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引战系统半实物仿真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07 07:31
  半实物仿真技术是提高系统设计的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半实物仿真技术研究了导弹引信——战斗部系统(简称引战系统),将引战系统中的部分模型用物理模型实现,难以用物理模型替代的部分用数学模型实现,进而结合了纯数字仿真和全实物仿真的优点,实现了对引战系统性能的更可信的评估与引战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在深入分析引战配合系统的特性的基础上,基于引战配合半实物仿真系统研发过程中对引战系统性能评估需求完成了引战配合半实物仿真系统总体设计。针对引战配合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的目标、引信数据采集与传输问题,研究了导弹(引信)姿态数据、目标姿态数据、导弹目标位置数据以及引信启动信号等相关数据的采集方法,并建立了基于以太网的数据传输系统,开发了引信数据、目标数据、交会数据采集上位机软件。建立了用于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引战配合模型,包括引信启动模型、引信延时模型、战斗部模型、毁伤模型,针对战斗部模型中两种典型战斗部——连续杆战斗部和聚焦式战斗部,建立了通用的战斗部杀伤场可视化仿真模型,并对目标的命中点参数计算算法进行了研究,基于目标易损性模型完成了毁伤概率计算。基于MFC和OpenGL在Viusal ...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2弹目交会基本参数定义??图中r和M分别表示导弹和目标,咕为导弹速度,为目标速度,作为弹目交会的??

图2.?2弹目交会基本参数定义??图中r和M分别表示导弹和目标,咕为导弹速度,为目标速度,作为弹目交会的??

引战配合是一项功能性要求。引信必须能够选择战斗部的最佳起爆时间或者空间位??置。因此,引战系统既具有自身的特点,又和其他系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导弹系??统么中,引战配合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关系如图2.1所示:??章?目标物理特性? ̄—?1?杀伤特性?;??I?!唯琴聲?,?i??....


图2.?4引战配合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实物图??2.3引战配合效率汁算??9??

图2.?4引战配合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实物图??2.3引战配合效率汁算??9??

半实物仿真系统相比,该半实物仿真系统中引信采用的是实物引信,目标模型采用的是??实物目标模型,交会模型采用的慢速交会模型,数据采集根据可靠性。??如图2.4所示,引战配合半实物试验的主要仿真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H轴转台系统。可W模拟导弹在运动中的飞行姿态,包括俯....


图3.?1?MPU-6050模块引脚分布图??-

图3.?1?MPU-6050模块引脚分布图??-

MPU-6050对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分别用了?=个16位的ADC,陀螺仪可测范围为+??250,?±500,?±1000,?±2000。/秒(dps),加速度计可测范围为±2,?±4,?±8,?±16g[i9】。??图3.1给出了?MPU-6050模块实物图和引脚分布图。??TX?....


图3.5姿态数据采集上位机主界面

图3.5姿态数据采集上位机主界面

配口口、接收MPU-60加传感?数据??器原始数据?保存??I????数据处理计算出偏航_^数据??角、俯仰角、滚转角?保存?? ̄?I??3D模型姿态角实时??调整显示??I??结束??图3.?4姿态数据采集上位机软件流程图??姿态数据接收上位机软件的主界面如下图所示。??



本文编号:4015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4015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8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