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土沥青胶浆抗老化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硅藻土沥青胶浆抗老化性能研究
【摘要】:硅藻土作为一种天然改性剂,对沥青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文章首先通过实践评价,确定硅藻土制备工艺;然后,从沥青胶浆层面出发,对硅藻土沥青胶浆物理力学行为进行研究,采用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以及改进的锥入度试验,分析5%、10%、15%掺量的硅藻土对沥青胶浆的高低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影响沥青胶浆不同性能的硅藻土最佳掺量。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宁通高速公路管理处;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沥青胶浆 硅藻土 针入度 抗老化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硅藻土作为一种天然改性剂,在我国存储极为丰富,具有表面粗糙、硬度较大、微孔结构和活性成份丰富等特点。这使得硅藻土改性沥青在沥青路面上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大量研究发现硅藻土作为沥青改性剂,对沥青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对低温性能的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志;郑健龙;;温拌沥青胶浆流变性能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2 邵显智,谭忆秋,邵敏华,孙立军;沥青胶浆微观界面的研究[J];公路;2003年12期
3 胡学斌,张肖宁,邹桂莲;西部环境下沥青胶浆的性能评价[J];石油沥青;2004年04期
4 张永满,严战友;沥青胶浆锥入度试验与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S1期
5 刘丽,郝培文;沥青胶浆低温性能及评价方法研究[J];公路;2005年08期
6 赵丽华,孔永健,关彦斌;对添加纤维后沥青胶浆性能改善的研究和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7 王健;沥青胶浆锥入度试验与分析[J];中外公路;2005年05期
8 郑南翔,张永满,张宜洛;沥青胶浆的低温性能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彭勇登;;水泥替代矿粉对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J];中外公路;2006年01期
10 刘丽;郝培文;;沥青胶浆粘度特性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南翔;张永满;张宜洛;;沥青胶浆的低温性能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郑南翔;张永满;张宜洛;;沥青胶浆的低温性能试验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吴少鹏;刘聪慧;刘全涛;朱国军;;老化沥青胶浆的流变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吴少鹏;陈筝;朱祖煌;刘杰胜;;应用流变学方法评价纤维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马占伏;晋琰;韩柳;;掺加外掺剂后沥青胶浆高低温性能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6 吴少鹏;李波;陈筝;黄旭;;传导型填料对沥青胶浆温度敏感性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吴少鹏;黄俊峰;林振华;叶雷;;消石灰和矿粉改性沥青胶浆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纪捷、韩冬;市交通运输局4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慧莉;无机填料对沥青胶浆力学性能影响的细观力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陈志国;火山灰沥青胶浆路用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叶群山;纤维改性沥青胶浆与混合料流变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于斌;纤维沥青胶浆流变特性及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wF;沥青胶浆自愈合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高庆华;棉秸秆纤维沥青胶浆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宋秋萍;硬质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王元;集料—沥青胶浆界面粘结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牛力达;粉煤灰复合改性沥青胶浆路用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树杰;基于高低温及疲劳性能的沥青胶浆流变特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王鹏;抗凝冰沥青复合材料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8 杨耀辉;天然砾石骨料界面与沥青胶浆粘附性能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9 李睿;纤维沥青胶浆的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冯玉鹏;粉胶比对沥青胶浆低温性能影响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02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90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