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线圈式动力陀螺位标器视线角速度实时补偿技术研究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J765.3
【部分图文】:
不过由于探测器采用固连弹体轴角存在时,会带来一定的离焦量,造这种情况下产品的探测能力会有一定下轴条件下信号会发生较大变形。VιVdRd像点ω十字探测器转子定子Vr小磁钢VuY四个基准包图 2-3 多元探测器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 2-9 导引系数与时间的关系偏置电路变增益电路时序控制电路固定增益补偿电路加法器导引信号放大器归零信号号离梁信号号号图 2-10 导引信号形成图力的红外型空空导弹在遇靶段为了使导弹率,一般都需要进行导引信号的未端修正成像制导导弹外,其余大多采用超前偏置从飞机发动机尾喷口前移至机翼等高伤害
第三章 基于有限元电磁场的位标器改进.1 动力陀螺位标器位标器是导引系统的核心部件,它最基本的作用是为光学系统提供一个可供装的空间稳定系统,通过这样来隔离弹体的角运动,使光轴能够相对于惯性系保持稳定的指向。在此基本功能基础上,在探测层面完成接收和调制目标射将其转化为信息处理系统可用的电信号;在目标跟踪回路中,当信息处理从目标调制信息中检测出目标偏离光轴中心位置的误差信号,则将其处理生踪信号,再将此信号经过伺服驱动电路功率放大,然后驱动位标器光轴指向实现跟踪。位标器是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它所具有的多方面功能要求其组成部分必须包学系统、光电探测器、框架机构、陀螺稳定平台、伺服机构、角度传感器、传感器和基准信号产生器等部分。一般根据位标器跟踪稳定的原理将其分为陀螺式、速率陀螺式和捷联稳定式三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海舒;郭为忠;黄龙双;高峰;赵现朝;;一种新型位标器的稳定平台结构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2期
2 邝爱宁;;陀螺轴与位标器轴夹角对脉冲信号影响的研究[J];航空兵器;1993年04期
3 黄浩;位标器随动算法研究及实现[J];航空兵器;1998年03期
4 贺松林;;建立长江口位标系的构想[J];上海水利;1998年02期
5 王恩德;朱枫;肖阳辉;王小春;邹勇;张弛;;回元导引头跟踪收敛性研究(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年10期
6 鲍永成;赵剡;孙夏川;李烨;;位标器支座漏气阀性能测试系统设计[J];航空兵器;2008年01期
7 赵永亮;申恺;赵善彪;张天孝;;位标器转子光电测角的解析法分析与仿真[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3期
8 董佳筠;符晓刚;;某位标器抗扰控制技术研究[J];上海航天;2013年05期
9 方斌;中距红外导弹位标器参数优化设计[J];红外技术;2000年03期
10 周琼;闫杰;;大跟踪场图像导引头位标器设计[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富新;续元宝;;任意坐标法进行施工点位标定[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6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6年
2 车驰骋;;红外点源位标器光学系统的设计[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11年海战场电子信息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军;袁博;周立;刘朝阳;;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位标器建模与误差分配[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15卷)[C];2014年
4 田社平;侯丹;盛晓颖;;位标器陀螺转子动平衡测量的数字方法[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金仲和;丁衡高;马慧莲;丁纯;周柯江;王跃林;袁祖武;;微型化陀螺研究进展和展望[A];2005年惯性技术科技工作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魏文俭;秦石乔;战德军;李华;张宝东;;激光仿真导引头陀螺稳定控制的研究[A];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卢莹;;斜置陀螺在轨故障诊断及重构[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郑旭东;冯舟;梁新建;万蔡辛;李丹东;;典型高性能MEMS陀螺的比较分析[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仲红秀;几类非线性问题的迭代解法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梁海波;基于陀螺冗余的微惯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李新刚;微机电陀螺误差建模及其在飞行器组合导航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4 陈宏;全对称双级解耦微机械振动式陀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何昆鹏;MEMS惯性器件参数辨识及系统误差补偿技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平;同轴线圈式动力陀螺位标器视线角速度实时补偿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2 简俊;高性能位标器伺服控制系统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3 刘涛;微小型位标器结构设计与特殊环境适应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郑楠;同位标量因子在多夸克态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5 赵玉成;位标器线包综合测试系统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杨晓东;雷达导引头位标器的滑模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阳;导引头位标器的建模及参数辨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陈越;位标器陀螺动平衡测试仪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孙玉;位标器章动频率测试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那岚;基于视线角速度约束的导弹最优拦截轨迹的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820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820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