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探讨

发布时间:2016-08-15 20:13

  本文关键词: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发表 > 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探讨

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探讨

发布日期: 2012-04-16 发布:  

  2008年第6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08年第6期

  【摘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以中国大中型城市为背景,探讨了建立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城市交通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交通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7-0668(2008)061001-06
  
  1. 前言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扩展到各类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la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PEIA)与项目环境评价(EIA)相比,规划的环境影响范围更广,规划环境评价是一种战略性环境评价,其特点表现为宏观,主要着眼于环境问题的全局性和根本性评价,解决的是那些在规划层次上应处理和能处理的环境问题,在评价的目标思路、方式方法及深度精度上都与项目环境评价有很大区别。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找到了一种比较合理的环境管理机制,构建了综合决策的实际内容。可以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可以形成政府审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对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负责,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的新机制。规划环境评价是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管理方式上,实现从项目型管理向综合型管理转变,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从被动管理向主动参与管理转变的契机,是环保部门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服务平台。
  随着中国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给当地社会、经济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破坏了脆弱的生态与环境系统。对城市交通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规划方案、提出减缓措施,以减少交通规划对环境的影响,保证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城市交通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指标体系,是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规划涉及范围较广、因子较多、关系较复杂,需要大量定性和定量的指标加以描述和评
  价。因此,要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交通规划的环境影响就需要一套多层次、多类型的指标体系。
  
  2. 城市交通规划影响评价范围
  
  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执行或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范围包括:
  2.1 空间范围
  空间范围包含市域和市外连接的主干道路、铁路和河道的接口附近的市域外地区。
  2.2 时空范围
  时空范围,宜与交通规划的分期相对应。
  2.3 分区
  交通规划具有宏观性,在评价时,宜按城市或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地理特征划分为若干分区,以分区为单位分别评价其所受影响。
  2.4 敏感点或小区
  城市中分布着许多对交通环境影响敏感的地点或小区域,如噪声、振动、空气污染、景观影响等引起的敏感点或小区,应通过筛选列出清单,分别评价其影响。
  2.5 交通模式
  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包含各种交通模式。
  (1)机动交通包括公共交通(含公共汽车、轻轨、市域内铁路和地下铁道等)、摩托车、出租车、小客车、货运车辆以及水运船等。
  (2)非机动交通包括步行、自行车或电动助力车等。
  (3)与各种交通模式配套的换乘枢纽:客运中心和站场、货运中心和站场、港口和码头、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
  
  3. 城市交通规划影响评价的内容
  
  3.1 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的相容性分析
  相容性分析的目的是从总体上明确一项规划的合理性和限制性,同时对该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等综合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相容性和协调性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该规划与现实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容性与一致性。
  城市交通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限定的条件下开展的,并与土地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等相关。相容性分析的目的是从总体上明确城市交通规划的合理性与限制性,同时对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规划的修订提出反馈意见。
  可持续城市交通规划,基于符合土地资源特征的土地利用-综合交通系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模式,形成合理的交通结构,合理地将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以及综合交通系统规划进行综合考虑,使用地布局相对紧凑,形成合理的工作-生活空间结构,按照个人的出行行为和货运模式特点,控制运输距离,减少交通需求总量。由此,可以提高公共交通模式及非机动化交通模式的吸引力,降低城市的空气和噪声污染。
  3.2 城市交通规划的社会经济影响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各项开发行动的实施分为建设和运营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将对社会、经济、环境特别是公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直接的影响。其影响如下:
  3.2.1 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阻遏城市蔓延主要依靠严格、合理的城市总体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市、区政府的执法监控;而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网的合理规划也十分重要。通过以下方面分析交通规划对阻遏城市蔓延的作用。
  综合的土地利用、交通、环境规划:从三方面规划的关系上分析是否鼓励靠近轨道和主要道路交通枢纽附近建设居住、办公和商业集中的区域,和依靠一种协调体制使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对城市改造后的老区和新建区域出行更有吸引力。
  交通模式等级的合理划分:在客运方面,交通模式等级划分将直接影响地面和轨道的公共交通对居民远距离出行的吸引力和自行车、步行对居民近距离出行的吸引力,因而有利于降低小客车模式的使用,间接的有利于阻遏城市蔓延。在货运方面,鼓励在中心城边缘地区提供和发展综合物流中心和增强“小型货车”的物流服务能力,有利于稳定和改善中心城的工商业能力,阻遏由于中心城内产业和居民外迁而造成的城市蔓延。
  汽车停车位供应政策:通过借鉴国外“不增加供应停车位”的政策,以控制市区上班族使用小客车,从而阻遏住宅区的蔓延。
  3.2.2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受城市交通规划直接影响区域居民生活条件,包括出行便捷性、施工期和营运期污染影响和通行阻断。列出可能受到交通规划显著影响的小区、居民点的位置及人口的清单;评述交通规划对直接受影响区域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不便及居民的可接受性;避免和舒缓对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措施,以及监测与跟进管理工作的建议。
  房屋拆除与动迁:由交通规划的建设行动,将拆除和动迁的区域范围内的建筑。列出由于受交通规划实施影响必须拆迁的小区或地点清单;拆迁对财政收入、就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对居民子女入学、医疗保健及公安、消防的影响;对地方商业、贸易布局和收入的影响;舒缓拆迁影响的措施,以及监测与跟进管理工作的建议。
  3.3 城市交通规划的景观影响
  实施交通规划对景观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经过或沿着居住区、休闲娱乐区或公园及名胜区的地面道路和轨道会影响这些区域的景观,造成视觉上的不愉悦。
  (2)高架道路及轨道线路经过市区或上述区域不仅造成景观的分割、阻隔,而且与周围景观在视觉上形成鲜明对比。
  (3)高架道路和轨道线路位于地面空地、房屋、一般构筑物、围墙和围栏之上,挡住了人们视线轴上的景物,割断景观连续性;间接地还可能降低部分地区房地产价格和商业收入。

  (4)经过或环绕文物古迹点的地面或高架道路与轨道会使文物古迹点变得“现代化”,使之失去固有的风貌和价值。
  应将交通规划中的设施(如道路、轨道、站、场等)建在原本是适宜的地点;交通规划中的设施或行动应与其他规划或大型建设工程相协调,免得造成景观破坏;无论何时、何地条件下,尽可能保护居民住宅的视觉隐私;尽量合理保存通向公众关心的景观点的未来道路和轨道线路所需的土地;在规划区内的道路和轨道走向,,从视觉上不能破坏重要建筑群或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道路和轨道网布局中,其两侧的绿化带应与周围景观协调,特别是与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点的绿化和建筑物相协调;道路和轨道网布局与河流、湖沼或各种水面的格局相协调,能相互烘托、映衬。
  3.4 城市交通规划的环境影响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影响要素主要包括改变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地形、水资源等;对生活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噪声、振动、地下水位和流向变化、地表水水质、空气质量、采光(日照)和干扰电视接收等。
  3.4.1 振动与噪声
  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预测的是振动与噪声对不同声环境功能区的达标距离,期望通过规划尽量规避或将对这些区域的影响减至最小。而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主要预测振动与噪声对不同环境敏感点的影响程度。
  3.4.2 土地与环境敏感区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是:整个规划方案实施对土地的直接占用和由方案诱导土地开发的间接土地占用,以及规划布局对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的削弱或干扰,甚至因环境敏感区直接被占用所带来的环境影响。
  3.4.3 地下水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考虑:地铁对地下水流场切割可能产生的区域性地下水补给、排泄的影响,以及地下水壅高的幅度。
  3.4.4 大气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考虑交通规划可能造成有毒气体与温室气体地排放,对区域性环境会有一定影响。
  3.4.5 能源
  交通规划所引起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和天然气等。影响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4. 城市交通规划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是用来衡量、表征、描述环境现状、预测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比较不同可选方案的环境效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质是建立环境评价的具体评价内容,即评价因子。只有建立一系列的指标,才能对交通规划的不同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评价和预测性研究,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4.1 建立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原则
  在众多的原始数据或评价信息中筛选较为灵敏的、便于度量的及内涵丰富的主导性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在选择评价指标时,除了遵循科学性与预测性、综合完备性和主成分性、可操作性等指标构建的一般原则外,还应同时满足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敏感性、多样性、相对稳定性与绝对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4.1.1 科学性与预测性原则
  任何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指标的选择、权重系数的确定、数据的选取必须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即首先满足科学性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指标概念必须清晰明确且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同时设置的指标必须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能够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这样才能客观地反映指标体系所标识、量度的系统的发展特征。因此,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设置首先要满足科学性与预测性。
  4.1.2 综合完备性和主成分性原则
  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要能从各个方面比较综合地、全面地反映评价区域系统的发展特征。同时,指标体系必须要由一定的主要成分构成,这些主要成分应该是具有代表意义的、综合性较强的、内涵丰富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能够体现规划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体现环境可持续性、体现区域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开放性、体现对环境要求的前瞻性和超前性等。
  4.1.3 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所选取的指标越多,意味着评价工作量越大,所消耗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越多,技术要求也越高;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在保证完备性原则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敏感的综合性指标,删掉代表性不强、敏感性差的指标。二是度量指标的所有资料和数据易于获取和表述,并且各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
  4.1.4 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敏感性原则
  应该说,指标体系的每个元素对时间和空间都是敏感的。在时间上,由于认知不足等原因,很多动态指标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了自身的变化规律,同时,有些指标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是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但超过某一时段,它的代表性就会变弱或者消失。在空间上也一样,有些指标只能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具有代表性或可操作性,超出了这个空间或地域,这些指标就将失效。因此,在选取指标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所选指标的时空敏感性,使所选指标能更好地为评价服务。
  4.1.5 多样性原则
  具有多样性,才具有稳定性。多样性原则要求在规划环评的指标体系中,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既有绝对量指标,又有相对量指标;既有价值型指标,又有实物型指标。这样方能满足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要求的战略环境影响的度量。
  4.1.6 相对稳定性与绝对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贯穿于规划全过程,即规划制订、规划实施、规划调整三个阶段。为保证规划环境评价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上的延续性并能比较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要求规划环评的指标体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或相对一致性。但同时,由于规划环评的复杂性及战略动态性特征,应在评价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正指标体系,以满足系统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应根据专家意见并结合公众参与的反馈信息不断补充、完善评价的指标体系。
  4.2 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为了分析和解释规划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而将各种相关指标按一定结构形成组织起来的系统。它有助于理解不同的规划与环境、社会、经济的不同因果关系是联系与相互作用的。
  可持续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包含从经济、社会至环境的系统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可称作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应系统。可按实施交通规划的分期,分为建设和营运两个阶段,分别设定相应指标体系。
  4.2.1 驱动力指标体系
  驱动力是由社会、经济对交通运输系统的需求而产生的。包含指标见表4-1。
  
  
   
  5. 结论
  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首先是应明确规划评价的目标,并结合实际,确定评价范围和指标体系,然后在技术程序的指导下,选用合理实用的评价方法,完成评价工作。城市交通规划评价为交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加快技术更新换代,积极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限期淘汰落后车型和技术,努力将可能由城市交通发展造成的环境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包存宽,陆雍森,尚金城.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实例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乔•韦斯顿. 城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践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国家环保总局.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2003.
  [4] 李智,鞠美庭,史聆聆等. 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探讨[J]. 交通环保,2OO4,12:16-19
  [5] 梁波,陆雍森,杨瑾等. 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和案例研究[J]. 交通环保, 2O04, 2:10-14
  [6] 罗晓,白宇,陈晓. 城市交通规划的声环境影响评价[J]. 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8:93-96
  [7] 刘晶晶,李小敏,海热提•涂尔逊. 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实例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7,2:136-140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4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94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c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