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两种铝合金扭动微动磨损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04:19

  本文关键词:两种铝合金扭动微动磨损行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扭动微动 微动磨损 磨损机制 铝合金


【摘要】:扭动微动磨损是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在相互接触表面的角位移幅值极小的往复运动。扭动微动现象广泛存在于航空业、生物摩擦学、机车零部件等各个工业领域中,不易察觉,但是危害损伤性极大。另外本文所用铝合金型材以其轻便、强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特别是钢铝连接的接触形式广泛存在于螺栓接触面之间。因此,系统研究5083铝合金/GCr15钢球、7050铝合金/GCr15钢球的扭动微动损伤特性以及运行规律,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配置高精度低速往复转动台的CETR UMT-2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实验,采用球(GCrl5钢球)—平面(铝合金平面)接触模型,分别探讨了角位移幅值、法向载荷、循环次数等参数对5083铝合金以及7050铝合金扭动微动特性的影响。在摩擦扭矩时变曲线分析的基础上,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EDX能谱、Nanomap500DLS双模式轮廓仪等微观分析手段来深层探讨两种材料扭动微动磨损的损伤机制。最后再对两种铝合金的扭动微动动力学曲线以及磨斑损伤形貌进行对比分析。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有:1.在扭动微动条件下,5083铝合金以及7050铝合金的动力学T~θ曲线具有相似的运行规律,均随着角位移幅值的增加依次运行于部分滑移区、混合滑移区以及完全滑移区。论文同时建立了两种铝合金的运行工况微动图,分析了法向载荷以及角位移幅值对于两种材料磨损状况的影响。2.建立了5083铝合金在不同的法向载荷、角位移幅值条件下的摩擦扭矩时变曲线以及摩擦耗散能曲线,在部分滑移区摩擦扭矩值以及摩擦耗散能均很低,混合滑移区以及完全滑移区的摩擦扭矩值呈现三阶段的变化规律,此时的摩擦耗散能也呈现相同规律变化,但不同的是摩擦耗散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通过对5083铝合金磨斑形貌分析发现,部分滑移区损伤轻微;混合滑移区磨痕轮廓呈“W”型,损伤发生在微滑区;完全滑移区磨痕轮廓呈“U”型,磨损较严重。3.通过对7050铝合金损伤表面进行SEM扫描电镜、二维轮廓以及EDX能谱分析,深层分析了磨斑的损伤情况,在扭动微动条件下,其磨损机制主要有剥层、磨粒磨损、粘着磨损以及氧化磨损。4.对比两种铝合金的动力学T~θ曲线、磨斑二维轮廓损伤形貌图、运行工况微动图,得出两种材料的扭动微动运行规律类似,但是5083铝合金的摩擦扭矩值要比7050铝合金大,并且磨损程度也要严重的多。再由两种材料的微观组织对比分析可知,7050铝合金更易进入滑移区,因此其混合滑移区域明显比5083铝合金要小,而5083铝合金的损伤要比7050铝合金严重的多,可以得出混合滑移区是导致材料损伤的最重要的区域。
【关键词】:扭动微动 微动磨损 磨损机制 铝合金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46.2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1章 绪论12-26
  • 1.1 微动摩擦学及其相关理论12-17
  • 1.1.1 微动的基本概念12-13
  • 1.1.2 磨损的基本概念13
  • 1.1.3 微动的运动模式13-15
  • 1.1.4 微动的影响因素15-16
  • 1.1.5 微动/滑动的判别16-17
  • 1.2 微动摩擦学发展进展以及微动磨损理论17-21
  • 1.2.1 微动摩擦学的发展历程17
  • 1.2.2 微动磨损理论17-21
  • 1.3 扭动微动磨损工程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现状21-24
  • 1.3.1 扭动微动的工程应用21-22
  • 1.3.2 扭动微动研究现状22-24
  • 1.4 本文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24-26
  • 1.4.1 本文研究意义24
  • 1.4.2 本文研究内容24-26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26-31
  • 2.1 扭动微动实验装置26-27
  • 2.2 实验材料及其性能27-28
  • 2.2.1 对磨副球试样的选择27-28
  • 2.2.2 平面试样的制备28
  • 2.3 扭动微动实验参数的设定28-29
  • 2.4 实验微观分析方法29-31
  • 2.4.1 磨斑表面观察29
  • 2.4.2 SEM扫描电子显微镜29
  • 2.4.3 微动磨损各个区域化学成分分析29-30
  • 2.4.4 磨痕轮廓分析30-31
  • 第3章 5083铝合金扭动微动磨损行为和损伤机理研究31-44
  • 3.1 摩擦扭矩-角位移幅值T-θ曲线31-33
  • 3.2 运行工况微动图的建立33-35
  • 3.3 摩擦扭矩时变曲线35-38
  • 3.3.1 角位移幅值的变化对摩擦扭矩值的影响35-37
  • 3.3.2 法向载荷对于摩擦扭矩值的影响37-38
  • 3.4 SEM磨斑形貌分析以及二维轮廓分析38-41
  • 3.4.1 部分滑移区38-39
  • 3.4.2 混合滑移区39-40
  • 3.4.3 完全滑移区40-41
  • 3.5 5083铝合金扭动微动条件下各个运行区域的摩擦耗散能41-43
  • 3.6 本章小结43-44
  • 第4章 7050铝合金扭动微动磨损行为研究44-52
  • 4.1 T-θ曲线44-45
  • 4.2 法向载荷对7050铝合金扭动微动磨损的影响45-47
  • 4.3 7050铝合金扭动微动特性磨损机制研究47-50
  • 4.3.1 磨斑SEM形貌分析47-49
  • 4.3.2 EDX能谱分析49-50
  • 4.4 本章小结50-52
  • 第5章 两种铝合金扭动微动性能的对比研究52-60
  • 5.1 T-θ曲线的对比52-55
  • 5.2 微观形貌来分析两种材料损伤特性的差异55-57
  • 5.3 材料运行工况微动图对比分析57-58
  • 5.4 本章小结58-60
  • 结论60-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国彪;雷源忠;;关注和发展摩擦学 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J];表面工程资讯;2005年06期

2 蔡振兵;朱e,

本文编号:1096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096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b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