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Mg-Ni-Y-La非晶合金微观结构转变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英文)

发布时间:2018-04-15 18:22

  本文选题:MgNi.Y.La.合金 + 非晶 ; 参考:《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5年04期


【摘要】:采用铜模喷铸法制备了Mg60Ni23.6Y0.5La15.9块体非晶合金,并对其微观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用XRD和SEM对Mg60Ni23.6Y0.5La15.9非晶合金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采用自动充放电测试系统对Mg60Ni23.6Y0.5La15.9非晶合金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吸氢放氢过程中合金的非晶态结构逐步转变为晶态,并且随着循环的进行逐渐形成了Mg2Ni H4、Mg2Ni和Mg(OH)2相。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g60Ni23.6Y0.5La15.9非晶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变化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其最大放电容量达到410.5m Ah/g,从而说明非晶结构有可能是非晶电极达到最大放电容量的关键因素。
[Abstract]:Mg60Ni23.6Y0.5La15.9 bulk amorphous alloy was prepared by copper mold spray casting, and its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The microstructure of Mg60Ni23.6Y0.5La15.9 amorphous alloy during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was analyzed by XRD and SEM.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g60Ni23.6Y0.5La15.9 amorphous alloy were measured by automatic charge-discharge test sys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rphous structure of the alloy is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crystalline state during the process of hydrogen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and the phase of Mg2Ni H _ 4H _ 4mg _ 2Ni and Mg(OH)2 is gradually form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ycle.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amorphous alloy electrode of Mg60Ni23.6Y0.5La15.9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and the maximum discharge capacity reaches 410.5 m 路h / g,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morphous structure may be the key factor for the amorphous electrode to reach the maximum discharge capacity.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0972066)
【分类号】:TG139.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霞;许剑轶;张胤;张国芳;王平;;添加CeO_2对La_2Mg_(17)+200% Ni贮氢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J];电源技术;2013年08期

2 张羊换;蔡颖;李保卫;任慧平;侯忠辉;赵栋梁;;铸态及退火态La_(0.8-x)Pr_xMg_(0.2)Ni_(3.35)Al_(0.1)Si_(0.05)(x=0~0.4)电极合金的电化学贮氢性能(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年10期

3 杨广林;林万明;李双寿;刘春莲;任雯羡;;非晶Mg_(65-x)Ni_(21)Pr_(14)Ag_x合金电极的制备及其放电性能[J];功能材料;2013年19期

4 杨泰;张羊换;陈莉翠;王海涛;任慧平;赵栋梁;;退火温度对La_(0.8)Mg_(0.2)Ni_(3.3)Co_(0.2)Si_x(x=0、0.1)合金电化学贮氢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3年19期

5 张羊换;蔡颖;杨泰;侯忠辉;张国芳;赵栋梁;;快淬对RE-Mg-Ni系A_2B_7型贮氢合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年11期

6 蒋明;李子全;刘劲松;彭洁;谢理明;;Mo对A_2B_7型La-Mg-Ni贮氢电极合金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4年09期

7 Yuan Li;Yang Tao;Quan Huo;;Effect of stoichiometry and Cu-substitution on the phase structure and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Ml-Mg-Ni-based alloy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2015年01期

8 李健靓;王瑶;张欣;;稀土镁基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J];金属功能材料;2013年04期

9 郑涪升;王伟;;退火对快淬LaNi_3储氢合金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3年09期

10 韩选利;李斌强;朱彦平;方黎;;Ni替代对钙钛矿氧化物LaNi_yFe_(1-y)O_(3-δ)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霞;张胤;许剑轶;胡锋;张国芳;;添加CeO_2对La_2Mg_(17)+200 wt.%Ni贮氢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3年

2 许剑轶;李霞;胡峰;王瑞芬;王青春;张胤;;稀土-镁-镍基贮氢合金贮氢性能[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许剑轶;胡峰;王瑞芬;李霞;张国芳;张胤;;La-Mg-Ni系贮氢合金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志杰;稀土—镁—镍系A_2B_7型储氢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2 骆亍;LiBH_4-Mg基复合体系的储氢机理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郑振;电沉积法制备镍基二氧化铈复合催化析氢电极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倪成员;特种MH/Ni电池用稀土系储氢电极合金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D];中南大学;2012年

5 同艳维;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李霞;球磨La_2Mg_(17-x) wt.%Ni-y wt.%CeO_2复合材料的储氢性能研究[D];钢铁研究总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瑞;低钴La-Mg-Ni基贮氢电极合金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D];浙江大学;2013年

2 郭莉莎;MgZnMn和MgZnRe合金的体外生物相容性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李玲玲;镍氢电池负极材料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球磨制备及改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杨广林;Mg-Ni-Pr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转变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5 马君;Ho-Fe-Mn三元系合金相图773K等温截面及其化合物结构与电化学性能[D];广西大学;2013年

6 蒋津辉;La-Mg-Ni-Co基合金储氢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7 祝蓉蓉;La_(0.75)Mg_(0.25)Ni_(2.85)Co_(0.45-x)(AlSn)_x(x=0-0.3)合金储氢及电化学性能[D];广西大学;2013年

8 张书成;稀土-镁-镍系A_2B_7型储氢合金电极材料自放电性能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9 蒋晨曦;磁场作用下熔体快淬处理对镁基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10 杨泰;La Mg Ni系AB_2型贮氢合金相结构及性能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非晶合金催化剂[J];技术与市场;2002年02期

2 武继文,李春贵,屠国华;高导磁非晶合金纤维的研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陆伟;强度最大的块状非晶合金[J];上海钢研;2004年03期

4 ;电镀钨基系列非晶合金代替镀铬[J];中国环保产业;2005年03期

5 孙兵兵;王艳波;文军;杨海;隋曼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对非晶合金结构的影响[J];电子显微学报;2006年S1期

6 方德声;;高强度与高塑性兼备的非晶合金[J];科学;2007年05期

7 郭强军;逄淑杰;张涛;;球墨铸铁基非晶合金的形成及腐蚀行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S4期

8 祁红璋;赵晖;邱嘉杰;;非晶合金的制备[J];上海有色金属;2008年01期

9 ;材料科学的一项重大突破——块状非晶合金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J];机械工程材料;2008年09期

10 任英磊;赵宇航;索忠源;张洪兵;邱克强;张涛;;非晶合金与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兵兵;王艳波;文军;杨海;隋曼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对非晶合金结构的影响[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孙笠;崔振江;宋启洪;王景唐;;用于多相催化的非晶合金催化剂[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3 陈艳;蒋敏强;魏宇杰;戴兰宏;;基于原子结构及相互作用势的非晶合金断裂准则[A];第十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肖勋;张春华;;硅钢与非晶合金使用情况的比较以及材料的改善建议[A];2010第11届中国电工钢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房卫萍;杨凯珍;张宇鹏;刘凤美;刘正林;刘师田;易江龙;许磊;;低碳经济下的非晶合金发展与应用[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沈宁福;张国胜;王西科;杨占胜;;大比表面积非晶合金催化材料的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卢志超;李德仁;周少雄;;非晶合金丝的制备及巨磁阻抗效应的应用[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邢力谦;;非晶合金的应用及进一步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郭文全;王景唐;;描述非晶合金粘度与其熔体粘度关系的公式[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10 冯翔;杨玉英;江道祥;;非晶合金材料行业产业化发展初探[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斌 王琳;非晶合金产品前景看好[N];中国电力报;2007年

2 谢斌 王琳;顺特电气:推广非晶合金产品[N];中国电力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倪e,

本文编号:1755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755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8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