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硅先进高强度钢电阻点焊焊接工艺及组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3 09:30
本文关键词:铝—硅先进高强度钢电阻点焊焊接工艺及组织与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阻点焊 USIBOR1500P+ 焊接工艺 微观组织 缺陷
【摘要】:电阻点焊是汽车白车身焊接最常用的焊接方法之一,具有高电流,高效率,工艺简单,容易自动化的特点。而带有铝-硅镀层钢板具有耐蚀性、耐磨性以及耐高温性等优点开始在热成形领域应用。因此,对铝-硅先进高强度钢板电阻点焊工艺及组织与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带铝-硅镀层的先进高强度钢板USIBOR1500P+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阻点焊工艺,通过焊核直径以及最大剪切力对1.1+1.6mm不等厚钢板进行工艺探索,并对其接头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采取恰当的预热时间和预热电流,当焊接电流为9.5KA、焊接时间为20CYC、电极压力为3000N时,可以获得性能良好的接头。通过对不同镀层覆盖率的1.1mm板材进行电阻点焊,得出结论:随着镀层覆盖率的增加,焊接电流工艺范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上限上升速率比下限要快。并利用点扫描和线扫描分析铝-硅镀层在焊核表面及中心的分布,从而验证了铝-硅镀层可以抑制焊接飞溅的结论。通过对不同板厚先进高强度钢板在现场中的应用,我们对1.2mm、1.6mm、1.8mm板厚的钢板进行焊接电流探索,在其它工艺参数一定的条件下,拟合了其形成合格焊点电流以及飞溅电流的工艺窗口,为将来的生产提供一定指导。通过对不等厚超强度钢板1.1+1.6mm进行简单工艺优化,比较了热冲压成形后的高强度钢板焊接工艺与热压前的工艺区别。焊接接头主要由母材、热影响区和焊核区构成,母材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热影响区主要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以及少量贝氏体,焊核区主要为低碳马氏体组织。所以从母材到焊核中心,其显微硬度快速增加。通过对USIBOR1500P+电阻点焊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进行总结研究,提出避免这些缺陷的工艺措施,同时总结一些其它常用避免这些缺陷的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453.9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成达;DP780高强钢动态力学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84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28467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