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刻蚀法调控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表面结构及防腐性能
本文选题:化学刻蚀 切入点:阳极氧化 出处:《中国表面工程》2015年03期
【摘要】:为了提高铝合金的耐蚀性能,采用化学刻蚀与阳极氧化相结合的方法在铝合金表面构造了微纳结构,经进一步化学修饰后得到耐蚀性能良好的表面防护膜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表征所制备膜层的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样品的表面粗糙度,通过接触角测量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膜层的润湿性和防腐性能进行表征,考察刻蚀时间对于膜层表面结构和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刻蚀时间为3min时,膜层的耐蚀性能最佳:相对于未经刻蚀的样品腐蚀电位正移了0.15V,腐蚀电流下降了两个数量级。且接触角最大(152°),这是由于此条件下制备的薄膜表面微/纳结构最完整、比例最合理。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luminum alloy, micro-nano structure was constructed on the surface of aluminum alloy by combining chemical etching with anodic oxidation. After further chemical modification, the surface protective film with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was obtained.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pared film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infrared spectrometer.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sample was measured by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 and the wettability and anticorrosive property of the film were characterized by contact angle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electrochemical workstation. The effect of etching time on the surface structur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film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tching time was 3mi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film is the best: the corrosion potential of the unetched sample is 0.15V, the corrosion current is decreased by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and the maximum contact angle is 152 掳, which is due to the most complete micro / nano structure of the film surface prepared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proportion is the most reasonable.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4CB6433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2263,51335010) 浙江省“海洋防护材料与工程技术”科技创新团队(2011R50006) 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14A610132)
【分类号】:TG1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贺春林;于文馨;王建明;才庆魁;;2024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结构和耐蚀性能[J];材料保护;2006年02期
2 高鹏;朱永明;屠振密;柯长春;李宁;;铁基上析氢反应机理电化学阻抗谱等效电路模型[J];材料保护;2009年08期
3 朱祖芳;铝阳极氧化的应用[J];电镀与涂饰;1999年01期
4 曹楚南;腐蚀电化学中的频谱分析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3年01期
5 李鸿鹏,李锋,马康民,余治国;LY12CZ铝合金腐蚀疲劳研究进展[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5年03期
6 尹国光;2024铝合金宽温快速阳极氧化[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巩运兰,王为,王惠,郭鹤桐;铝阳极氧化膜纳米孔阵列结构的自组织过程分析[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2期
8 李松梅;李彬;刘建华;于美;;铝合金表面用化学刻蚀和阳极氧化法制备的超疏水膜层的耐蚀性能(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巩运兰;杨云;王为;郭鹤桐;;不同电解温度下阳极氧化铝薄膜纳米孔的自组织过程[J];表面技术;2008年05期
2 张力;郭瑞光;房新建;王娜娜;;紫外辐射对2024铝合金表面钛盐转化膜形成的影响[J];表面技术;2012年01期
3 张学颖;薛丽华;吕坤;王永光;张建旗;;铝合金2024上钒酸盐转化膜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李淑华,尹玉军,李树堂;铝及其合金的表面处理技术[J];材料保护;2001年03期
5 刘超锋;孙斌;谷书华;;变形铝合金表面覆层改性技术的发展状况[J];材料保护;2008年06期
6 杨志成;田志强;孔小东;;Al-Mn-Mg合金在不同电解液中阳极氧化后的耐蚀性比较[J];材料保护;2008年06期
7 张胜涛;曹阿林;;纯铝材在硫酸中恒流阳极氧化机理初探[J];材料保护;2009年03期
8 高鹏;曹立新;屠振密;;镍合金析氢电极研究概述[J];材料保护;2010年04期
9 高鹏;胡晨;朱永明;屠振密;;碱液中镍电极的析氢机理[J];材料保护;2010年12期
10 胡俊中;毛祖国;马爱华;丁运虎;肖伟平;;保护后的铜镀层的耐蚀性表征[J];材料保护;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徐展;周斌;徐翔;王孝利;邬镝;沈军;;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多孔氧化铝膜[A];第四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巩运兰;任云霞;杨云;白正晨;郭鹤桐;;具有纳米孔结构的阳极氧化钛薄膜形成过程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张金涛;李春东;壮亚峰;胡吉明;;阳极化和硅烷化增强LY12铝合金耐腐蚀性能研究[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4 辛铁柱;袭建军;韩荣第;赵家齐;赵万生;刘晋春;;铝、镁、钛合金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基于电物理化学作用在轻合金表面生成陶瓷层[A];第十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王跃然;肖加余;曾竟成;邢素丽;杨孚标;;复合材料修复铝合金薄板盐雾腐蚀性能研究[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6 巩运兰;李菲晖;白正晨;杨云;;电压对阳极氧化钛薄膜形貌的影响[A];环渤海表面精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哲圣;高比容铝电极箔制造技术及其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2 刘金章;一维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田玉明;低维TiO_2有序阵列的模板法构筑、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贾法龙;基于电化学技术的温差电材料和微型温差发电器制备及相关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张璐;一维纳米线(阵列)的电化学组装、表征及其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朱绪飞;多孔阳极氧化铝形成机理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有宏;飞机结构的腐蚀损伤及其对寿命的影响[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韩喻;嵌套复式周期光子晶体结构的带隙模拟及制备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吴莉莉;纳米碳管气敏传感器及随机共振检测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刘伟华;热循环作用下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开裂行为与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健光;腐蚀环境下ICMS传感器耐久性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吕芳;多孔型Al_2O_3薄膜阳极氧化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邓丽虹;铝合金在低硫酸浓度电解液中硬质阳极氧化膜的制备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4 江涛;均热与锻造工艺对6061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影响的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5 张玉楠;AZ91D镁合金的电化学噪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宗彬;阳极氧化—电沉积制备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用材料[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7 郐f[;铝合金类金刚石多层薄膜表面改性及其机械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堵艳艳;预镀镍钢壳表面无铬钝化工艺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沈光霁;Al-Li合金的耐蚀性能与阳极氧化处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刘君;碳钢在薄液膜下腐蚀动力学过程随机腐蚀单元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斌,旷亚非,曾凌山;铝阳极氧化膜在氯化钠溶液中的孔蚀行为(Ⅰ)——氧化膜双层结构与耐孔蚀性能[J];表面技术;1999年06期
2 安成强,崔作兴,袁艳;铝阳极氧化厚膜的制备工艺研究[J];表面技术;2002年01期
3 王艳芝;铝及其合金阳极氧化技术研究的进展[J];材料保护;2001年09期
4 曹楚南;关于缓蚀剂研究的电化学方法[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0年01期
5 余家康,曹楚南,林海潮;断电流分析测量技术监测钝化膜小孔腐蚀破坏过程[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2年03期
6 巩运兰,王为,董向红,刘学雷,郭鹤桐;铝基材组织结构对氧化铝薄膜纳米孔阵列结构的影响[J];化工学报;2001年12期
7 张栋;确定飞机机体日历寿命的方法[J];航空学报;1999年06期
8 胡艳玲,李荻,郭宝兰;LY12CZ铝合金型材的腐蚀动力学统计规律研究及日历寿命预测方法探讨[J];航空学报;2000年S1期
9 陈群志,李喜明,周希沅,王英利,吴臻,徐晓飞;飞机结构典型环境腐蚀当量关系研究[J];航空学报;1998年04期
10 张福泽;飞机载荷谱编制的新方法研究[J];航空学报;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备;李淑英;范洪强;余相仁;张琳;;钛阳极氧化膜的半导体特性及腐蚀行为[J];材料保护;2011年10期
2 李利;;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绿色封闭工艺研究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2年01期
3 刘建华;刘洲;于美;李松梅;陈高红;;3种溶液体系下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年07期
4 谢上芬,相雨如;硫酸铵溶液中钛阳极氧化膜的椭园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5 宋惠芬;于芝兰;沈富荣;;建筑用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封闭[J];电镀与精饰;1986年02期
6 顾志山;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着色阳极氧化膜耐晒度的人工照射加速试验[J];材料保护;1987年01期
7 解钦远;;硬铝合金材料状态对阳极氧化膜质量的影响[J];材料保护;1992年11期
8 陆德平,张德元,彭文屹,曾卫军,张友亮;钽在熔盐中阳极氧化膜的组织和性能[J];金属热处理;2001年06期
9 周育红,韩喜江,周德瑞,孙丽欣;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封闭技术[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11期
10 顾德恩,陈金菊,冯哲圣,杨邦朝;铝箔表面复合阳极氧化膜研究[J];功能材料;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倪似愚;;铝表面功能性阳极氧化膜的应用及展望[A];2002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洲;刘德林;何玉怀;刘昌奎;;以贮存件探讨阳极氧化膜耐蚀寿命评估方法[A];面向航空试验测试技术——2013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徐洮;赵家政;陈建敏;;铝多孔质阳极氧化膜扩孔行为的电镜研究[A];第八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Ⅱ)[C];1994年
4 钱建才;许斌;邹洪庆;吕基成;吴厚昌;方敏;;聚苯胺掺杂铝铜合金阳极氧化膜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转化膜及表面精饰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王晓波;阎逢元;张爱民;冯治中;陈建敏;;自润滑铝硅合金阳极氧化膜的摩擦学特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6 杨潇薇;王桂香;董国君;龚凡;;植酸对镁锂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影响[A];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贺春林;国玉军;刘常升;李凤琴;才庆魁;;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杨潇薇;王桂香;董国君;龚凡;;硅溶胶对镁锂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影响[A];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戴丹;王慧;李建忠;乌学东;;环保型镁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研究[A];200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曹发和;施彦彦;张丽君;张昭;张鉴清;;环保快速镁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制备与耐蚀性能研究[A];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朱祖芳;铝型材氧化膜性能分析及质量评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叶皓;双羟基金属氧化物前驱体法引入合金元素制备铝复合阳极氧化膜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2 刘伟华;热循环作用下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开裂行为与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3 张金生;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表面状态与粘接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4 田连朋;几种外加离子对铝阳极氧化膜电化学性质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5 刘章生;氮化铝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腐蚀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6 任建军;铝阳极氧化膜的制备及自组织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祥凤;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4年
2 王利敏;镁合金的腐蚀及其阳极氧化膜耐蚀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3 杜志惠;医用钛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崔立波;镁合金阳极氧化膜性能的电化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陈爽;提高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在高温下的抗开裂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6 王珊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脉冲封闭工艺与耐蚀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7 陈胜利;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外加电压封闭工艺及耐蚀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8 刘鹏;阳极氧化膜的击穿机制和纳米孔道形成机理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杨笠;孔型对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10 胥泽奇;某枪用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变色行为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99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699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