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旋转弹动态稳定性与鲁棒变增益控制

发布时间:2020-10-16 03:20
   本文以一类低成本旋转制导火箭弹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其锥形运动稳定性方面的新问题;并针对其动力学参数具有大范围快速时变特性,研究适用于旋转弹的鲁棒变增益控制器设计方法。发现舵机系统的铰链力矩可以引入附加的面外力矩,从而可能导致旋转弹出现以锥形运动为特征的动态不稳定,揭示了某型制导火箭弹在飞行试验中的失稳机理。通过构建旋转弹线性化角运动方程和铰链力矩作用下的舵机动力学模型,获得了锥形运动稳定性判据,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分析了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此外,还提出了通过舵机系统控制器参数的改进设计保证该火箭弹飞行稳定性的方法。发现舵机间隙将引起旋转弹的极限圆运动。建立了舵机间隙的数学模型,采用描述函数法获得了极限圆运动存在的充要条件,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关键参数对极限圆运动幅值的影响规律。此外,研究还发现舵机间隙在有控阶段对旋转弹的影响远远小于无控阶段。采用拟线性方法分别研究了非线性马格努斯力矩、阻尼力矩和静稳定力矩下的有控旋转弹锥形运动稳定性,获得了旋转弹角运动的稳定区域和极限圆运动存在的充分条件等,并采用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指出采用线性系统模型稳定性准则设计的控制器参数并不能保证考虑非线性因素后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合理地设计控制器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稳定区域,也可以完全消除极限圆运动。提出了一种基于部分参数依赖李雅普诺夫函数的鲁棒变增益控制器设计方法,显著降低了求解控制器的离线和在线计算量,突破了传统的参数依赖李雅普诺夫函数方法不能应用于依赖参数过多时的技术瓶颈。将该方法应用于具有参数大范围快速时变和依赖参数较多的旋转火箭弹自动驾驶仪设计,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火箭弹在全弹道内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解耦性能、对参数不确定性的鲁棒性以及对快速时变参数的自适应能力。此外,文中进一步研究了依赖参数的选取准则。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输出反馈的LPV系统鲁棒变增益控制器设计方法,显著降低了控制器参数在线求解的计算量,实现了控制器参数的实时在线更新,同时该方法还降低了求解控制输入的计算量。采用该方法设计了旋转火箭弹的自动驾驶仪,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火箭弹在全弹道内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解耦性能、鲁棒性以及自适应性。
【学位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TJ71
【部分图文】:

伯德图,伯德图,幅频特性,传递函数


2G ( s )的幅频特性伯德图从图2.14可以看出:积分环节主要对系统的低频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干扰输入的频率小于41 T ,积分环节有助于减小输出幅值即提高刚度系数;然而对于旋转弹,干扰输入的频率近似等于弹体转速φ 且远远大于41 T ,因此积分环节对提高系统的刚度系数没有任何作用,刚度系数主要取决于比例环节和微分环节。图 2.15 为刚度系数在不同 KP和 KD下随 KI的变化曲线,该图进一步验证了积分环节对系统的刚度系数几乎没有影响,而增大比例增益和微分增益有助于提高刚度系数。

结构图,驾驶仪,姿态,弹姿


旋转弹姿态驾驶仪结构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忠俊;;约束输出反馈在控制律设计中的应用[J];飞行力学;1992年03期

2 王玉振;刘玉常;冯刚;;非线性哈密顿控制系统输出反馈同时镇定(英文)[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2期

3 于淼;王佳森;齐冬莲;;具有未知控制方向的输出反馈自适应学习控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8期

4 朱志宇,李增本,王建华;耦合混沌系统的输出反馈同步控制方法[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邓聚龙;分散输出反馈系统一种简化的新模型[J];华中工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6 胡寿松,胡明华;飞行控制系统的输出反馈最优设计[J];航空学报;1986年05期

7 邹森;孟昭勇;;次同步谐振输出反馈的最优励磁控制[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8 王飞飞;闫雪华;刘允刚;;一类控制系数未知非线性参数化系统的输出反馈实际跟踪控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5期

9 胡寿松 ,胡明华;基于模型降阶的随机最优输出反馈阵设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10 张录海;张法文;;用输出反馈法设计单元机组负荷-汽压控制系统[J];热力发电;198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梦良;几类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半全局镇定[D];山东大学;2015年

2 周伟;旋转弹动态稳定性与鲁棒变增益控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娟;受约束系统的稳定域分析及输出反馈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马建伟;多指标满意PID控制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5 周颖;MIMO不确定非线性系统输出反馈自适应控制[D];东南大学;2006年

6 孙宗耀;高阶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设计和性能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亦德;非线性不对称系统的输出反馈预测控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素敏;几类非线性输出反馈系统的输出调节及应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3 王维语;线性时不变系统无记忆周期输出反馈极点配置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王飞飞;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实际跟踪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林明昆;具有参数摄动系统输出反馈鲁棒极点配置[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吕娜;Markov跳变系统输出反馈鲁棒预测控制[D];鲁东大学;2013年

7 姚伟;网络Euler-Lagrange系统输出反馈协调控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8 孙光;随机非线性时滞系统的输出反馈镇定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9 关婷婷;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输出反馈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10 赵健宝;一类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输出反馈镇定问题[D];郑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42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842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e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