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镍及镍基合金疲劳断裂行为的原子模拟
本文选题:分子动力学 切入点:循环加载 出处:《湖南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MD),结合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方法(MAEAM),从微观角度研究了铁、镍及镍基合金的疲劳断裂行为。探讨了金属中疲劳裂纹的断裂方式以及尖端的变形机制,并且通过计算裂纹长度和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分析了裂纹扩展速率。同时还讨论了晶向、温度及界面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研究了单晶铁疲劳裂纹扩展行为,探讨了不同晶体取向裂纹模型的扩展方式和裂纹尖端的变形机制。在常温下,[001](010)裂纹表现出韧性开裂,裂纹尖端主要的变形机制为剪切滑移带,滑移系为111{110};而[110](110)裂纹表现出脆性断裂,滑移系为110{110};对于[112](111)裂纹,空洞和空位是疲劳裂纹尖端主要的变形机制。当温度从300K升到600K时,裂纹尖端的变形机制发生了改变。[001](010)裂纹在高温时尖端还出现了空洞和部分FCC相变,而[110](110)裂纹尖端的变形主要为空洞和微裂纹,[11 2](111)裂纹在高温时表现出脆性断裂。同时,温度对不同晶向的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也不同。另外,研究了?3和?5两种晶界模型在常温下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3模型中,晶界对裂纹的阻碍作用失效,裂纹以钝化效应的方式快速扩展;而在?5晶界模型中,晶界的两侧形成了两个对称的滑移区域,从而有效的阻碍了裂纹的快速扩展,降低了裂纹的扩展速率。以单晶镍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结构金属中疲劳裂纹扩展行为,发现在单晶镍中,[001](010)裂纹在常温下以钝化效应开始萌发,而在裂纹扩展中,驻留滑移带是裂纹前端主要的变形机制,滑移系为[110](111);[110](110)裂纹尖端的主要变形为位错线,并且在(111)面形成了滑移带;而[11 2](111)裂纹尖端的滑移带却沿着[123]和[132]方向滑移,滑移面为{111}面。当温度从300K升到600K时,不同晶向裂纹的扩展速率随着温度升高都是增加的,与常温下相比,高温导致裂纹尖端滑移带数量增多,但没有改变裂纹尖端的变形机制。同时也讨论了?3和?5晶界模型在常温下对单晶镍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与单晶铁相比,单晶镍中?3界面在裂纹扩展前发生了剧烈形变,使得裂纹周围的滑移带几乎都转移到另一侧,从而延缓了裂纹的扩展;而在?5晶界模型中,裂纹的尖端以及界面处出现了大量的滑移带,使得整个系统有更好的塑性,有效的阻碍了裂纹的扩展。相对于单晶金属,合金中疲劳裂纹扩展行为又有所不同。通过对Ni3Al合金中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研究,发现(010)[001]裂纹在常温下以三角形的尖端萌发,然后尖端以空洞形核的方式扩展,此时裂纹周围形成了大量的位错和滑移,滑移系为{110}111;[110](110)裂纹前端出现了具有钝化现象的尖端裂纹,滑移系为(110)[110];而(111)[112]裂纹以钝化延展的方式扩展,使得裂纹扩展的速率远远低于其他两种裂纹模型,并且在[132]和[312]晶向,沿着{111}晶面形成了大量的滑移带。当温度从300K升到600K时,Ni3Al中裂纹的扩展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与常温下的裂纹扩展相比,高温没有改变裂纹前端的滑移系统,却使滑移带的数量增多。另外,研究了Ni/Ni3Al界面在常温下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结果发现,钝化原子诱导裂纹尖端发生形变,从而导致新的尖端裂纹在裂纹的前端形成,同时新的尖端裂纹又引起的钝化效应的形成,并引导着裂纹扩展。此时,Ni/Ni3Al界面把裂纹尖端产生的滑移带逐渐的转移到Ni3Al的合金相中,从而有效地限制了裂纹的扩展。裂纹在扩展过程中除了受到晶向、温度、界面的影响外,还受到材料内部缺陷的影响,因此又探索了辐照缺陷对金属力学性能及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以单晶镍为例)。当温度为100K和300K时,金属的屈服应力和屈服应变相对于辐照前降低,然而,弹性模量在辐照前后却是升高的。同时,100K时的辐照缺陷可以阻碍位错的运动从而限制滑移带的扩展并导致滑移带密度的降低。当温度为300K时,缺陷原子会引诱大量的空位出现在裂纹的周围,从而导致结构出现硬化,限制了滑移带的增长。通过研究辐照缺陷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可以得出,在低温100K时辐照缺陷阻碍裂纹尖端钝化效应和滑移带的形成,从而降低了裂纹的扩展速率。然而,当温度为300K时,裂纹的尖端对辐照缺陷具有吸引的效果,从而加速了滑移带的增长,同时还会引起裂纹周围大量新缺陷的形成。
[Abstract]:The fatigue fracture behaviour of iron , nickel and nickel - based alloy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molecular dynamics ( MD ) and modified analytical embedded atomic method ( MAEAM ) . In the model of grain boundary , the propagation rate of crack tip i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 The effects of irradiation defect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atigue crack growth of Ni / Ni3Al interfac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1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晓曾,刘北兴,刘巧红;热处理参数对高碳钢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1985年03期
2 黄淑莉,胡志忠;显微组织对中碳钢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1986年05期
3 W.A.Van Der Sluys;王崇斌;;反应堆压力容器钢在轻水堆冷却水中的疲劳裂纹扩展性能评述[J];锅炉技术;1987年05期
4 张平生,刘军海,苏启生,蔡和平;扫描电镜直接观察疲劳裂纹扩展[J];分析测试通报;1990年06期
5 刘建新,涂小慧,鄢文彬,涂铭旌;两种低合金高强度钢的低温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1991年01期
6 刘建新,涂小慧,胡志忠,鄢文彬,涂铭旌;两种低合金高强度钢的低温疲劳裂纹扩展机制及疲劳机制图[J];机械工程材料;1992年04期
7 徐建国,H.W.Liu;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夹杂物影响的量化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8 冯力军,尹志华,干苏,赵亚莉,张懋炯,陈思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疲劳裂纹扩展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6期
9 张海泉,张彦华,李刘合,马翔生;力学失配对电子束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J];焊接学报;2000年03期
10 刘鹏飞,陶伟明,郭乙木;纤维桥连疲劳裂纹扩展的首次穿越扩散过程模型[J];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杨剑;袁荒;;利用扩展有限元法对准脆性材料中的混合型疲劳裂纹扩展进行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王娜;王建国;王红缨;;基于Ⅰ-Ⅲ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的研究[A];全国MTS岩土混凝土试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许忠勇;强群;;疲劳裂纹扩展力学理论研究(Ⅱ)——实验验证[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陈龙;蔡力勋;黄学伟;;一种研究材料疲劳裂纹扩展特性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应用[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赵兴华;包陈;蔡力勋;;含径向裂纹小尺寸管件的疲劳裂纹扩展试验方法[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王娜;王建国;;基于Ⅰ-Ⅲ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许忠勇;王利君;余和存;;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葛森;李仲;肖迎春;刘国强;;频率对铝合金腐蚀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仲;葛森;张积广;肖迎春;吕国志;;多处损伤铝合金加筋板的疲劳裂纹扩展研究[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国滨;袁荒;;基于粘聚力模型的镍基合金的蠕变-疲劳裂纹扩展数值模拟[A];塑性力学新进展——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士刚;玻璃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板疲劳裂纹扩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吕绪明;核电站主管道材料的疲劳行为及LBB评定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杜彦楠;NiCrMoV转子钢焊接接头近门槛值区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何文涛;船体结构疲劳裂纹扩展及其可靠性分析直接计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宗亮;基于断裂力学的钢桥疲劳裂纹扩展与寿命评估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6 石凯凯;循环与准静态裂纹扩展的理论和测试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马鹏辉;高锰奥氏体TWIP钢的循环变形及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8 马磊;铁、镍及镍基合金疲劳断裂行为的原子模拟[D];湖南大学;2015年
9 宋欣;压载荷对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影响的有限元建模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10 衣振华;疲劳裂纹扩展研究及在装载机横梁寿命估算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兴华;用于C250钢的疲劳试验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郭红霞;基于声发射技术的轮轴疲劳裂纹扩展规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卫朝阳;基于红外热像法的4003铁素体不锈钢及其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刘中祥;大跨钢桥疲劳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吴彦杰;钢轨疲劳裂纹扩展特性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6 海蓉;基于小波方法求解含裂纹结构可靠度[D];宁夏大学;2016年
7 向桂兵;悬索桥吊索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8 齐岩;疲劳裂纹扩展新理论拟合验证与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顾绍景;谱载三维疲劳裂纹扩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陈龙;考虑应变循环损伤的材料疲劳裂纹扩展行为预测方法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17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71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