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滑翔增程制导炮弹弹道优化及制导控制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05:17
   制导炮弹兼有战术导弹和普通炮弹的优点,不但单发成本低、反应迅速,而且具有较高的打击精度,是炮弹技术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以某鸭式布局低旋制导炮弹为研究对象,围绕该类制导炮弹研制过程中遇到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对其方案弹道优化设计与制导控制系统设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根据低速滚转制导炮弹的气动特性和运动特点,建立了其空间运动六自由度飞行动力学模型,并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需求,推导了用于研究方案弹道的简化制导炮弹运动模型、计及通道间耦合效应的姿态控制模型以及导引数学模型。为了弥补传统直接配点法对弹道优化问题离散精度有限的不足,构造了一种自适应网格更新策略,使节点能够依据离散误差的大小自动调整,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基础上,提高了直接配点法的离散精度。综合考虑实际飞行环境中的模型误差、启控点参数偏差、气动力偏差以及气象偏差等不确定因素,引入线性协方差分析法评估方案弹道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敏感度,提出了一种不确定飞行环境下的弹道优化方法,从而为滑翔制导炮弹方案弹道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针对滑翔制导炮弹在飞行过程中的特点,将全弹道划分为起飞段、助推段、爬升段以及滑翔段,建立了多阶段弹道优化模型,研究了全弹道优化设计方法,为最优射角、助推火箭点火时间、滑翔启控点以及滑翔段飞行姿态提供了设计参考。研究了滑翔制导炮弹的方案弹道跟踪问题。在最优控制理论的框架下,结合Gauss伪谱法,提出了一种具有解析解的间接Gauss伪谱弹道跟踪制导律。该算法不需要任何的积分或优化迭代过程,避免了求解黎卡提微分方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计算效率,并且随着求解问题规模的增大,这种优势更为明显。通过和GPOPS软件进行对比,验证了间接Gauss伪谱法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此外,该算法还可以非常容易地处理复杂形式的加权矩阵,使得性能指标函数的设计更为灵活。为了降低间接Gauss伪谱弹道跟踪制导律对制导炮弹运动模型的依赖,基于虚拟点追踪的思想,提出了另外一种非线性弹道跟踪制导律。通过引入虚拟目标点,建立了弹道跟踪数学模型,并给出了一种适配于弹道跟踪问题的期望视线角,采用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和动态面控制方法进行了制导律设计,利用Lyapunov稳定性准则证明了所提的非线性弹道跟踪制导律的收敛性。仿真分析并对比了以上两种算法的弹道跟踪效果,同时也总结了二者各自的适用特点,为实际使用提供一定的指导。结合低速滚转制导炮弹俯仰和偏航通道耦合严重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线性化(TLC)的姿态控制方法。利用时标分离的原则,将姿态角回路和角速度回路分开进行研究,利用TLC前馈加反馈的控制框架,使各回路的误差动态特性沿标称轨迹指数稳定,保证了整个闭环系统能够保持较好的控制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姿态控制器在受扰情况下的控制品质,提出了一种最大程度保留TLC优良特性,同时增强其在扰动作用下的鲁棒性的改进方案。采用韩式跟踪微分器计算指令信号的微分值,有效抑制了峰值现象,考虑由系统建模误差、气动参数摄动以及外部扰动组成的不确定性,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不确定性进行估计补偿,同时采用新型的积分滑模面进行各回路的反馈控制律设计。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后的控制器在干扰的影响下仍能够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可以满足滑翔制导炮弹高精度及强鲁棒性的控制要求。
【学位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J413.6
【部分图文】:

铜斑蛇,末制导炮弹


1绪论博士学位论文??1.2制导炮弹研宄概况??美国率先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成功研制了“铜斑蛇”?155mm激光半主动末制导??炮弹,最大射程16km,并于1982年开始装备部队[4]。前苏联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成??功研制了“红土地”?152mm激光半主动末制导炮弹,并将其投入到当时的阿富汗战争。??和“铜斑蛇”相比,“红土地”采用了单通道控制,简化了弹上控制设备,因而大大降??低了成本,此外,“红土地”使用了三位式气动鸭舵,机动性和毁伤精度要优于“铜斑??蛇”。这也使得“红土地”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比“铜斑蛇”更受青睐[4_5]。以上两种制导??炮弹均采用了激光半主动末制导方式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这种方式的命中精度较高,??但需要用到外部激光器辅助导引,实际作战中有所不便,同时也会增加激光器观察员被??攻击的危险[61。从而在80年代后期,以美国为代表的各军事大国开始研制新一代制导炮??弹,又称“发射A7小竹”弹药。?^??

增程制导炮弹,弹道,制导炮弹


博士学位论文?滑翔增程制导炮弹弹道优化及制导控制方法研宂??现了该增程制导弹药的单价为5万美元的预定目标。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美国海军于??2003年10月发布了对低成本制导炮弹的开发需求,要求单发成本不高于35000美元。??远程对地攻击制导炮弹(LRLAP)是美国国防工业公司(UDI)针对这一低成本项目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LRLAP弹长2m,重量为113kg,采用火箭助推,预计最大射程可??达到154km[5]。在2005年7月28日的一次发射试验中,一枚远程对地攻击弹成功地达??到了制导炮弹有史以来的最远射程一?116.7km。2005年底,远程对地攻击弹项目结束了??工程研制阶段的工作,进入了为期3年的系统开发阶段。弹道增程制导炮弹(BTERM)??是美国ATK公司针对海军低成本制导炮弹项目提出了另外一种方案。BTERM和EX-171??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同为127mm?口径和1.55m长度,均采用火箭助推,最大射程预计??为111km。不同的是,BTERM的重量稍轻(46.5kg),结构相对简单,价格更为低廉,??

制导炮弹,火山


博士学位论文?滑翔增程制导炮弹弹道优化及制导控制方法研宂??现了该增程制导弹药的单价为5万美元的预定目标。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美国海军于??2003年10月发布了对低成本制导炮弹的开发需求,要求单发成本不高于35000美元。??远程对地攻击制导炮弹(LRLAP)是美国国防工业公司(UDI)针对这一低成本项目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LRLAP弹长2m,重量为113kg,采用火箭助推,预计最大射程可??达到154km[5]。在2005年7月28日的一次发射试验中,一枚远程对地攻击弹成功地达??到了制导炮弹有史以来的最远射程一?116.7km。2005年底,远程对地攻击弹项目结束了??工程研制阶段的工作,进入了为期3年的系统开发阶段。弹道增程制导炮弹(BTERM)??是美国ATK公司针对海军低成本制导炮弹项目提出了另外一种方案。BTERM和EX-171??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同为127mm?口径和1.55m长度,均采用火箭助推,最大射程预计??为111km。不同的是,BTERM的重量稍轻(46.5kg),结构相对简单,价格更为低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时兆峰;法国在研增程制导炮弹[J];飞航导弹;2002年02期

2 吴杰;曹延杰;李岩;徐衡博;;模糊评价模型在舰炮制导炮弹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9年02期

3 吴杰;;外军舰炮制导炮弹发展现状及对我军的启示[J];国防技术基础;2010年01期

4 吴杰;陈继祥;陈邓安;王子明;;舰炮制导炮弹的关键技术研究[J];兵工自动化;2011年03期

5 吴杰;靳天宇;王伟亚;;舰炮制导炮弹在岛礁战中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12年09期

6 柴田亮男;邱宝勋;;美国和西德等国研制的制导炮弹[J];现代兵器;1980年06期

7 王永寿;;铜头制导炮弹的硬件简介[J];外国海军导弹动态;1983年08期

8 贺孝思;精确制导炮弹[J];世界导弹与航天;1987年03期

9 夏福安;铜斑蛇制导炮弹及其未来发展[J];世界导弹与航天;1989年10期

10 张长春;;铜斑蛇炮射制导炮弹新的合同清单[J];现代兵器;198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琦;滑翔增程制导炮弹弹道优化及制导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2 马小林;印刷油墨与弹道明胶的老化及力学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3 郑友胜;远程制导炮弹弹道优化设计与姿态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孙化东;制导炮弹动力学特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常思江;某鸭式布局防空制导炮弹的飞行弹道特性与控制方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梦龙;面向发动机的弹道光子喷雾场成像技术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李学亮;自寻的导弹总体方案设计及弹道优化[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李朋辉;基于DSP6678的弹道规划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4 卢旭;波浪滑翔器总体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5 翟萌;基于制导炮弹的BDS/SINS组合导航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赵乐;自旋制导炮弹自适应解耦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7 戴文留;制导炮弹舵翼机构张开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晓明;制导炮弹末段修正系统设计与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9 孙华;远程制导炮弹中末段弹道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10 陈圣;自旋制导炮弹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54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854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d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