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双相钢的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双相钢 + 合金元素 ; 参考:《中国材料进展》2015年06期
【摘要】:双相钢以屈服强度高、初始硬化率高、高强度以及良好的塑性等优异的力学综合性能而受到各大汽车制造商的青睐,现已广泛应用于现代汽车制造业中。车身结构用钢采用双相钢不仅减轻车身质量、降低油耗,而且增大车身结构的抗凹陷能力;非车身结构用钢采用双相钢明显提升悬挂件以及车轮的强度和疲劳性能。就合金成分而言,主要合金元素的添加能够确保获得稳定的马氏体和铁素体双相,微量合金元素的添加能够细化显微组织,提升力学性能。热轧双相钢主要采用的是低温卷曲和中温卷曲两种工艺,冷轧双相钢的生产工艺以连续退火工艺为主。卷曲工艺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终轧温度和冷却速度,连续退火工艺的影响因素应考虑退火温度、冷却速度、等温时效温度。通过综述双相钢的合金元素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生产工艺与及组织性能控制的研究进展,探讨汽车工业中双相钢的研究发展方向。
[Abstract]:Dual-phase steel with high yield strength, high initial hardening rate, high strength and good plasticity and other excellent mechanical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modern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Dual phase steel used in body structure not only reduces body mass and fuel consumption, but also increases the anti-sunken ability of body structure, and the strength and fatigue properties of suspension and wheel are obviously improved by using dual phase steel for non-body structure steel.As far as alloy composition is concerned, the addition of main alloy elements can ensure stable martensite and ferrite dual phase, and the addition of trace alloy elements can refine microstructure and improve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 hot rolled duplex steel mainly adopts two kinds of processes: low temperature crimp and medium temperature crimp.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cold rolled dual phase steel is mainly continuous annealing process.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coiling process include the finishing rolling temperature and cooling rate of the material,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continuous annealing process should consider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the cooling rate and the isothermal aging temperatur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fluence of alloying element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dual phase steel,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roduction process and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y control, and discusse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dual phase steel in automobile industry.
【作者单位】: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资助(L2012127,L20140154)
【分类号】:TG1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文军;郑磊;王自强;郑芳;;宝钢1880mm热轧试生产DP600双相钢的组织性能[J];宝钢技术;2010年02期
2 付俊岩;Nb微合金化和含铌钢的发展及技术进步[J];钢铁;2005年08期
3 周乐育;刘雅政;方圆;张海旺;宋仁伯;;Nb对C-Si-Mn-Cr双相钢相变规律、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钢铁;2008年07期
4 朱晓东,王利,俞宁峰,季思凯,王聪;过时效和平整对冷轧双相钢板强度、塑性及烘烤硬化性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03年06期
5 罗青;赵征志;徐刚;赵爱民;金光灿;刘光明;;退火温度和平整对冷轧热镀锌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09年10期
6 王科强;刘仁东;王旭;林利;郭金宇;;缓慢冷却工艺对高强度冷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12年02期
7 康永林;邝霜;尹显东;于浩;刘仁东;;汽车用双相钢板的开发与研究进展[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6年05期
8 罗娟娟;史文;黄群飞;李麟;;钒对热处理双相钢相变组织的影响[J];上海金属;2011年03期
9 牛见青;江海涛;唐荻;;钼对热轧双相钢相变规律和生产工艺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1年10期
10 马小亮;唐荻;江海涛;田志强;许洪汛;;DP800冷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林;王越;黄秋菊;;600MPa级热镀锌双相钢再结晶和相变规律研究[J];鞍钢技术;2010年02期
2 唐文军;郑磊;王自强;郑芳;;宝钢1880mm热轧试生产DP600双相钢的组织性能[J];宝钢技术;2010年02期
3 袁向前;薛鹏;孔伟;焦四海;;铌微合金化钢组织—性能关系模型的研究[J];宝钢技术;2012年02期
4 金光灿;赵征志;徐刚;赵爱民;刘光明;;1000MPa热镀锌双相钢组织和断裂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5 江海涛;唐荻;米振莉;陈雨来;;含铌TRIP钢连续退火后的组织性能及强化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高金涛;李士琦;关勇;刘润藻;王玉刚;;BOF-LF-VD冶炼非调质N80钢工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S1期
7 刘秉余;于景媛;李宝绵;崔建忠;;微量Nb对低合金钢组织转变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8 凌纯;;Nb、Ti微合金化新型440MPa级船用钢板韧性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1年02期
9 韩会全;刘彦春;张驰;王国栋;;两相区热处理对不同初始组态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周民;马秋花;杜林秀;刘相华;;X100管线钢的组织性能[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飞;洪永昌;朱国辉;;热处理对含Cr冷轧双相钢组织与性能影响的研究[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万德成;余伟;李晓林;蔡庆伍;;DQP工艺在高强韧中厚板生产中的应用研究[A];2011年全国中厚板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董毅;许云波;孙浩;陈庆军;宋振官;王国栋;;700MPa以上级低成本热轧超细晶双相钢的开发[A];2010钢材质量控制技术、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控制与改善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0年
4 陈国涛;李洋;周景鑫;崔瑞甲;于聪教;王光辉;范开权;李彩云;;承钢1780开发优质热轧双相钢的可行性研究[A];2009年全国高品质热轧板带材控轧控冷与在线、离线热处理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文集[C];2009年
5 高丽;周月明;刘俊亮;沈小丹;任忠鸣;;双相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6 雷利军;何建国;;丝锥用Nb微合金化的TGM2A—S高速钢的开发[A];2011年全国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研讨会文集[C];2011年
7 鞠新华;温娟;崔桂彬;刘晓岚;孟杨;郝京丽;蔡宁;;双相钢中马氏体定量分析方法的探讨[A];中国钢铁业2014增刊[C];2014年
8 李亚波;张亚召;高辉;梅凯;李义龙;;对比法分析SAE4130钢力学性能不良的原因[A];201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9 张建;刘永刚;杨兴亮;潘红波;詹华;;600MPa级冷轧双相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A];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丹;刘雅政;周乐育;张大伟;刘玉娜;;600MPa级热轧双相钢汽车车轮裂纹分析[A];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洋;Mn-Si-Cr系贝/马复相高强钢超高周疲劳行为及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张柯;高强塑积Q-P-T钢及其强塑性机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周澍;新型Q-P-T钢的高强塑性及工程实施的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吴化;低合金高强度高塑性复相钢材的成分设计[D];东华大学;2007年
5 钟宁;高强度Q&P钢和Q-P-T钢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韩会全;低碳硅锰系冷轧连续退火DP钢组织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7 蔡明晖;高延伸凸缘型铁素体/贝氏体钢的组织演变及力学行为[D];东北大学 ;2009年
8 乔志霞;连续冷却30CrNi3MoV超高强钢固态相变行为[D];天津大学;2010年
9 陈连生;含Nb、Ti细晶双相钢的热轧工艺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贾斌;铌微合金钢多道次热轧过程多尺度建模与数值模拟[D];燕山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菲;新型射孔枪用高强低合金钢的制备及强韧性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扬;双相钢发动机下护板热冲压模具设计及模拟仿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萍;低成本高强韧低合金铸钢组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瞿烨波;基于Dynaform纵梁后加强板成形工艺及回弹控制模拟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敏;高强度船板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稳定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王冲;淬火—分配处理60Si2Mn钢的热稳定性与微观组织均匀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甘文军;高强度双相钢板伺服加压逆变电阻点焊工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朱博玲;Nb对高压输气管线用钢热变形行为影响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方刚;高强度钢板冲压成形性能及回弹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方翠霞;高强度双相钢电阻点焊性能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永林;邝霜;刘仁东;严玲;;汽车用冷轧双相钢的生产工艺及组织性能特征[J];鞍钢技术;2008年04期
2 唐荻;江海涛;米振莉;赵爱民;;国内冷轧汽车用钢的研发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J];鞍钢技术;2010年01期
3 张久信,王明微,,谭佃龙;640MPa级直接热轧双相钢SX65的研制[J];鞍钢技术;1994年04期
4 郑芳;郑磊;;成分对经济型热轧双相钢性能的影响研究[J];宝钢技术;2007年02期
5 唐文军;郑磊;王自强;郑芳;;宝钢1880mm热轧试生产DP600双相钢的组织性能[J];宝钢技术;2010年02期
6 金自力,陈刚;Gleeble1500测定45钢CCT曲线的结果分析[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窦婷婷;康永林;于浩;邝霜;尹显东;刘仁东;;连续镀锌DP600双相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06年S1期
8 邝霜;康永林;于浩;窦婷婷;尹显东;刘仁东;;600MPa级冷轧双相钢的试制与研究[J];材料工程;2006年S1期
9 狄国标;刘振宇;姜育男;刘相华;王国栋;;冷却模式对热轧双相钢组织及断裂机制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0年04期
10 张丕军;刘相华;王国栋;;800 MPa级双相组织低屈强比钢厚板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娟娟;史文;黄群飞;李麟;;不同成分冷轧双相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J];上海金属;2009年01期
2 庞海轮;张学辉;洪永昌;;铬对冷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热处理;2009年01期
3 黄群飞;何燕霖;罗娟娟;史文;李麟;;马氏体体积分数对双相钢变形行为的影响[J];钢铁;2009年04期
4 罗娟娟;史文;黄群飞;李麟;;钒对热处理双相钢相变组织的影响[J];上海金属;2011年03期
5 许哲;;低合金高强度双相钢的特点和生产工艺[J];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6 鲍思语;潘兴旺;;宝钢冷轧双相钢实验小结[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20期
7 杨翰朴;双相钢及其发展动向[J];机械工程材料;1982年05期
8 马鸣图 ,汪德根 ,吴宝榕;双相钢中混合物定律的适用性(一)[J];钢铁研究总院学报;1983年01期
9 沈显璞,雷廷权;双相钢中两相应变的直接动态观测[J];科学通报;1986年07期
10 马鸣图;汪德根;吴室榕;;论双相钢中的混合物定律[J];云南工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霍刚;张兴国;;冷轧双相钢性能特点及应用浅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2 高丽;周月明;刘俊亮;沈小丹;任忠鸣;;双相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3 陈国涛;李洋;周景鑫;崔瑞甲;于聪教;王光辉;范开权;李彩云;;承钢1780开发优质热轧双相钢的可行性研究[A];2009年全国高品质热轧板带材控轧控冷与在线、离线热处理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吴菊环;金汉节;王义成;唐历;王丹;唐代明;翟大庆;;无钼热轧双相钢的研究[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5 郭佳;刘杰;周娜;姚志强;代晓莉;李飞;王全礼;;显微组织相貌对双相钢力学行为的影响[A];2012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陈连生;李秀景;褚春光;高华;耿立唐;;双相钢中第二相粒子的分析[A];2007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吴晶;杨庆祥;张春玲;;耐候双相钢应力-应变曲线数值模拟[A];2005年全国计算材料、模拟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蓝慧芳;刘相华;;马氏体冷轧—区淬火制备超细双相钢[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弛;张爱文;朱鲁玲;蔡海燕;赵社平;;非调质高强度螺栓用双相钢盘条的研发[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10 宋仁伯;贺子龙;代启峰;;汽车用1000MPa级超高强冷轧双相钢的强化机理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柳方秀;让生产更经济[N];中国冶金报;2011年
2 王文军译;双相钢微观组织的优化[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3 林立恒;双相钢与高强度低合金钢可成形性能比较[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4 高真凤;新利佩茨克公司高强度热镀锌双相钢生产工艺[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5 游建平;济钢热轧高强度双相钢DP600实现突破[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6 记者 阮海儿;宝钢率先开发出高强度热镀锌双相钢[N];中国冶金报;2004年
7 记者 白茂槐 通讯员 王小萍;包钢成功应用CSP工艺生产热轧双相钢[N];中国冶金报;2008年
8 Anish Karmakar R.D.K.Misra 李亚霏 译;双相钢临界区变形晶粒细化机制有新探索[N];中国冶金报;2013年
9 张海旺 刘雅政 宋仁伯 周乐育 管丽;变形温度对含Nb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相变规律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云;双相钢点焊熔核界面撕裂失效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周乐育;高强度含铌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柔性控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
3 许君;双相钢点焊接头疲劳特性及寿命预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钱昌明;双相钢电阻点焊熔核特征分析及质量检测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5 邓照军;600MPa级高铝系冷轧双相钢的开发及微观组织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6 梁轩;高强度冷轧双相钢的热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李远鹏;热镀锌DP780双相钢的选择性氧化行为研究[D];钢铁研究总院;2012年
8 刘彦春;C-Mn双相钢的组织形成机理研究及开发[D];东北大学;2008年
9 陈连生;含Nb、Ti细晶双相钢的热轧工艺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刘景军;高速多相海水中材料流动腐蚀的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顺成;微合金化热轧双相钢的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金榕;冷轧双相钢工艺参数及组织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孟龙飞;热镀锌工艺对双相钢组织性能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马世成;低成本冷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5 许以阳;双相钢的变形协调和断裂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毛兴锋;工艺参数对低碳微合金高强度双相钢显微组织演变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7 刘志良;基于细观力学的双相钢流动应力模型及硬化特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8 王晓晖;短流程生产线热轧双相钢超快冷工艺及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东北大学;2014年
9 曹彦朋;冷轧双相钢烘烤硬化性能及机理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10 时晓光;汽车用热轧双相钢板的研制与开发[D];辽宁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36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736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