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弹射起飞前起落架载荷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14 02:20
在舰载飞机起飞方式中,弹射起飞具有高效、安全、能满足更大的起飞载荷和更复杂的起飞工况等优势而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起飞技术,拥有广阔的前景,也是未来舰载飞机起飞方式的主要发展方向。舰载飞机弹射起飞的弹射力是作用于飞机前起落架,因此,对舰载飞机弹射起飞阶段进行动力学分析和前起落架的载荷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首先根据舰载飞机弹射起飞的实际工况,建立起落架系统和全机的数学模型,推导得出飞机弹射起飞各阶段的动力学方程。然后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方法理论,以ADAMS软件为平台,建立飞机前起落架和全机的动力学虚拟样机模型,对飞机弹射起飞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以飞机前起落架突伸、飞机起飞质量、弹射力等为变量,得出不同变量下前起落架子系统的载荷工况以及载荷峰值,对比分析了这些变量对起落架动力学响应及全机起飞性能的影响,对舰载飞机弹射起飞和前起落架的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飞机弹射起飞过程中,前起落架突伸能够有效减小飞机下沉量,突伸力的增大有利于起飞迎角的建立和航迹下沉量的减小。弹射牵引力的大小主要影响飞机的起飞航迹,飞机弹射力过小,飞机离舰后达不到起飞速度,不能够实现安全起飞,弹射力过...
【文章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滑跃起飞航母与弹射起飞航母
图 1.2 弹射起飞中的 F/A18跃起飞,弹射起飞的优势十分明显,可全起飞。利用弹射器可以使得舰载机在扩大了飞行范围。在战斗准备状态时,的起飞任务[3]。当飞机起飞时,弹射器
进入离舰起飞阶段。根据舰载飞机弹射起飞过程的运动规律、运动特点,载飞机起落架缓冲系统的柔性,将这整个过程中的飞机系统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分为起落架两个子系统,整个舰载飞机系统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被简化成五自由度的型,如图 3.1。考虑的自由度分别为机身子系统的俯仰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前起系统的垂直运动,主起落架子系统的垂直运动这五个自由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舰载弹射起飞多体动力学仿真张量模型[J]. 王维军,屈香菊,郭林亮. 系统仿真学报. 2009(24)
[2]舰载机前起落架突伸性能优化[J]. 沈强,黄再兴.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09(03)
[3]舰载机斜板/弹射综合起飞的性能收益与关键问题[J]. 孙友师,屈香菊. 飞机设计. 2008(05)
[4]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舰载机滑跃起飞斜板段仿真分析[J]. 周栋,王成波,姚念奎. 飞机设计. 2008(04)
[5]航母的飞行甲板[J]. 陈传铮. 现代舰船. 2005(05)
[6]航母舰载机是如何起飞的?[J]. 曲东才. 现代兵器. 1998(11)
[7]舰载飞机起降动力学研究[J]. 王萌辉,赵波. 飞机设计. 1997(01)
[8]舰载飞机弹射滑跑起飞特性计算[J]. 严重中,刘航. 飞行力学. 1996(03)
[9]舰载飞机弹射起飞自动控制上升的飞行特性[J]. 严重中,冯家波. 飞行力学. 1996(01)
[10]前起落架突伸对舰载机起飞特性的影响[J]. 胡淑玲,林国锋. 飞行力学. 1994(01)
硕士论文
[1]舰载机弹射起飞参数优化及自动控制飞行的研究[D]. 程世超.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
[2]舰载飞机滑跃起飞动力学研究[D]. 徐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3]舰载机滑跃起飞模型及其视景的实现[D]. 庞亚华.西北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36462
【文章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滑跃起飞航母与弹射起飞航母
图 1.2 弹射起飞中的 F/A18跃起飞,弹射起飞的优势十分明显,可全起飞。利用弹射器可以使得舰载机在扩大了飞行范围。在战斗准备状态时,的起飞任务[3]。当飞机起飞时,弹射器
进入离舰起飞阶段。根据舰载飞机弹射起飞过程的运动规律、运动特点,载飞机起落架缓冲系统的柔性,将这整个过程中的飞机系统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分为起落架两个子系统,整个舰载飞机系统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被简化成五自由度的型,如图 3.1。考虑的自由度分别为机身子系统的俯仰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前起系统的垂直运动,主起落架子系统的垂直运动这五个自由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舰载弹射起飞多体动力学仿真张量模型[J]. 王维军,屈香菊,郭林亮. 系统仿真学报. 2009(24)
[2]舰载机前起落架突伸性能优化[J]. 沈强,黄再兴.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09(03)
[3]舰载机斜板/弹射综合起飞的性能收益与关键问题[J]. 孙友师,屈香菊. 飞机设计. 2008(05)
[4]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舰载机滑跃起飞斜板段仿真分析[J]. 周栋,王成波,姚念奎. 飞机设计. 2008(04)
[5]航母的飞行甲板[J]. 陈传铮. 现代舰船. 2005(05)
[6]航母舰载机是如何起飞的?[J]. 曲东才. 现代兵器. 1998(11)
[7]舰载飞机起降动力学研究[J]. 王萌辉,赵波. 飞机设计. 1997(01)
[8]舰载飞机弹射滑跑起飞特性计算[J]. 严重中,刘航. 飞行力学. 1996(03)
[9]舰载飞机弹射起飞自动控制上升的飞行特性[J]. 严重中,冯家波. 飞行力学. 1996(01)
[10]前起落架突伸对舰载机起飞特性的影响[J]. 胡淑玲,林国锋. 飞行力学. 1994(01)
硕士论文
[1]舰载机弹射起飞参数优化及自动控制飞行的研究[D]. 程世超.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
[2]舰载飞机滑跃起飞动力学研究[D]. 徐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3]舰载机滑跃起飞模型及其视景的实现[D]. 庞亚华.西北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36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136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