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厚板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沿板厚方向低周疲劳性能不均匀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2 15:16

  本文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接 厚板铝合金 低周疲劳性能 循环变形 断裂机理 出处:《金属学报》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2219-T62铝合金母材和搅拌摩擦焊(FSW)接头沿板厚方向分层切片分别进行了低周疲劳实验研究,探讨了热力耦合作用不均匀性和焊接工艺参数对接头低周疲劳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外加总应变幅0.1%和0.2%时,低周疲劳循环应力幅和塑性应变幅曲线呈水平分布,疲劳裂纹萌生于试样表面且具有单一性,裂纹扩展区有明显的疲劳辉纹;在高应变幅0.4%,0.6%和0.8%时,应力幅升高,塑性应变幅降低,发生循环硬化,且随着应变幅的增加,疲劳循环应变硬化程度逐渐升高,裂纹萌生具有多源性,以韧窝断裂特征为主.母材疲劳寿命高于FSW接头;与接头中部和底部切片相比,上部疲劳寿命较低.随转速的升高,疲劳寿命降低,焊速对其影响较小.
[Abstract]:The low cycle fatigu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2219-T62 aluminum alloy base metal and 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s. The effects of non-uniformity of thermo-mechanical coupling and welding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low cycle fatigu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the joint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total applied strain ranges are 0.1% and 0.2 respectively. The cyclic stress amplitude and plastic strain amplitude curve of low cycle fatigue show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the fatigue crack originat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specimen and has a single character, and the crack growth zone has obvious fatigue ripple. The stress amplitude increases, the plastic strain amplitude decreases and the cyclic hardening occurs when the strain amplitude is 0. 4% and 0. 8%, and the fatigue cyclic strain hardening degree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amplitude. The fatigue life of base meta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FSW joint. Compared with the middle and bottom sections of the joint, the upper fatigue life is lower, and the fatigue lif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otational speed, and the welding speed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fatigue life.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陕西省摩擦焊接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Department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5392 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20136102120022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JQ60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102015ZY023资助~~
【分类号】:TG453.9
【正文快照】: 3)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Ryerson University,Toronto,Ontario M5B 2K3,CanadaSTUDY ON NONHOMOGENEITY OF LOW-CYCLEFATIGUE PROPERTIES ALONG THICKNESSDIRECTION OF PLATE FOR FRICTIONSTIR WELDED ALUMINUMALLOY JOINTXU Weifeng1,2),LIU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媛媛;陈立佳;王宝森;;温度对625镍基高温合金焊接接头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罗生;;搅拌摩擦焊工艺参数对7050铝合金接头性能影响的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4期

2 林英英;刘成龙;吴冰冰;黄伟九;;铝合金表面搅拌摩擦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Ⅰ)[J];材料导报;2013年15期

3 赵建华;马爱斌;江静华;宋丹;何青;周翔;;镁合金搅拌摩擦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17期

4 罗传孝;王少刚;刘仪;蔡志强;高云;封小松;;轨道交通用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与性能[J];电焊机;2013年08期

5 夏罗生;;基于超声搅拌摩擦焊的铝合金接头性能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6期

6 D.Wang;B.L.Xiao;Q.Z.Wang;Z.Y.Ma;;Evolu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and Strength in the Nugget Zone of Friction Stir Welded SiCp/Al-Cu-Mg Composite[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14年01期

7 P.SIVARAJ;D.KANAGARAJAN;V.BALASUBRAMANIAN;;Effect of post weld heat treatment on tensile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friction stir welded armour grade AA7075-T651aluminium alloy[J];Defence Technology;2014年01期

8 刘洲;何玉怀;刘昌奎;姜涛;刘德林;;ZL101铝合金的拉伸断裂特征[J];机械工程材料;2014年02期

9 李敬勇;刘涛;郭宇文;;搅拌摩擦加工铝基复合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J];材料工程;2015年06期

10 胡百晖;邢丽;王善林;;LY1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缝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形貌[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燕利;激光拼焊板焊缝建模与冲压成形基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国华;氧化铝增强Al-Si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疲劳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张琪;原位铝基复合材料的搅拌摩擦加工制备、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王东;SiCp/2009Al复合材料的搅拌摩擦焊接[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董鹏;6005A-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刘德佳;搅拌摩擦焊接镁合金微区织构、力学性能与断裂机制[D];重庆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照华;铝合金搅拌摩擦点焊接头连接机制与力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周光;铝合金搅拌摩擦焊T型接头焊接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朱伟;7075铝合金搅拌摩擦加工的组织结构及性能表征[D];重庆大学;2010年

4 黄昌军;Al-Mg-Si-(Cu)合金显微结构对疲劳特性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2年

5 陈胜;固溶态7075铝合金搅拌摩擦加工过程中微观组织结构演变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金金;搅拌摩擦加工对生物医用Mg-Zn-Y-Nd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7 彭滔;7075铝合金搅拌摩擦加工及急停的组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8 林英英;7075铝合金热处理及其表面复合层的制备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年

9 鲁煌;软性约束对搅拌摩擦焊焊缝塑性金属流动行为的影响[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10 余亮;搅拌摩擦加工制备MWCNTs/Mg复合材料及其组织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会阳;安云岐;李承宇;晁兵;倪雅;刘国彬;李萍;;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S2期

2 郭岩;侯淑芳;周荣灿;;时效对IN625合金组织结构及拉伸性能的影响[J];动力工程学报;2010年12期

3 李维银;刘红飞;王婷;赵双群;;新型镍基高温合金长期时效后的组织稳定性及高温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08年07期

4 刘毅,陈立佳,王中光;GH4049镍基高温合金疲劳-蠕变行为及形变结构研究[J];金属学报;1999年09期

5 陈立佳,王中光,姚戈,田继丰;铸造Ni基高温合金K417的高温低周疲劳行为[J];金属学报;1999年11期

6 陈立佳;吴崴;P.K.Liaw;;3种高温合金的蠕变-疲劳交互作用行为及寿命预测[J];金属学报;2006年09期

7 黄志伟;袁福河;王中光;朱世杰;王富岗;;铸造镍基高温合金M963的高温低周疲劳行为[J];金属学报;2007年07期

8 张彬;肖德明;;高温合金GH4169深孔加工研究现状及展望[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志超 ,蒋家羚;16MnR中温环境下应力控制的低周疲劳行为研究(下)[J];压力容器;2002年12期

2 陈凌,蒋家羚;一种新的低周疲劳损伤模型及实验验证[J];金属学报;2005年02期

3 张峰;;轮箍低周疲劳性能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11期

4 张建;唐文献;彭松江;古刚;;炮钢低周疲劳特性预测[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年01期

5 乔生儒;王兴国;杨峥;;一种铁基高温合金的高温低周疲劳[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84年03期

6 黄平,龚士弘;钒钛微合金化对钢的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J];钢铁钒钛;1991年03期

7 任伟新;一个低周疲劳损伤模型及实验验证[J];铁道学报;1992年04期

8 盛光敏,龚士弘,彭侃;高应变低周疲劳的能量分析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6期

9 张志仁;钛合金低周疲劳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4年04期

10 陈福泰;吕晓春;李贵才;;几种材料低周疲劳特性的试验研究[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峰;;轮箍低周疲劳性能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张峰;;轮箍低周疲劳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3 叶笃毅;徐元东;肖磊;查海波;;低周疲劳过程中304不锈钢细观力学特性的变化特征[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焦中良;帅健;;管材的低周疲劳性能分析及应变-寿命公式的确定与验证[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邬文睿;王炜哲;刘华锋;刘应征;;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低周疲劳强度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绍伦;;预应力低周疲劳及弹塑性有限元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吴海利;朱月梅;贾国庆;;X12CrMoWVNbN10-1-1转子钢室温低周疲劳试验特性分析[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叶序彬;胡本润;谭卫东;;腐蚀环境下低周疲劳试验技术研究[A];2012年海峡两岸破坏科学/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耿黎明;严仁军;杨宇华;张新宇;;大潜深结构的低周疲劳研究[A];第16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程序册[C];2012年

10 江慧丰;陈学东;范志超;董杰;姜恒;;316L不锈钢应力控制模式下的低周疲劳行为试验研究[A];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龚士弘 盛光敏;震区用钢知识问答[N];中国冶金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萍;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的多轴低周疲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范志超;压力容器用钢16MnR中温应力控制下的低周疲劳行为及寿命评估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王璐;复杂应力状态下高温低周疲劳短裂纹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贵军;特种压力容器用钢2.25Cr1Mo的中温低周疲劳行为及寿命评估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李聪;锆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田雨;船体结构低周疲劳损伤极限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丁智平;复杂应力状态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低周疲劳损伤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陈凌;典型压力容器用钢中高温环境低周疲劳和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的行为及寿命评估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李媛媛;ZG20SiMn铸钢的疲劳行为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10 万建松;基于有限变形晶体滑移理论的单晶力学行为及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米海蓉;转子钢在不同温度下的低周疲劳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2 鲁春朋;低周疲劳下中碳钢的损伤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3 谭帅;轴向加载条件下中碳钢的超低周疲劳断裂设计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4 孙雪盼;挤压变形Al-0.8%Mg-0.6%Si-xSc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5 刘俭辉;拉压载荷下304不锈钢低周疲劳断裂特性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钊;考虑棘轮效应的低周疲劳实验与失效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王晓俊;热作模具钢在回火及低周疲劳过程中的组织演变[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8 宋晓国;GH4169合金高温低周疲劳及蠕变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毛雪平;30Cr2MoV转子钢的低周疲劳特性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10 王留兵;Z2CND18.12N奥氏体不锈钢低周疲劳及热机疲劳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84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484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6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