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炸目标毁伤评估方法及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1 11:33
毁伤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弹药对目标的作用机制及技术、目标的易损性及评估理论,弹药作战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目标的毁伤,使其失去战斗能力。近炸毁伤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不仅是近炸武器系统、防护系统设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指导战役战术使用近炸武器的科学依据,对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虚拟仿真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训练和演习当中,通过战场数据的采集和三维的毁伤虚拟仿真,既节省了军事开支,又达到了很好的模拟效果,并对同类虚拟仿真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为了研究近炸对目标的毁伤效能,论文采用概率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炸点位置的统计规律,得出了炸点分布符合指数分布的统计学结果,并通过了概率假设性检验。针对不同的炸点,研究了破片群对目标的毁伤效能,提出了采用泊松概率分布函数分析破片群的分布规律。根据目标形态特点及泊松概率,利用目标中心建立了炸点对目标易损区的数学毁伤模型。通过破片毁伤各舱段的全概率和相互独立假设,研究与分析了目标毁伤的坐标定律,推算了破片命中目标的平均数。按照碎片分散区域与目标交汇相关参数,解算出目标毁伤概率,分析数学模型的参数计算方法。根据设计模型,给出了破片对目标毁伤的分布概率...
【文章来源】: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究历史
1.2.2 国内外现状
1.2.3 视景仿真
2 炸点概率分布
2.1 炸点分布规律
2.2 炸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3 确定炸点分布律的统计检验
2.4 确定炸点分布律的参数估计
2.5 本章小结
3 目标毁伤效能评估
3.1 毁伤评估理论概述
3.2 毁伤作用场
3.2.1 基本术语
3.2.2 毁伤能力函数
3.2.3 毁伤作用场
3.3 常用的毁伤分布
3.3.1 对标准分布形态的改进
3.3.2 余正太分布
3.3.3 镜像威布尔(Weibull)分布
3.3.4 非点对称场的概率分布
3.4 目标的易损性
3.4.1 目标易损性评估方法
3.4.2 易损性评价步骤
3.4.3 不同的目标易损性分析
3.5 毁伤概率
3.5.1 系统毁伤概率
3.5.2 直接命中概率的计算
3.5.3 近炸毁伤概率
3.6. 毁伤模型的建立
3.6.1 基本模型建立
3.6.2 模型参数的计算
3.6.3 仿真验证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实时3D视景仿真
4.1 引言
4.2 目标模拟飞行仿真
4.2.1 基于Vega的应用程序框架
4.2.2 目标模型建立及观察角度的设定
4.2.3 目标路径导航
4.2.4 相交及碰撞效果处理
4.2.5 仿真结果图
4.3 碰撞检测
4.3.1 碰撞检测概述
4.3.2 碰撞检测编程
4.4 在Windows平台上编译Vega应用程序
4.4.1 添加Vega函数库的相关路径
4.4.2 更改相应的编译选项
4.5 实时情景仿真
4.6 本章小结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181334
【文章来源】: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究历史
1.2.2 国内外现状
1.2.3 视景仿真
2 炸点概率分布
2.1 炸点分布规律
2.2 炸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3 确定炸点分布律的统计检验
2.4 确定炸点分布律的参数估计
2.5 本章小结
3 目标毁伤效能评估
3.1 毁伤评估理论概述
3.2 毁伤作用场
3.2.1 基本术语
3.2.2 毁伤能力函数
3.2.3 毁伤作用场
3.3 常用的毁伤分布
3.3.1 对标准分布形态的改进
3.3.2 余正太分布
3.3.3 镜像威布尔(Weibull)分布
3.3.4 非点对称场的概率分布
3.4 目标的易损性
3.4.1 目标易损性评估方法
3.4.2 易损性评价步骤
3.4.3 不同的目标易损性分析
3.5 毁伤概率
3.5.1 系统毁伤概率
3.5.2 直接命中概率的计算
3.5.3 近炸毁伤概率
3.6. 毁伤模型的建立
3.6.1 基本模型建立
3.6.2 模型参数的计算
3.6.3 仿真验证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实时3D视景仿真
4.1 引言
4.2 目标模拟飞行仿真
4.2.1 基于Vega的应用程序框架
4.2.2 目标模型建立及观察角度的设定
4.2.3 目标路径导航
4.2.4 相交及碰撞效果处理
4.2.5 仿真结果图
4.3 碰撞检测
4.3.1 碰撞检测概述
4.3.2 碰撞检测编程
4.4 在Windows平台上编译Vega应用程序
4.4.1 添加Vega函数库的相关路径
4.4.2 更改相应的编译选项
4.5 实时情景仿真
4.6 本章小结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181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181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