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准静电场探测的高速目标识别技术
发布时间:2021-12-12 04:54
目前国内外已经成熟的“硬杀伤”主动装甲防护系统探测部分多采用射频体制。随着反装甲武器的不断发展,为实现有效对抗弹速高于1000m/s的反装甲目标,需在约1m的工作区域做出反应,对探测速度要求很高。由于射频体制探测对小目标不易探测、反应时间不适合于高速近程探测并启动相应反击装置,而这正是电容探测的优势,并且国内电容探测技术成熟,具备实验可行性,所以本文选用电容近程探测体制。本文讨论了基于准静电场的电容近程探测体制的探测原理,分析了电容探测器的灵敏度。设计了基于电容引信的探测电路,讨论了探测电极尺寸、间距和探测灵敏度的关系,最终设计并优化了探测电路的参数。高速弹体目标接近信息蕴藏于检波电压变化量之中,为此,本文所设计的信号调理电路提取了检波电压变化量并进行了放大、滤波处理,给出了各个部分电路的参数选定办法。本文将获得的检波电压变化量,经过A/D采集得到12位的二进制数字,设计了电平电压转换电路并送入FPGA信号处理电路。本文分析了高速弹体目标接近时电容探测器的检波电压变化规律,采用低速静态试验模拟高速弹体接近电容探测器的情形,测定了以不同方位交会的目标静态特性数据,提出了通过起始电压、斜率...
【文章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硬杀伤”主动装甲防护系统工作流程
频式和直接耦合式探测方式可知,相同条件下,直接耦合式电容探高,探测距离更远[30]。根据本文高灵敏度的要求,选用直接耦合图 2.1 为直接耦合式电容探测器原理框图。AAUU RRKK imUimU add
的关系可知:1 2 1 122 2 2 222( ) ( )) ( )) ( )n nn nn n nn nCC CCC 带电荷量;n 为导体 n 的电位 为导体 i 与大地之间的自电容adUbdU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综合反应时间分析[J]. 宋海平,张柯,刘勇,魏茂刚,姚天宾.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14(02)
[2]国外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发展综述[J]. 雷灏,尉广军,姚志敏. 飞航导弹. 2013(11)
[3]装甲战车防护技术研究[J]. 李向荣,赵海龙. 四川兵工学报. 2013(05)
[4]主动防护系统缺陷浅析[J]. 武新,苗成,李树涛. 国外坦克. 2011(01)
[5]陶瓷复合装甲材料研究和发展[J]. 康永,柴秀娟.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0(05)
[6]国外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J]. 任晓刚.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0(S1)
[7]耦合式电容近炸引信电极设计与电容分析[J]. 刘爽,白玉贤. 四川兵工学报. 2010(01)
[8]反坦克弹药对装甲毁伤能力的比较分析[J]. 吴晓颖,吴东亚,张万君. 科技导报. 2009(13)
[9]现代主战坦克的综合防护系统(上)[J]. 郭正祥. 国外坦克. 2009(01)
[10]俄罗斯主战坦克复合装甲解读[J]. 施征,林楠. 国外坦克. 2007(10)
本文编号:3536042
【文章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硬杀伤”主动装甲防护系统工作流程
频式和直接耦合式探测方式可知,相同条件下,直接耦合式电容探高,探测距离更远[30]。根据本文高灵敏度的要求,选用直接耦合图 2.1 为直接耦合式电容探测器原理框图。AAUU RRKK imUimU add
的关系可知:1 2 1 122 2 2 222( ) ( )) ( )) ( )n nn nn n nn nCC CCC 带电荷量;n 为导体 n 的电位 为导体 i 与大地之间的自电容adUbdU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综合反应时间分析[J]. 宋海平,张柯,刘勇,魏茂刚,姚天宾.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14(02)
[2]国外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发展综述[J]. 雷灏,尉广军,姚志敏. 飞航导弹. 2013(11)
[3]装甲战车防护技术研究[J]. 李向荣,赵海龙. 四川兵工学报. 2013(05)
[4]主动防护系统缺陷浅析[J]. 武新,苗成,李树涛. 国外坦克. 2011(01)
[5]陶瓷复合装甲材料研究和发展[J]. 康永,柴秀娟.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0(05)
[6]国外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J]. 任晓刚.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0(S1)
[7]耦合式电容近炸引信电极设计与电容分析[J]. 刘爽,白玉贤. 四川兵工学报. 2010(01)
[8]反坦克弹药对装甲毁伤能力的比较分析[J]. 吴晓颖,吴东亚,张万君. 科技导报. 2009(13)
[9]现代主战坦克的综合防护系统(上)[J]. 郭正祥. 国外坦克. 2009(01)
[10]俄罗斯主战坦克复合装甲解读[J]. 施征,林楠. 国外坦克. 2007(10)
本文编号:3536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53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