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制导雷达波形分集与捷变抗干扰技术

发布时间:2020-12-03 07:04
  随着复杂作战环境下电子对抗的日趋激烈,传统制导雷达的抗干扰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下的作战需求,迫切需要研究有效的制导雷达抗干扰方法应用于雷达探测过程。本文以制导雷达的抗干扰技术为研究背景,主要研究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对抗典型无源干扰、有源欺骗式干扰的可行方法。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雷达抗典型无源干扰、有源干扰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中的关键技术。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主要工作。然后从无源干扰与有源干扰的产生、抗无源干扰和抗有源干扰三个方面,研究了干扰信号的产生及其对接收机的影响、抗无源角反射器干扰方法和抗DRFM干扰方法。在干扰信号的产生中,研究了角反射器干扰与DRFM欺骗式干扰产生的原理、干扰信号对接收机的影响。在干扰产生的原理中,通过电磁场理论分析了二面角反射器产生干扰的机理;以及理论分析了DRFM干扰信号产生的原理及其存储方式;并通过SJNR分析了干扰信号对雷达目标检测性能的影响。并对传统抗角反射器干扰和抗DRFM干扰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与仿真分析。在制导雷达波形分集抗角反射器干扰中,首先对导弹飞行弹道建模;利用脉内混合调制实现波形在时间上的分集,并利用分集的不同子脉冲分别进行目标区域成像;随... 

【文章来源】: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制导雷达波形分集与捷变抗干扰技术


论文总体框架图

角反射器,反射器,二面角反射器,产生机理


图 2.1 典型的角反射器角反射器干扰的产生机理众多反射器中角反射器的物理结构相对简单,不同角反射器对雷致相同,为了方便推导说明,本节以二面角反射器为例分析其作用机理。xLyLzLyxz2E21E12E1Eθφ

示意图,二面角反射器,反射信号,干扰装置


第 10 页图 2.2 二面角反射器反射信号源干扰装置,干扰的产生是理论对干扰产生的机理进行,方向图为 f (θ , φ ),其中0 .2):t1 2 3 E = E + E + E + E别为平板 1、2 的一次散射场21E 为平板 2 反射到平板 1cos01sin2 xjkrjkLx yjkE E e L L er φπ =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种基于微多普勒特征的海面角反射器干扰鉴别方法[J]. 黄孟俊,赵宏钟,付强,冯国瑜.  宇航学报. 2012(10)
[2]基于极化分解的舰船和角反射器鉴别方法[J]. 朱珍珍,汤广富,程翥,皇甫堪.  舰船电子对抗. 2010(06)
[3]调频率正负交替变化的SAR成像及抗欺骗干扰方法[J]. 谢春健,郭陈江,许家栋.  计算机应用. 2010(05)
[4]基于调频率微调的ISAR抗干扰技术研究[J]. 朱玉鹏,张月辉,王宏强,黎湘.  信号处理. 2010(03)
[5]基于波形分集的雷达抗欺骗干扰[J]. 张劲东,李彧晟,朱晓华.  数据采集与处理. 2010(02)
[6]基于极化分解的抗角反射器干扰研究[J]. 涂建华,汤广富,肖怀铁,许超.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09(02)
[7]随机线性调频斜率SAR抗欺骗干扰方法研究[J]. 冯祥芝,许小剑.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9(01)
[8]距离-速度同步拖引欺骗干扰的频谱特征分析[J]. 孙闽红,唐斌.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9(01)
[9]基于发射信号随机初相结合调频率极性捷变的SAR抗干扰方法[J]. 董臻,李伟,梁甸农.  信号处理. 2008(03)
[10]美军电子战定义的演变与未来发展[J]. 滕哲,张永刚.  舰船电子工程. 2007(06)

博士论文
[1]箔条干扰的特性与雷达抗箔条技术研究[D]. 李金梁.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
[2]辐射源指纹机理及识别方法研究[D]. 许丹.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
[3]基于DRFM的线性调频脉冲压缩雷达干扰新技术[D]. 刘忠.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4]基于光学区雷达目标二维像的目标散射特征提取的理论及方法研究[D]. 孙真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1
[5]光学区雷达目标结构成像的理论及其在雷达目标识别中的应用[D]. 姜卫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雷达抗有源干扰的方法研究[D]. 姚杰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2]雷达抗有源欺骗干扰方法研究[D]. 刘义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3]箔条干扰的特征及其实测数据分析[D]. 刘世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896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896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2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