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冷却润滑方式对纯铁车削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28 21:20

  本文选题:纯铁 切入点:表面粗糙度 出处:《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摘要】:为提高纯铁材料精加工时的表面质量,在相同切削参数下进行了干切、水冷、菜籽油润滑和微量润滑(MQL)4种方式下的切削试验,分析冷却润滑方式对工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MQL和菜籽油润滑比水冷和干切更有利于提高表面粗糙度;4种冷却润滑方式下已加工表面显微硬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硬化层深度为60~70μm;表层晶粒呈严重的扭曲拉伸状塑性变形,干切时塑性变形层深度最大,其次为菜籽油润滑和MQL,水冷时最小;工件表面切向和轴向均呈残余拉应力,且切向应力大于轴向应力,而且冷却润滑方式对表面残余应力影响不大.试验结果对纯铁精加工选择合适的冷却润滑方式以提高表面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rface quality of pure iron materials during finishing, the cuttin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same cutting parameters, such as dry cutting, water cooling, rapeseed oil lubrication and micro lubricating MQL. The effect of cooling lubrication mode on the surface integrity of workpiece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hardness of machined surfac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water cooling and dry cutting. The same trend, The depth of hardened layer is 600 ~ 70 渭 m, the grain in the surface is distorted and tensile plastic deformation is serious, the depth of plastic deformation layer is the largest at dry cutting, the next is rapeseed oil lubrication and MQL, and the water cooling is the smallest, and the surface tangential and axial tensile stress of workpiece are both residual tensile stress. The tangential stress is larger than the axial stress and the cooling lubrication mode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surface residual stre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proper cooling lubrication mode to improve the surface integrity of pure iron.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5236)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超精密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ZZ13015)~~
【分类号】:TG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包卫平;任学平;金宏全;;纯铁药型罩材料的动态应力-应变行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2 赵雅文;刘柯钊;申亮;李涛;徐钦英;祝文军;;冲击波作用下纯铁相变实验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年S2期

3 刘维伟;李晓燕;万旭生;李锋;单晨伟;;GH4169高速车削参数对加工表面完整性影响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3年08期

4 田文生,乐QL谦;纯铁的切削性能研究[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菲;李伟兵;王晓鸣;李文彬;郑宇;朱亮;;药型罩材料对JPC成型的影响[J];火炸药学报;2010年02期

2 李春华;成生伟;王雷;杨峰;田文怀;;电铸镍药型罩侵彻体的高速变形行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李文辉;杨胜强;刘桂莲;任恒;;大尺寸异形轴类零件的滚磨光整加工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3年05期

4 陶博浩;李红;栗卓新;郭福;;先进航空钛合金中温钎焊技术的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材料;2013年11期

5 王飞;刘永红;申泱;唐泽民;王广绪;纪仁杰;张彦振;;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718的超高效电火花电弧复合加工[J];电加工与模具;2013年06期

6 周子同;陈志同;蒋理科;李秀琴;;钛合金TB6铣削加工硬化实验[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7 周子同;陈志同;熊曦耀;徐义平;;钛合金TB6侧铣表面完整性实验[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8 张德光;周丽;丁昊;王唱舟;;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铣削残余应力有限元模拟[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9 孔令蕾;蒋毅;平雪良;赵万生;李其;;镍基高温合金多孔质电极电火花加工实验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15年02期

10 何少杰;杨文玉;郭步鹏;周瑞虎;;机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及其疲劳寿命评价的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1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飞;刘永红;申泱;唐泽民;王广绪;纪仁杰;张彦振;;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718的超高效电火花电弧复合加工[A];第15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涛;原位自生Ti_2AlN/TiAl复合材料制备与高温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郝兆朋;切削GH4169的相关机理及高效切削技术的基础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刘鲁宁;高速面铣刀模态参数及其对切削性能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刘志军;热管铣刀设计制备及其散热性能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陈晓晓;基于加工过程建模的模具钢多轴高速铣削表面完整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李林文;面向硬切削的切削区域温度场解析建模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杨晓勇;钛合金铣削刀具磨损及表面完整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8 舒盛荣;内冷式智能车刀设计与分析及其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乔国朝;氮化硅陶瓷超声振动铣磨加工表面完整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林森;高强钢车铣加工中工件温度场建模与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琼;电解法制备高纯铁及其电化学过程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3年

2 廖妙;镍基高温合金轴件的预应力切削加工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3 韦衍;工件表面质量缺陷的无损视觉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4 王逸群;数控万能双摆头的气液两相润滑冷却系统设计[D];浙江大学;2013年

5 吴浩;微量润滑的摩擦学性能及有限元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6 丁利强;铝合金切削表面位错密度和晶粒细化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伍佳易;预应力切削钛合金环件的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8 张晋;MQL深孔钻削的实验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1年

9 孙大玮;陶瓷刀具车削GH4169切削过程优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10 张路;镍基合金端铣加工的表面完整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卓越,丁雅莉,陈嘉砚;工业纯铁爆炸冲击波增塑效应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6期

2 杨超,经福谦,张万甲,杨中正;冲击加载作用下铁和镍的高应变率变形[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6年01期

3 杨超,经福谦,张万甲;冲击波压力和脉冲持续时间对铁和镍微结构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6年03期

4 周劲松,杨德庄;动态加载条件下形成的位错组织特征及形成机制[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7年02期

5 李保成;赵家萍;张治民;;冲击条件下纯铁晶粒尺寸增大和减小现象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3年S4期

6 孟丽君,梁伟,赵兴国,李秀杰;应变速率对纯铁位错胞尺寸的影响[J];电子显微学报;2005年04期

7 陈杰;田光学;迟永刚;刘梅;单东伟;;半球件车削残余应力的正交试验研究[J];工具技术;2007年04期

8 杨茂奎,任敬心;加工表面完整性对GH4169高温合金疲劳寿命的影响[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1996年06期

9 黄奇,任敬心;车削与磨削GH33A高温合金表面完整性研究[J];航空工艺技术;1991年03期

10 曲中兴;张立武;;薄壁件车削加工中残余应力的产生与控制[J];航空制造技术;2009年1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文生,乐QL谦;纯铁的切削性能研究[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2 唐世禄;;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纯铁及碳素钢中超低含量磷[J];特钢技术;2008年04期

3 李涛堂,张经波,金阳,杨文奎;关于高纯铁生产的研究[J];鞍钢技术;1998年09期

4 周西林;闫立东;李芬;田晓溪;刘守琼;;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高纯铁中痕量磷[J];冶金分析;2014年03期

5 彭声通;;高级纯铁冶炼工艺研究[J];特钢技术;2006年04期

6 徐莉;朱生发;黄楠;李新昌;张瑜;;纯铁在几种不同介质中的腐蚀行为[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年04期

7 林中楠;马海涛;王来;刘晓亮;;纯铁在流动海水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J];材料保护;2009年07期

8 谢新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纯铁中杂质元素[J];一重技术;2013年03期

9 温宏权;超纯铁的制备技术综述[J];上海金属;2002年06期

10 孙辉;王力军;张力;罗远辉;徐志高;;高纯铁制备技术综述[J];金属功能材料;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罗中杰;唐吉玉;杨生荣;;用穆斯堡尔效应研究氮离子注入纯铁的抗磨机理[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2年

2 张永军;韩静涛;段丽红;;压缩时纯铁内部沿晶微裂纹的形成与愈合研究[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C];2003年

3 刘洋;董笑瑜;;纯铁极靴零件烧氢热处理后表面发灰问题的研究[A];第八届华东三省一市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聂玲清;纪红玲;;高分辨ICP-MS测定纯铁及低合金钢中痕量磷[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琼;电解法制备高纯铁及其电化学过程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3年

2 齐江华;超纯净工业纯铁生产工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3 马靳河;纯铁与35CrMo钢表面纳米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4 段国升;强磁场对碳在纯铁中扩散系数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78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678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a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