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年04期

5 王明年;刘大刚;刘彪;李海军;;公路隧道岩质围岩亚级分级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6 张钢;;碎裂结构围岩塌方控制因素分析[J];科技资讯;2011年01期

7 孙健家;;软弱浅埋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2014年01期

8 乔海兵;葛家良;;地下隧道围岩结构特性对注浆效果的影响[J];岩土工程界;2007年08期

9 李永林,冯学钢,姜云,何川;隧道工程围岩大变形及预测预报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05年05期

10 张顶立,钱鸣高;综放工作面围岩结构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运飞;;关于围岩弱化的几个问题[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2 姜云;;隧道工程围岩大变形类型与机制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延庆;;钻开油层井眼围岩结构模拟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4 王士民;朱合华;蔡永昌;李晓军;;曙光反分析程序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A];全国岩土工程反分析学术研讨会暨黄岩石窟(锦绣黄岩)岩石力学问题讨论会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昌茂;基于围岩稳定性与超前地质预报的高铁隧道钻爆开挖工法转换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郝杰;高地应力区隧洞施工期围岩质量评价及稳定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3 房倩;高速铁路隧道支护与围岩作用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刘大刚;公路隧道施工阶段岩体围岩亚级分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姜云;公路隧道围岩大变形的预测预报与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6 李英杰;软弱深埋隧道围岩结构特性及支护荷载确定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哲;隧(巷)道开挖扰动区(EDZ)形成过程及机理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8 耿晓杰;深埋条件下隧道稳定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9 代进;综放回采巷道围岩裂纹扩展与类板结构及其非均称控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媛;围岩与衬砌相互作用的隧洞力学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徐伟;武深高速公路小方山隧道施工围岩—结构稳定性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3 龚书贤;层状围岩隧道力学特性及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刘彪;岩质围岩隧道的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唐辉湘;散体围岩浅埋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曹君陟;围岩动载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7 金昊;马尔康隧道围岩变形与稳定性研究[D];西华大学;2012年

8 熊亮;层状围岩隧道稳定性及锚杆支护参数优化[D];重庆大学;2010年

9 全健;各级围岩下隧道回填层合理刚度的区间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10 林晓;浙江温岭长屿硐天不规则硐窟围岩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82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882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5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