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复飞决策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1 17:48
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构建舰载无人机的复飞仿真模型,借助该仿真模型仿真计算舰载无人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复飞特性及复飞轨迹。基于舰载机复飞安全基本准则,结合陆上复飞特点,初步制定了舰载无人机,陆上复飞验证试验中的陆上复飞决策安全准则,并根据该准则划分了陆上复飞安全区域。该研究方法,实现了舰载无人机的复飞能力仿真计算,提出了陆上复飞决策安全准则,划分了陆上复飞区域,为舰载无人机陆上复飞验证试验,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技术手段。
【文章来源】:飞机设计. 2020,40(03)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自动驾驶仪模型
不同工况复飞轨迹仿真计算结果对比如图2所示。设定进近速度240 km/h,下滑角3.5°工况下,舰载无人机的各项复飞参数如图3~图8。由图3~图8可知,决策复飞后,发动机转速在2 s左右达到最大状态,升降舵配合进行偏转操作,发动机和升降舵的结合操控迅速拉起飞机,轨迹角逐渐增大,高度逐渐爬升,在4~5 s内完成了复飞。
设定进近速度240 km/h,下滑角3.5°工况下,舰载无人机的各项复飞参数如图3~图8。由图3~图8可知,决策复飞后,发动机转速在2 s左右达到最大状态,升降舵配合进行偏转操作,发动机和升降舵的结合操控迅速拉起飞机,轨迹角逐渐增大,高度逐渐爬升,在4~5 s内完成了复飞。图4 下滑角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飞机触舰后逃逸复飞性能分析[J]. 段萍萍,聂宏,魏小辉. 中国机械工程. 2014(09)
[2]舰载机着舰的动力学建模[J]. 夏桂华,董然,孟雪,朱齐丹.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4(04)
[3]舰载机复飞决策方法仿真研究[J]. 李晖,朱齐丹,张智,于梦竹. 计算机仿真. 2013(03)
[4]舰载机返航着舰的关键点和关键要素的分解与分析[J]. 陈宣仪,刘刚,洪冠新. 飞行力学. 2011(02)
[5]舰载机复飞特性研究及仿真分析[J]. 王俊彦,吴文海,贾临生. 飞机设计. 2010(04)
[6]舰载机复飞包线计算程序开发[J]. 赵振宇,刘敏杰.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0(06)
[7]舰载飞机复飞决策与操纵研究[J]. 沈宏良,龚正. 飞行力学. 2008(05)
[8]关于舰载机着舰下沉速度的初步研究[J]. 王钱生. 飞机设计. 2007(03)
[9]复飞点复飞,保证安全的最后时机[J]. 孔成安,何运成. 中国民用航空. 2006(03)
本文编号:3560700
【文章来源】:飞机设计. 2020,40(03)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自动驾驶仪模型
不同工况复飞轨迹仿真计算结果对比如图2所示。设定进近速度240 km/h,下滑角3.5°工况下,舰载无人机的各项复飞参数如图3~图8。由图3~图8可知,决策复飞后,发动机转速在2 s左右达到最大状态,升降舵配合进行偏转操作,发动机和升降舵的结合操控迅速拉起飞机,轨迹角逐渐增大,高度逐渐爬升,在4~5 s内完成了复飞。
设定进近速度240 km/h,下滑角3.5°工况下,舰载无人机的各项复飞参数如图3~图8。由图3~图8可知,决策复飞后,发动机转速在2 s左右达到最大状态,升降舵配合进行偏转操作,发动机和升降舵的结合操控迅速拉起飞机,轨迹角逐渐增大,高度逐渐爬升,在4~5 s内完成了复飞。图4 下滑角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飞机触舰后逃逸复飞性能分析[J]. 段萍萍,聂宏,魏小辉. 中国机械工程. 2014(09)
[2]舰载机着舰的动力学建模[J]. 夏桂华,董然,孟雪,朱齐丹.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4(04)
[3]舰载机复飞决策方法仿真研究[J]. 李晖,朱齐丹,张智,于梦竹. 计算机仿真. 2013(03)
[4]舰载机返航着舰的关键点和关键要素的分解与分析[J]. 陈宣仪,刘刚,洪冠新. 飞行力学. 2011(02)
[5]舰载机复飞特性研究及仿真分析[J]. 王俊彦,吴文海,贾临生. 飞机设计. 2010(04)
[6]舰载机复飞包线计算程序开发[J]. 赵振宇,刘敏杰.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0(06)
[7]舰载飞机复飞决策与操纵研究[J]. 沈宏良,龚正. 飞行力学. 2008(05)
[8]关于舰载机着舰下沉速度的初步研究[J]. 王钱生. 飞机设计. 2007(03)
[9]复飞点复飞,保证安全的最后时机[J]. 孔成安,何运成. 中国民用航空. 2006(03)
本文编号:3560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560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