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长经历解读俞孔坚的景观设计
本文关键词:生存的艺术——从成长经历解读俞孔坚的景观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个人思想的形成受成长经历的影响,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导致了景观设计师对景观感知认识的不同,继而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景观作品.本文从国内知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教授的成长经历出发,在对其设计作品进行解读后,对他的景观风格进行了探讨.
第 3 7卷第 6期 Vo .3 1 7 No 6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J u n l f o t we tC i a No ma Unv r i Na u a S i c dt n o r a o u h s h n r l ie s y( t r l c n e E i o ) S t e i
21 O 2年 6月 J n 2 1 u . 02
文章编号: 0 0—5 7 ( o 2 0— 1 3 6 10 4 1 2 1 ) 6 0 4—0
生存的艺术 从成长经历解读俞孔坚的景观设计① 叶绵源, 张颖
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口 5 1 5 718
摘要:个人思想的形成受成长经历的影响,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导致了景观设计师对景观感知认识的不
同,继而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景观作品 .本文从国内知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教授的成长经历出发,在对其设计作 品进行解读后,对他的景观风格进行了探讨 .
关
键
词:存的艺术;俞孔坚;景观设计;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生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TU9 6 4 8.9
景观设计学作为学科专业在国际上已有百年历史,而在中国起步、发展不过 2余年,尚处于起步阶然 0段,但近些年的发展却相当迅速,量景观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中国大地上,很多专家学者的名字也大渐渐为我们所熟知,王向荣、朱建宁、俞孔坚、刘滨宜、强等,以说他们的设计,得中国的整体景如朱可使 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由于每个人成长背景的不同带来的设计观念和思想的不同,就决定了这
其作品的表现形式的差异,之而来的是作品风格的不同口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院教授俞孔坚教授及其领伴]导的土人景观设计院在国内设计的数百个项目在景观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本文从俞孑坚教授的个人经历 L (括他的成长环境、育背景、专业水平等 )包教出发解读其作品的设计风格.
1俞孔坚的成长背景 1 1与土地的不解之缘 . 1 1 1家乡环境 . .
俞孔坚教授 1 6 9 3年出生于浙江金华东俞村的一户普通农家,他的家乡是一个典型的江南田园风光的小乡村,绿树掩映,白墙黑瓦,清澈的溪水汇入荷叶扶
摇的池塘,肥沃的田野发散着沁人心脾的泥土香 .家 乡大自然环境的滋润、化,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灭的印记 .热爱自然、尚自然、造在崇享受自然的理念深植他的心田.正如俞孔坚教授所说:童年的记忆深深影响着我今天的设计思路和对景观设计的认识,土“
地、生命、魂,些都是有根的.”灵这 1 1 2家庭背景 . .
俞孔坚教授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常年辛勤耕作,精心侍弄着为数不多却是全家赖以生存的土地, 永远不知疲倦和劳累.父母对土地寄予的那份情怀那份期盼,深感染和震撼着俞孔坚教授,,他明白了深使土地对农民的真正意义,人类对大地的真切呼唤 . 1 1 3怀揣乡土的求学生涯 . .
俞孔坚教授的哥哥因为写信控告造反派而被打成反革命,他也因此受到株连,多次被拒于小学和中学
①
收稿日期: 2O11— 04一 O6
基金项目:2 1 0 1年度海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项目( QN1 2 )海南师范大学第六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J 0 13基金资助 12; HS G2 12 )
作者简介:叶绵源 ( 9 3 ) 1 8一,女,海南定安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通信作者:张 颖,副教授,博士.
本文关键词:生存的艺术——从成长经历解读俞孔坚的景观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7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27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