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及参数分析
本文关键词: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及参数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斜拉桥 混合梁 钢-混结合段 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参数分析 受力分析
【摘要】:为研究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传力机理,以主跨468m的宁波甬江特大桥主桥为背景,通过关键部位应力等效的原则制作了该桥结合段局部足尺试验模型,并对试验模型进行了最不利工况下的加载,同时采用ANSYS软件建立钢-混结合段局部模型,对影响结合段受力性能的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结合段钢格室应力水平沿纵向平缓减小,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承压板分担轴力比例接近44.58%,结合段剪力钉传递剪力比例较PBL多;承压板厚度和剪力钉间距增加时,承压板分担荷载比例都会提高,当承压板厚40~80mm、剪力钉间距为150mm时,结合段的传力较为合理;钢格室顶板、底板靠近承压板端前2排剪力钉失效时,将会增加承压板及第3排和第4排剪力钉传递轴力的比例。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斜拉桥 混合梁 钢-混结合段 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参数分析 受力分析
【基金】:铁道部科技开发计划重点课题(2009G004-C)~~
【分类号】:U448.27;U441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斜拉桥建造技术的发展,混合梁斜拉桥同时结合了钢桥跨越能力大和混凝土桥刚度大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世界上第1座混合梁斜拉桥库尔特-舒马赫(Kurt-Schümacher)桥建造于1972年,主跨达287m。我国混合梁斜拉桥的应用起步较晚,1997年我国建成第1座主跨590m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开利;余天庆;;混合梁斜拉桥结合段设计技术的新发展[J];铁道标准设计;2006年05期
2 王治均;李三珍;;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钢混结合段设计[J];公路交通技术;2010年04期
3 徐利平;混合梁斜拉桥的边、中跨合理比例[J];上海公路;2002年04期
4 徐利平;混合梁斜拉桥边跨混凝土梁受力特点[J];结构工程师;2003年01期
5 许敏;郑凯锋;;混合梁斜拉桥的方案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2007年02期
6 杨欢欢;魏茂林;;某混合梁斜拉桥钢混接合段整体有限元分析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张建卫;郑斐;李国文;;拱形斜塔混合梁斜拉桥施工过程仿真分析[J];中国公路;2009年S1期
8 张仲先;黄彩萍;党志杰;;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静力试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刘高;唐亮;谭皓;吴文明;;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部的合理位置[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6期
10 刘明虎;谭皓;徐国平;赵灿晖;;鄂东大桥混合梁斜拉桥合龙技术[J];中国工程科学;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海鹰;;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常松;颜东煌;涂光亚;董道福;;超大跨度不对称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全过程计算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3 裴炳志;丁望星;陈卉;于志兵;欧阳钢;蔡雪锋;;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技术创新[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裴炳志;丁望星;陈卉;于志兵;欧阳钢;蔡雪锋;;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技术创新[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石斌;桥梁技术新突破[N];中国交通报;2010年
2 石斌 黄代红;创新为翼[N];湖北日报;2008年
3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本报湖北记者站;丈量荆楚 勾画彩虹[N];中国交通报;2008年
4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 林志慧;坚持自主创新 打造桥梁强省[N];中国交通报;2010年
5 ;利弥两湖 惠及八方[N];湖北日报;2010年
6 实习记者 杨丽芳 高斌 记者 柯营之 通讯员 柳潇;荆岳长江公路大桥主桥合龙[N];中国交通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荣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义强;混合梁斜拉桥随机地震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魏一绗;独塔混合梁斜拉桥施工过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马筱欢;异形斜塔混合梁斜拉桥极限承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李静;混合梁斜拉桥静力分析和局部应力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孙立山;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几何控制计算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章芳芳;混合梁斜拉桥成桥索力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蒋永红;混合梁斜拉桥结合段刚度匹配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张春永;混合梁斜拉桥关键技术问题及工程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名欢;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邱鹏;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多尺度静力分析[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22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92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