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发射回收一体化空气炮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2 01:52
  为对固体推进剂在发射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完整性进行理论研究,以提高固体推进剂的可靠性、安全性,迫切需要对低过载条件下的火箭弹发射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常规的研究方法多以实弹实验为主难以对于失败的原因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模拟发射载荷的试验装置,从而研究固体推进剂在发射载荷下的结构完整性。本文根据某瓶颈项目的要求设计一门低过载空气炮,利用压缩空气对固体推进剂进行发射低过载实验,建立装药运动冲击加载试验验证方法,为药柱强度分析提供数据支撑。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首先,结合内弹道学、工程热力学、结构力学等知识对发射回收一体化空气炮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空气炮性能及主要结构; 其次,根据理论分析所得性能要求及结构参数对实验台进行总体设计,组织气体流道及路控制系统;接着,分析试验数据,以便能够对发射回收一体化空气炮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优化和改进; 最后利用CFX动网格对加速段启动阶段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大口径空气炮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及试验参考。

【文章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情况概述
        1.2.2 国内研究情况概述
    1.3 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2 低过载空气炮结构设计
    2.1 充填过程分析
        2.1.1 音速充气过程
        2.1.2 亚音速充气过程
        2.1.3 加速及泻压段设计流程图
    2.2 结构设计
    2.3 气路控制系统
    2.4 辅助段
    2.5 预压室
    2.6 试验发动机设计
    2.7 闭锁器
    2.8 泄压段
    2.9 弹簧泄压室
3 性能参数测量
    3.1 试验发动机运动速度测量
    3.2 发动机运动加速度的测量
    3.3 压力测量
4 空气炮性能试验分析
    4.1 空气炮压力随空间及时间的变化
    4.2 空气炮加速过程分析
        4.2.1 加速段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4.2.2 加速段加速度与预压室压力的关系
        4.2.3 加速段加速度与辅助段压力的关系
    4.3 发动机质量与加速度最大值的关系
    4.4 缓冲段内的加速度
5 空气炮加速段数值模拟
    5.1 CFX动网格技术
    5.2 加速段模型设置
    5.3 控制方程组
    5.4 湍流模型
    5.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6 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工作及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g值侵彻加速度测试及其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J]. 徐鹏,祖静,范锦彪.  兵工学报. 2011(06)
[2]高g值加速度冲击试验技术研究 [J]. 徐鹏,祖静,范锦彪.  振动与冲击. 2011(04)
[3]一种便携式高g值冲击试验装置的设计 [J]. 王超,陈光焱,邓开举.  振动与冲击. 2010(12)
[4]火工装药过载加速度试验方法研讨 [J]. 王艳华,张景林.  机械管理开发. 2010(02)
[5]一种模拟火炮弹道参数的实验设备 [J]. 马群峰,殷群,王哲,李文龙.  国防技术基础. 2010(01)
[6]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缺陷原因分析及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 [J]. 梁彦,张驰,梁明.  战术导弹技术. 2010(01)
[7]高过载测试中的电子线路灌封技术研究 [J]. 吕彩琴,翟成瑞.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9(05)
[8]耐高过载试验中的小孔式空气炮 [J]. 李雷,张景林.  机械管理开发. 2008(02)
[9]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设计 [J]. 李艳,李新娥,裴东兴.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7(12)
[10]二级轻气炮发射过程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J]. 管小荣,徐诚.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硕士论文
[1]高过载加速度试验装置结构设计与分析[D]. 杨华.南京理工大学. 2012
[2]液力减振器流固耦合仿真与结构异响分析[D]. 何联格.重庆大学. 2011
[3]小口径二级轻气炮设计与发射技术研究[D]. 田慧.南京理工大学. 2008
[4]弹丸发射和着靶的过载特性及模拟试验方法研究[D]. 李石磊.南京理工大学. 2008
[5]二级轻气炮内弹道仿真研究[D]. 冯福全.南京理工大学. 2008
[6]二级轻气炮内弹道过程计算机仿真[D]. 刘海明.南京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45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545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9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