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市道路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动自行车 交通流特性 越线行驶 到达规律 交通冲突 线性回归 logistic回归
【摘要】:电动自行车以灵活、方便、低碳等优势,有效地弥补了其他交通方式的不足,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凸显,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然而电动自行车比例的增加不仅在交通管理方面带来了难题,还在交通安全方面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隐患,因此对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本文主要研究路段与信号交叉口电动自行车宏观交通特性与信号交叉口直行电动自行车微观穿越行为。针对路段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研究,本文首先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分析了路段电动自行车流速度、密度、流量的基本关系。在此基础上,先是研究了电动自行车流密度—流量的关系,计算出电动自行车流最佳密度,确定本文数据属于不拥挤的情况;进而建立了不拥挤的情况下电动自行车速度—密度的关系模型,并使用迭代回归方法标定模型参数。最后从宏观层面得到无物理隔离路段电动自行车流越线行驶的临界速度、临界密度、临界流量。在微观层面建立了考虑电动自行车流量与相邻机动车流量影响的电动自行车个体越线行驶概率模型。针对信号交叉口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研究,本文首先结合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得到一定时间间隔内信号交叉口电动自行车到达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其次描述电动自行车释放过程,得到电动自行车释放饱和流率的建议值,并建立电动自行车通过交叉口的速度与行驶方向、骑行者性别、释放阶段及是否存在右转机动车干扰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再次通过冲突车流的释放规律、到达率、冲突条件建立直行、左转电动自行车与同向右转机动车冲突概率模型。最后通过对影响直行电动自行车在信号交叉口穿越行为的因素显著性分析,建立和验证考虑了交叉口内右转机动车提供的间隙或延时、后车速度、后车类型、电动自行车状态和穿越前速度的直行电动自行车穿越右转机动车流的间隙、延时选择的logistic回归模型。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 交通流特性 越线行驶 到达规律 交通冲突 线性回归 logistic回归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2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4
- 1.3 研究主要内容14-15
- 1.4 技术路线15-16
- 1.5 本章小结16-17
- 第二章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17-24
- 2.1 数据采集方法17-19
- 2.1.1 采集数据的内容及方法17
- 2.1.2 调查地点与时间的选取17-18
- 2.1.3 调查设备的选用及布设18-19
- 2.2 调查数据的处理方法19-23
- 2.2.1 信号交叉口与路段的几何参数19-20
- 2.2.2 数据的摄取方法20-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路段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分析24-40
- 3.1 电动自行车交通流特性研究25-34
- 3.1.1 交通流三参数定义25-26
- 3.1.2 三参数基本关系26-29
- 3.1.3 流量与密度的关系29-30
- 3.1.4 速度与密度的关系30-34
- 3.2 无物理隔离路段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分析34-39
- 3.2.1 越线行驶的宏观层面分析34-35
- 3.2.2 越线行驶的微观层面分析35-39
- 3.3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信号交叉口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分析40-54
- 4.1 信号交叉口电动自行车到达规律研究40-45
- 4.1.1 电动自行车到达规律分析40
- 4.1.2 三种典型的离散分布及其特性40-42
- 4.1.3 电动自行车到达规律42-45
- 4.2 电动自行车排队行为45-46
- 4.3 电动自行车释放规律研究46-53
- 4.3.1 电动自行车释放规律分析46
- 4.3.2 电动自行车释放饱和流率46-47
- 4.3.3 电动自行车通过交叉口速度研究47-53
- 4.4 本章小结53-54
- 第五章 信号交叉口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冲突特性研究54-72
- 5.1 交通冲突概括54-57
- 5.1.1 冲突定义54
- 5.1.2 冲突过程54-55
- 5.1.3 冲突类型55-57
- 5.2 电动自行车与右转机动车冲突概率模型57-61
- 5.2.1 直行电动自行车与同向右转机动车冲突概率57-60
- 5.2.2 左转电动自行车与同向右转机动车冲突概率60-61
- 5.3 冲突概率实例分析61-65
- 5.3.1 通过冲突点的行驶时间61-63
- 5.3.2 临界延时63-64
- 5.3.3 冲突概率的计算64-65
- 5.4 直行电动自行车微观行为研究65-70
- 5.4.1 Logistic回归模型65-66
- 5.4.2 影响因素显著性分析66-67
- 5.4.3 直行电动自行车穿越行为模型的建立67-69
- 5.4.4 模型的检验69-70
- 5.5 本章小结70-7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2-74
- 6.1 主要研究成果72-73
- 6.2 研究的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77
- 致谢77-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永志;电动自行车[J];金属世界;2000年04期
2 商国华;欧洲电动自行车的分类[J];摩托车技术;2000年09期
3 商国华;发挥优势,将电动自行车打进国际市场[J];摩托车技术;2000年11期
4 蒋士桦;突破传统挑战未来的电动自行车[J];现代家电;2000年03期
5 卞永霖;电动自行车的改造[J];家用电器;2000年05期
6 缪金良;前程灿烂 任重道远 电动自行车[J];中国自行车;2000年09期
7 余世光 ,忻元敏;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仍孕育着新的发展动力[J];中国自行车;2000年11期
8 陈厚松;浅析电动自行车用各种电机性能的优劣[J];中国自行车;2000年12期
9 江国强;欧洲电动自行车市场[J];中国自行车;2000年12期
10 鲍泽军;推广电动自行车势在必行[J];中国自行车;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纪元;;浅议电动自行车限用问题[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孙良泉;王海瑛;刘世新;刘欣欣;孙莹;;山东省电动自行车满意度测评行业分析[A];2012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12年
3 郑伶俐;;深圳电动自行车发展适宜性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4 马金盛;冯川;尹虎;;电动自行车的人机工程分析[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蕊;张新天;冷传才;;电动自行车当量换算体系的初步研究[A];第七次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徐保伯;刘务华;刘怡;阳朝辉;;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及其动力电池的选择[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金良;孟良荣;;关于“电动自行车和电池"的几点思考[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宋二虎;王义新;陈隆;;浅析中国电动自行车的产业化之路[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9 周涛;詹琼华;;电动自行车驱动系统的发展概况[A];第十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陆静;;继续关注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地方政府可以对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回收做点什么?[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然 赵景芳;电动自行车:一路走好(待续)[N];天津工商报;2000年
2 记者张靖;本市不发展电动自行车[N];北京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崔进贤;北京 电动自行车有望放开[N];中国汽车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崔进贤;京城电动自行车销售树起联合大旗[N];中国汽车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钟鹏驰;武汉处罚电动自行车[N];中国汽车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崔进贤;听何祚庥院士“鼓吹”电动自行车[N];中国汽车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钟鹏驰;湖北对电动自行车仍未“开禁”[N];中国汽车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崔进贤;北京电动自行车市场黯然的诀别[N];中国汽车报;2002年
9 张允平;让电动自行车合法上路[N];法制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余凯 刘娜 实习生 原永涛;电动自行车驶向何方[N];湖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文华;人—车—路环境下电动自行车动态性能与碰撞安全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广红;中山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范化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振兴;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法治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3 陶思然;基于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的二元混合交通流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陶梦江;电动自行车控制器研究与设计[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董艳涛;城市道路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6 王闻宇;同步换档电动自行车控制器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培荣;电动自行车的人机工程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夏利娜;电动自行车制动系统仿真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王晓伟;电动自行车自动检测系统及相关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胡骁;新型电动自行车整车性能自动检测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68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968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