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Al-Cu和Al-Ni二元合金系的液态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8 04:24

  本文关键词:Al-Cu和Al-Ni二元合金系的液态结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 Al-Cu液态合金 Al-Ni液态合金 中程序


【摘要】:本文采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的方法计算和分析了Al-Cu二元合金系的液态结构,并与Al-Ni二元合金系的液态结构进行比较。另外本文重点分析了Al-Cu和Al-Ni二元合金稀熔体的液态结构,探讨中程序结构的本质。对Al-Cu二元合金系的研究发现,Al-Cu液态合金中,异类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Al-Cu化学短程序占主导地位。合金在Al50Cu50成分点,Al-Cu化学短程序最强,与原子的偏配位数分析结果相一致。Voronoi多面体分析表明,Al-Cu合金系中以A1原子和Cu原子为中心的多面体多为类二十面体。Al-Cu合金系中Al原子周围以配位数为12和13的多面体占主导地位,而Cu原子周围在Cu含量比较低时,配位数为10和11的多面体占主导地位,随着Cu含量的增加,配位数为11和12的多面体占主导地位。对比Al-Cu和Al-Ni二元合金系的液态结构发现,Al-Ni异类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要强于Al-Cu异类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与热力学混合焓数据相一致。在Al-Cu合金系中Cu成分在10%左右表现为Cu-Cu原子二次配位占主导地位,而在Al-Ni合金系中Ni成分在30%左右才表现为Ni-Ni原子之间二次配位占主导地位。Al-Ni在Al75Ni25成分处化学短程序强度最大而Al-Cu则在Al50Cu50成分处化学短程序强度最大。对合金系中原子偏配位数的分析表明,同样成分的Al-Ni和Al-Cu合金,NNiAl和NAINi的数值都分别大于NcuAl和NAlcu,Ni原子相比于Cu原子更趋向于和Al原子配位。Voronoi多面体的分析表明在Al-Ni合金系中A1原子周围配位数为11和12的多面体占主导地位,而Al-Cu合金系中的舢原子周围配位数为12和13的多面体占主导地位。对Al-Cu和Al-Ni稀熔体合金的液态结构分析表明Cu-Cu和Ni-Ni都是二次配位占主导地位,同样成分Ni-Ni二次配位占主导地位更明显。合金成分由5%提高到8%,Cu-Cu和Ni-Ni一次配位减少,二次配位增加。Al-Cu和Al-Ni合金稀熔体中异类原子之间的化学短程序强弱:Al92Ni8Al95Ni5Al92Cu8Al95Cu5。 Voronoi多面体的分析表明Al-Ni和Al-Cu合金中Ni和Cu原子周围的类0360多面体差别最大,Al92M8和Al95Ni5合金中Ni为中心的类0360多面体含量分别是21.5%和28%,而A192Cu8和Al95Cu5合金中Cu为中心的类0360多面体含量则为14.5%和12.3%。我们对比分析了A192Cu8、Al95Cu5、Al92Ni8和Al95Ni5稀熔体合金的总结构因子曲线,其预峰的位置在1.5A-1附近。偏结构因子曲线上预峰的位置在1.8-1-2A-1,对应的中程序结构的尺寸在3.90A-4.50A偏结构因子曲线上预峰高度Al95Cu5>A192Cu8、Al95Ni5>Al92Ni8,这是因为5%成分的合金中Cu-Cu和Ni-Ni几乎都是二次配位,中程序结构更加明显。我们认为Al-Cu和Al-Ni稀熔体合金中的中程序结构是Cu为中心的原子团簇和Ni为中心的原子团簇之间通过点连接和线连接而形成的尺寸较大的原子团簇,结合Voronoi多面体分析结果,我们推测中程序结构主要是类0360和类0280多面体通过点连接和线连接形成的原子团簇。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46.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周云军;陈国良;;快速发展中的高熵溶体合金[J];物理;2008年08期

2 梁秀兵;魏敏;程江波;张伟;徐滨士;;高熵合金新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2009年12期

3 郭娜娜;孙宏飞;牛占蕊;朱海云;李忠丽;;优异特性的集合体——多主元高熵合金[J];新材料产业;2011年01期

4 H·W·罗森伯格,吴之乐;钛的合金化理论与实践[J];稀有金属合金加工;1973年S1期

5 谢自能;熊易芬;;Au-Pd-Fe-Al合金的电阻变化特性[J];贵金属;1981年01期

6 Б.А.Колачев,王国宏;论钛合金的合金系[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85年01期

7 张陟;;捔-锂系合金最近的开发动向[J];材料导报;1989年02期

8 刘世程,浜口由和,桑野寿;Fe-Cr-Mo,Fe-Cr-W合金中的过渡R相[J];金属学报;1990年06期

9 秦敬玉,边秀房,王伟民,S.I.Sijusarenko,徐昌业,马家骥;铝铁合金熔体的微观多相结构[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1998年02期

10 王玲玲,黄维清,邓辉球,李小凡,唐黎明,赵立华;准晶合金形成规律的探讨[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梁秀兵;陈永雄;王林磊;;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李宏祥;吕昭平;王善林;李承熏;;工业原材料制备的块体非晶钢合金的形成能力及性能研究[A];2008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8年

3 朱志光;张勇;;TiZrNb系高熵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志;王朝龙;余东满;陈春玲;;快速凝固法制备钕基合金磁性材料[A];第八届21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郑炳铨;冯以盛;陈士仁;;非共晶感温合金的熔断温度[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6 李宏祥;吕昭平;王善林;李承熏;;块体非晶钢合金的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A];2009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9年

7 张玉平;张津徐;吴建生;梅品修;;Cu-Mn-Zn系合金的色度研究[A];第十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尹付成;苏旭平;张平;李智;;Pr-Al合金系的热力学模型[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马丽娜;王蓉;郭可信;;急冷合金Al_5Ir中准晶态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10 庄应烘;;铜基C_u-C_o-C_r-S_i电极合金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分会第五届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一)[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燕群;谢佑卿:探寻合金“类基因”序列的征程[N];科技日报;2005年

2 夏德宏;镁合金的冶金特性与合金化原理[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西贵;合金熔体脆性的广义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邓辉球;二元合金系表面聚集的计算机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3 王玉青;合金熔体的黏滞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白延文;合金熔体局域结构及其遗传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余瑾;合金熔体电子传输性质的温度行为及其与凝固相关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刘心笔;系统合金科学在Au-Cu合金系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7 雷奕;从稳定准晶制备非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蔡安辉;合金玻璃形成能力表征与预测以及块体金属玻璃的制备[D];东南大学;2005年

9 王海燕;远离平衡条件下Fe-Si合金的结构演化及β-FeSi_2相的形成[D];燕山大学;2005年

10 余方新;Au-Cu合金系的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波;高熵合金的制备及合金元素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年

2 魏文博;Mg-10%Ca-6%Zn合金力学及腐蚀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丁婷婷;Al、Cu含量对高熵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浩;Al-Cu和Al-Ni二元合金系的液态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孟苓苓;Cu-Zr-Ag系合金非晶形成及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齐玉;Cu-Co液相分离型合金熔体表征及凝固过程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尚秉纲;Co及Nb添加对Cu-Zr-Al非晶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李亚峰;多组元高熵合金的制备与性能[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9 杜艳艳;多主元合金的微结构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郭丽君;合金液态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265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265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3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