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基于残留高度设计的模具加工用新型圆角端铣刀

发布时间:2018-05-25 03:26

  本文选题:模具加工 + 残留高度 ; 参考:《机械工程学报》2015年05期


【摘要】:针对工厂实际加工编程时用常规圆角端铣刀进行大切深加工造成的加工后表面残留高度大且不均,在初次荒加工后需要建立残留模型进行二次荒加工的情况,对常规圆角端铣刀的R角刃形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出一种有效降低被加工工件表面残留高度的大切深高效铣削刀具。建立该新型圆角端铣刀以及常规圆角端铣刀的水平切削行距与表面残留高度的数学模型。模型参数分析表明,该新型圆角端铣刀具有良好的切削效果。对新型圆角端铣刀及常规圆角端铣刀的切削仿真表明,前者的加工效率最高可提高2.4倍。对设计的刀具进行磨制,实际加工实验表明,相比于常规圆角端铣刀,应用该新型圆角端铣刀可降低表面残留高度1.96倍。
[Abstract]: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surface residual height is large and uneven due to the deep cutting of the conventional round end milling cutter in the factory,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residual model for secondary machining after the first machining. This paper optimizes the design of the R angle edge of the conventional round corner end milling cutter and designs a high efficiency milling tool with large tangent depth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urface residual height of the workpiece being machin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horizontal cutting distance and surface residual height of the new round end milling cutter and conventional round end milling cutter are established. The model paramet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new round end milling cutter has good cutting effect. The cutting simulation of the new round end milling cutter and the conventional round end milling cutter shows that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of the former can be increased by 2.4 times as much as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round end milling cutt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round end milling cutter, the surface residual height can be reduced by 1.96 times by using the new type of round end milling cutter.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1235003)
【分类号】:TG7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志同;乐毅;徐汝锋;;中点误差控制宽行加工算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2 杨建华;张定华;张娟;吴宝海;;基于公差约束的复杂曲面宽行加工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3 姜彦翠;刘献礼;丁云鹏;陈涛;岳彩旭;;汽车大型覆盖件淬硬钢模具切削加工技术[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4 刘献礼,文东辉,侯世香,严复钢,胡荣生;硬态干式切削机理及技术研究综述[J];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晓斌;高速断续切削淬硬钢刀具失效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卫国;王贵成;沈春根;;球头铣刀高速铣削淬硬Cr12模具钢的研究[J];工具技术;2009年10期

2 刘冠权;张树森;李从东;李广海;;硬质合金刀具干式切削淬硬钢的切削性能试验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7年01期

3 冯凭;丁海娟;夏广岚;李小海;;硬态切削冷挤压凸模表面粗糙度的试验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2年06期

4 王义强;闫国琛;袁修华;谷岩;杨林霖;;圆环面铣刀高速铣削S50C模具钢的工艺参数研究[J];兵工学报;2014年07期

5 姜志鹏;刘献礼;李茂月;岳彩旭;李姣;;可有效降低表面残留高度的新型环形刀具设计[J];工具技术;2014年07期

6 梁文杰,胡景豫,盆洪民,王宇,刘献礼;硬态干式切削过程的有限元仿真[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盆洪民;刘献礼;王宇;胡景姝;陈涛;刘冬霞;;高速切削淬硬轴承钢的有限元仿真[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刘献礼;陈涛;;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陈涛;李素燕;国磊;;硬切削加工表面完整性及预测方法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徐进,叶邦彦;高速车削碳钢工件表面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特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和艳;铝合金车轮CNC机械抛光工艺优化的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徐进;硬质合金涂层刀具(CN35)高速车削淬硬钢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3 吴卫国;高效精密切削及其振动特性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4 陈涛;淬硬钢GCr15精密切削过程的建模与加工表面完整性预测[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5 程耀楠;三维复杂槽型铣刀片槽型优化原理与优化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鹏南;高速切削的力学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7 陈英;模具高速铣削刀具轨迹规划与工艺参数优选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陈龙;自由曲面加工轨迹规划方法及解释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张胜文;船用柴油机复杂零件CAD/CAPP/CAM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10 王扬渝;多硬度拼接淬硬钢铣削动力学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涛;刃口钝化对PCBN刀具切削性能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罗国涛;硬态车削过程动态切削力特征提取与表面完整性预测[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鑫勇;准干式深孔加工系统构建及关键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4 卢建闯;超硬铝合金7A04高速铣削锯齿状切屑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5 庞林林;基于RSM的盒形件两因素板料毛坯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黄文斌;超高强度钢30Cr3SiNiMoVA高速铣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湘;30Cr3SiNiMoVA超高强度钢以铣代磨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曹永泉;PCBN刀具干湿切削淬硬钢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刘牧;数控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测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周鹏举;高速干式滚齿切削温度理论及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echanical behaviors and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of ceramics under shock compression[J];Acta Mechanica Sinica;2008年03期

2 金曼;张俐;陈志同;;圆环面刀具五坐标加工端点误差控制刀位优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3 龙震海,王西彬,刘志兵;(Ti,Al)N涂层硬质合金刀具高速铣削30CrNi4MoV钢时的磨损机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4 李良琦;;取代磨削的硬切削[J];国防制造技术;2010年01期

5 董丽华,袁哲俊,李振加,严复钢;铣刀片的应力场分析[J];工具技术;1999年03期

6 杨光松;微结构弹性损伤模型[J];固体力学学报;1989年02期

7 赵炳桢;重视刀具应用技术 提高切削加工效率[J];航空制造技术;2005年07期

8 王瑞秋;金曼;陈五一;陈志同;;端点误差控制刀位算法的改进[J];航空学报;2007年02期

9 李志兵;陈志同;王爽;徐汝锋;;基于环面刀具的叶片过渡区域宽行加工技术[J];航空学报;2011年09期

10 孙伟军,李振加,王志刚,宁世友;面铣刀切入方式的判别式推导[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文刚;王小椿;;快速进给铣刀五坐标端铣加工刀位计算[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H.Popke;郭柳生;潘振贺;;带可换圆刀头的装配式端铣刀[J];工具技术;1965年02期

3 陈汉民;;可调式机械夹固端铣刀[J];金属加工(冷加工);1966年06期

4 ;端铣刀技术条件[J];机械制造;1955年12期

5 Я.И.阿达姆 ,刘昭河;端铣刀的比较试验[J];机床与工具;1956年02期

6 ;φ900不重磨机夹式端铣刀[J];机械工人技术资料;1976年08期

7 ;大前角鳞片端铣刀[J];机械工人冷加工技术资料;1977年08期

8 陈章燕;;新型端铣刀在生产中的应用[J];机械工人.冷加工;1979年01期

9 丁戈;;勾板式不重磨端铣刀[J];十堰二汽科技;1979年06期

10 ;端铣刀校正检验工具[J];北京机械;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府大兴;Jcong-Du Kim;Youn-Hee Kang;;用金刚石端铣刀高速加工铝材[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分会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田均;多轴联动数控端铣干涉处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高彤;铣削加工表面形貌及端铣加工变形仿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雷欢;五轴联动双端铣数控系统研发[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4 张路;镍基合金端铣加工的表面完整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袁训山;基于单片机的端面铣多轨迹运动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31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931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a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