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兵侵彻弹丸的设计
发布时间:2025-01-08 22:38
为适应新的战争形态需求,完善武器装备体系。本文设计一款可以单兵携带使用,又可挂载在无人作战平台的侵彻火箭弹装备。该装备质量轻、体积小,能够打击土木工事、轻型装甲车辆、建筑物内的有生目标。为适应弹丸发射状态低过载的要求,将弹丸设计为在一定初速抛射后,发动机空中点火加速,随后以最大速度飞行的弹道方案。通过对比类似弹丸的外弹道参数对弹药的弹道系数进行分析计算,运用materlab软件对其关键参数射角进行方案选择,最终选择2.3°射角作为外弹道设计方案。针对武器小型化的要求,对侵彻战斗部进行小型化设计并对战斗部外形进行优化设计,弹头选择双锥形状,并对锥形角度进行比较,结合战斗部口径40mm的限制,双锥角度分别选择为110°和15°。由于战斗部侵彻钢板情况比较复杂,运用能量消耗理论对战斗部的侵彻能力进行了考核,经过理论计算,弹丸侵彻沙袋在1300mm以上、砖墙600mm、混凝土391mm、均质军用钢板15mm以上,因此战斗部的方案设计方案满足设计需求。为保障弹药侵彻速度以及弹药小型化的要求,分析现有单兵发动机的各种装药特点,选择适用的装药形状,根据发动机尺寸的限制,在对装药尺寸、质量进行基本设定后...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制需求
1.2 侵彻弹研究现状及发展
1.3 侵彻原理研制方向的选择
1.4 研制方法
1.4.1 外弹道设计
1.4.2 战斗部设计
1.4.3 动力源设计
1.4.4 飞行稳定装置
1.5 本文研制内容
第2章 外弹道设计
2.1 引言
2.2 全弹外形设计
2.3 外弹道设计
2.3.1 影响火箭弹射程的因素
2.3.2 单兵火箭弹的基本参数
2.3.3 单兵火箭的外弹道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侵彻战斗部设计
3.1 引言
3.2 结构设计
3.2.1 设计方法
3.2.2 头部形状的选择
3.2.3 战斗部装药设计
3.2.4 侵彻弹体壁厚设计
3.3 弹体的制造与生产
3.3.1 材料的选择
3.3.2 加工过程及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动机的设计
4.1 引言
4.2 固体发动机的设计
4.2.1 发动机装药设计
4.2.2 发动机内弹道设计
4.2.3 燃烧室设计
4.2.4 挡药板的设计
4.2.5 喷管的设计
4.2.6 尾翼座设计
4.2.7 燃烧室隔热层的设计
4.2.8 连接强度设计
4.2.9 点火机构的选择
4.2.10 发动机材料的选择
4.3 发动机的生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尾翼
5.1 引言
5.2 尾翼的设计
5.3 尾翼的制造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24724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制需求
1.2 侵彻弹研究现状及发展
1.3 侵彻原理研制方向的选择
1.4 研制方法
1.4.1 外弹道设计
1.4.2 战斗部设计
1.4.3 动力源设计
1.4.4 飞行稳定装置
1.5 本文研制内容
第2章 外弹道设计
2.1 引言
2.2 全弹外形设计
2.3 外弹道设计
2.3.1 影响火箭弹射程的因素
2.3.2 单兵火箭弹的基本参数
2.3.3 单兵火箭的外弹道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侵彻战斗部设计
3.1 引言
3.2 结构设计
3.2.1 设计方法
3.2.2 头部形状的选择
3.2.3 战斗部装药设计
3.2.4 侵彻弹体壁厚设计
3.3 弹体的制造与生产
3.3.1 材料的选择
3.3.2 加工过程及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动机的设计
4.1 引言
4.2 固体发动机的设计
4.2.1 发动机装药设计
4.2.2 发动机内弹道设计
4.2.3 燃烧室设计
4.2.4 挡药板的设计
4.2.5 喷管的设计
4.2.6 尾翼座设计
4.2.7 燃烧室隔热层的设计
4.2.8 连接强度设计
4.2.9 点火机构的选择
4.2.10 发动机材料的选择
4.3 发动机的生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尾翼
5.1 引言
5.2 尾翼的设计
5.3 尾翼的制造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24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402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