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压缩法消减7A85铝合金锻件淬火残余应力研究
本文选题:A铝合金 切入点:淬火 出处:《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为研究冷压缩法对7A85铝合金淬火残余应力消减效果,通过实验获得7A85铝合金的比热容、热传导系数、热膨胀系数等热物性参数,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7A85铝合金试件进行淬火及冷压缩变形工艺仿真,研究淬火及冷变形工艺参数对试件残余应力的影响,对7A85铝合金试件淬火与冷压缩变形工艺进行实验研究,采用X线衍射仪分别测试试件淬火及冷变形后的残余应力。研究结果表明:当冷变形量为1%时,冷压缩法可降低试件约70%的淬火残余应力,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加,残余应力变化较小,表现出与拉伸法消减残余应力不同的变化特征。实验与仿真分析获得的残余应力绝对误差在40 MPa以内。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ld compression on quenching residual stress of 7A85 aluminum alloy, the specific heat capacity,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of 7A85 aluminum alloy were obtained by experiments. The quenching and cold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process of 7A85 aluminum alloy specimens was simulated by ABAQU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he effects of quenching and cold deformation parameters on residual stress were studied. The quenching and cold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process of 7A85 aluminum alloy specimen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he residual stress after quenching and cold deformation was measured by X-ray diffractome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d compression method can reduce the quenching residual stress of the specimen by about 70% when the cold deformation is 1. The variation of residual stress is small,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ensile method, and the absolute error of residual stress obtained by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is less than 40 MPa.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2012CB619504)~~
【分类号】:TG166.3;TG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海峰 ,陆政,杨洪涛,卢健;超高强铝合金等温模锻工艺[J];航空制造技术;2002年01期
2 陈跃飞;张金涛;于帆;刘建庆;关维绮;;激光闪光法测量材料热扩散率国际比对的实验研究与分析[J];计量技术;2008年12期
3 赵怀瑞;王生武;温爱玲;;模压强化工艺及其数值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7年10期
4 谢奇,吕运冰,,徐兆雄;Ramberg-Osgood形幂硬化材料的硬化系数及硬化指数的确定[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5 朱伟,彭大暑,张辉,杨立斌,林高用;7075铝合金厚板淬火残余应力消除工艺的研究[J];铝加工;2002年02期
6 姚山,陈宝庆,戴利欣,曾锋,金俊泽,阿布里提.阿布都拉;基于激光快速加热的金属材料热扩散率及导热系数快速测量方法的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05年01期
7 张园园;吴运新;李丽敏;张明容;;7075铝合金预拉伸板淬火后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模拟[J];热加工工艺;2008年14期
8 贾逢博;易幼平;黄施全;李云;;7A85铝合金热压缩流变行为与本构方程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0年16期
9 Thomas Kabayabaya;Thermal Diffusivity Measurement of Glass at High Temperature by Using Flash Method[J];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2004年01期
10 胡少虬,张辉,杨立斌,林高用,张颖;7075铝合金厚板淬火温度场及热应力场的数值模拟[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宪陆;陈怀宁;林泉洪;黄春利;;不同残余应力场中静载压痕周围的塑性区问题[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6期
2 林高用;郑小燕;冯迪;杨伟;彭大暑;;铝合金厚板淬火残余应力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06期
3 张建生;杨君友;朱文;肖承京;张辉;彭江英;;薄膜热导率测试方法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07期
4 吴运新;廖凯;;铝合金厚板拉伸过程横向残余应力消减分析[J];材料工程;2009年10期
5 廖凯;吴运新;龚海;;铝合金预拉伸厚板非均匀区应力场特征[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0年01期
6 朱才朝;罗家元;钟渝;;考虑夹持影响的铝合金板拉伸模拟及试验[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1年06期
7 廖国防;易幼平;王少辉;;航空接头锻件等温锻压成形工艺[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2年01期
8 雷文光;毛小南;卢亚锋;侯智敏;曲恒磊;奚正平;;TC21钛合金锻件淬火过程温度场及热应力场数值模拟[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10期
9 徐志明;王月明;张仲彬;;板式换热器性能的数值模拟[J];动力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10 王秋成;付军;胡晓冬;王建国;;深冷处理消除铝合金板材残余应力的建模与仿真[J];低温工程;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陶国林;潘复生;梁小平;;大规格7050铝合金扁锭凝固过程中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数值模拟[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绍宏;高强韧冷作模具钢组织设计及组织控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廖凯;铝合金厚板淬火—预拉伸内应力形成机理及其测试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孙杰;航空整体结构件数控加工变形校正理论和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王树宏;航空铝合金厚板初始残余应力及其对铣削变形影响的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5 王晓峰;深冷处理的Cu-Cr-Zr电极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林高用;高性能7×75系铝合金厚板加工技术相关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唐志涛;航空铝合金残余应力及切削加工变形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周绍青;工程断裂中的T应力及其对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9 辛春锁;基于稳态法的高温材料热物性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赵菲;AZ31B镁合金TIG焊接接头的深冷强化机理[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鹏飞;深冷处理的5A06铝合金TIG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2 邓文卫;大型铝合金梁框模锻件成形工艺仿真与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廖国防;航空接头精密等温锻压工艺仿真与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王少辉;7085铝合金整体结构件淬火残余应力分析及其消减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郭世贵;7050铝合金材料喷淋淬火的试验与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马海营;基于开槽法的航空结构件加工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罗利强;汽车轮毂轴承淬火残余应力的建模与仿真[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8 宋华华;B96铝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巧娣;2024铝合金的尺寸稳定化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董瑞强;航空铝合金残余应力引起构件变形的数值模拟[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建武,詹孝慈;电导率涡流检测技术在铝合金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材料工程;1990年03期
2 王树宏,左敦稳,润长生,王珉,徐礼林;LY12,В95п.ч和7050铝合金预拉伸厚板内部残余应力分布特征评估与分析[J];材料工程;2004年10期
3 易幼平;杨积慧;蔺永诚;;7050铝合金热压缩变形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J];材料工程;2007年04期
4 胡少虬;曾苏民;;无相变合金淬火热应力演变机理的理论模型——(1)角端和边缘淬火热应力模型与淬火角端效应[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04期
5 李小军,廖振鹏;土应力应变关系的粘-弹-塑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9年03期
6 栾茂田;土动力非线性分析中的变参数Ramberg-Osgood本构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2年02期
7 陈学良;金星;陶夏新;康兰池;;土体动力一维非线性本构关系剖析与评价[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6期
8 盛永华,王新云,夏巨谌;7475铝合金高温高应变速率压缩变形的流变应力[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5年04期
9 栾茂田,林皋;场地地震反应一维非线性计算模型[J];工程力学;1992年01期
10 王秋成,柯映林;航空高强度铝合金残余应力的抑制与消除[J];航空材料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树宏;航空铝合金厚板初始残余应力及其对铣削变形影响的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伟;7075铝合金厚板淬火残余应力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2 梁轩;淬火介质对7075铝合金厚板淬火残余应力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3年
3 姚灿阳;7050铝合金厚板淬火温度场及内应力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P,Michaleris,张根元;减少大型焊件残余应力和变形[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0年04期
2 陈怀宁,陈亮山,林泉洪;逆焊接加热处理引入压缩残余应力的数值分析[J];机械强度;2002年01期
3 高永毅,苏志霄,焦群英,唐果;残余应力对构件固有频率影响的讨论[J];机械强度;2002年02期
4 戴福隆,亚敏,谢惠民,吕坚;云纹干涉与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实验方法与系统[J];实验力学;2003年03期
5 杨建,何鹏,周宣;陶瓷金属接头残余应力分析的后处理[J];焊接技术;2003年02期
6 杨务滋,杨国庆,杨超,周立强;焊接中残余应力的大小与分布及减少措施[J];上海有色金属;2003年04期
7 赵学荣,朱援祥,孙秦明;水电站合拢焊缝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3年04期
8 董浩存;一种测量金属管中残余应力的简易方法[J];物理测试;2003年03期
9 王立平,陈霁恒,孙从科;分段焊接对残余应力的影响[J];江苏冶金;2004年03期
10 罗暑生;机械阻碍应力对铸造残余应力影响的研究[J];铸造技术;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勤学;栗勇;徐春广;肖定国;杨向臣;伍懿;;超声法焊缝残余应力检测技术研究[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任小平;刘怡;;一种无损测试焊接板件残余应力的方法[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3 游敏;郑小玲;;对接接头横向残余应力调控技术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焊接学会成立二十五周年2005年焊接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4 郑永男;左翼;周冬梅;范平;袁大庆;朱升云;;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材料中残余应力[A];第四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伟;;振动时效消除焊接件残余应力效果的验证[A];'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常红;侯鑫茜;;光弹贴片法检测构件残余应力的实验研究[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7 谢大吉;赵如发;胡德贵;王增梅;顾守仁;冯升波;;磁测残余应力法在工程中应用探试[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8 张亦良;徐学东;肖述红;;残余应力对储罐泄漏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9 覃明;陈瑞;马素媛;贺笑春;李家宝;;残余应力静载弛豫的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郑渝;李志勇;;焊接结构残余应力的超声检测[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实习记者 王恒;控制残余应力——寻找加工变形的解决之道[N];中国航空报;2014年
2 陶萍萍;中建钢构用新技术消除钢板墙残余应力[N];现代物流报;2013年
3 ;残余应力与加工变形控制技术[N];中国航空报;2013年
4 ;抗疲劳制造工艺优化方案[N];中国航空报;2013年
5 ;残余应力与变形控制整体解决方案在航空铝合金锻件中的应用[N];中国航空报;2013年
6 蔺军 谢艳花;央视新楼钢构制作特点与加工工艺[N];建筑时报;2007年
7 肖英龙;日本功能性船板开发使用现状[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8 记者 匡华安 通讯员 李荣锋 潘东晓;武钢起草的两项国标通过审定[N];中国冶金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涛;精密薄壁回转体零件加工残余应力及变形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朱丽娜;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涂层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陶波;热压玻璃透镜里的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宋以国;多焊缝管板结构焊接工艺与残余应力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5 江小辉;残余应力生成机理及复杂薄壁件加工精度控制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6 肖磊;基于深度—敏感压痕技术的疲劳裂纹尖端残余应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王建花;复合材料身管残余应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孙志国;MEMS封装中的残余应力演化及其相关可靠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2年
9 唐志涛;航空铝合金残余应力及切削加工变形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王秋成;航空铝合金残余应力消除及评估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飞;异种钢焊接的残余应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雷;厚壁冷成型钢残余应力理论分析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3 陈永红;高速列车铝合金车体侧墙残余应力与变形数值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刘维;高频焊管焊接接头的断裂行为和残余应力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孙新杨;纤维与树脂固化残余应力在线监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王彦龙;残余应力的超声波检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7 孙敏科;焊接接头残余应力释放及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娟;玻璃/铝多层阳极键合接头残余应力应变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9 梁剑;电沉积镍镀层中的残余应力表征[D];湘潭大学;2009年
10 王广晖;智能型机械残余应力测试仪的研究与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659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65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