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随动装置液压控制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1 00:39
在我国,火箭炮是国防武器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主要担负远距离和纵深作战任务,具有威力大、火力猛、机动性好等优点。但由于火箭弹抗干扰能力较差,如易受阵风、起始扰动、推力偏心、质量分布不均衡等因素作用,严重影响火箭炮的射击密集度和射击精度。因此,降低火箭炮起始扰动的影响,对火箭炮液压系统研究意义重大。火箭炮发射车随动装置液压系统主要包括方向机和高低机两部分,方向机主要是对火箭炮定向管进行横向角度方位调整,高低机主要是驱动定向管纵向角度调整。改善随动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准确性,对降低系统的起始扰动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现有火箭炮的基本结构上,结合其性能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设计了适应现代局部战争的高机动性小型多管火箭炮随动装置液压系统。首先,本论文对火箭炮随动装置液压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设计,按照随动装置的工作要求,初步拟定了随动装置的液压系统原理图,重点以火箭炮随动装置中方向机为对象,通过对随动装置的工况分析和静态分析,确定了液压缸、伺服阀的型号和相关参数。其次,建立了阀控缸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系统的反馈环节,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开环增益,计算出系统的相关参数,为后面的联合...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火箭炮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发展历史以及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发展历史以及研究现状
1.3 常用控制系统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火箭炮随动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2.1 火箭炮随动装置设计原理
2.1.1 控制系统类型选择
2.1.2 随动装置的工作要求
2.1.3 随动装置设计参数
2.2 火箭炮随动装置工况分析
2.2.1 方向机运动分析
2.2.2 方向机动力分析
2.3 液压缸的选择
2.3.1 负载轨迹
2.3.2 动力机构特性曲线
2.3.3 负载匹配
2.4 伺服阀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火箭炮方向机系统数学建模
3.1 方向机系统工作原理
3.2 阀控缸环节
3.3 反馈环节
3.4 确定系统传递函数
3.5 开环增益的确定
3.6 输入信号引起误差
3.7 设计校正装置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火箭炮随动装置整体建模
4.1 基于 ADAMS 的火箭炮系统机械模型
4.1.1 ADAMS 软件介绍
4.1.2 火箭炮机械模型建立
4.2 基于 AMESIM 的液压系统
4.2.1 AMESIM 软件介绍
4.2.2 随动装置液压模型建立
4.3 随动装置仿真建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火箭炮随动装置的仿真分析
5.1 火箭炮随动装置的结构
5.2 PID 控制系统
5.2.1 PID 控制器
5.5.2 系统 PID 校正
5.2.3 PID 校正仿真结果
5.3 模糊参数自调节控制
5.3.1 参数自调节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5.3.2 参数自调节模糊控制设计
5.3.3 模糊控制建模
5.4 联合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详细摘要
本文编号:3198724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火箭炮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发展历史以及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发展历史以及研究现状
1.3 常用控制系统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火箭炮随动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2.1 火箭炮随动装置设计原理
2.1.1 控制系统类型选择
2.1.2 随动装置的工作要求
2.1.3 随动装置设计参数
2.2 火箭炮随动装置工况分析
2.2.1 方向机运动分析
2.2.2 方向机动力分析
2.3 液压缸的选择
2.3.1 负载轨迹
2.3.2 动力机构特性曲线
2.3.3 负载匹配
2.4 伺服阀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火箭炮方向机系统数学建模
3.1 方向机系统工作原理
3.2 阀控缸环节
3.3 反馈环节
3.4 确定系统传递函数
3.5 开环增益的确定
3.6 输入信号引起误差
3.7 设计校正装置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火箭炮随动装置整体建模
4.1 基于 ADAMS 的火箭炮系统机械模型
4.1.1 ADAMS 软件介绍
4.1.2 火箭炮机械模型建立
4.2 基于 AMESIM 的液压系统
4.2.1 AMESIM 软件介绍
4.2.2 随动装置液压模型建立
4.3 随动装置仿真建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火箭炮随动装置的仿真分析
5.1 火箭炮随动装置的结构
5.2 PID 控制系统
5.2.1 PID 控制器
5.5.2 系统 PID 校正
5.2.3 PID 校正仿真结果
5.3 模糊参数自调节控制
5.3.1 参数自调节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5.3.2 参数自调节模糊控制设计
5.3.3 模糊控制建模
5.4 联合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详细摘要
本文编号:3198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198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