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值模拟和响应面法的级进模成形优化
本文选题:级进模成形 + 全工序有限元模型 ; 参考:《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摘要】:针对级进模成形件存在的起皱、破裂和成形精度低等质量缺陷,以某阀门支架零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工步多工序的建模方法建立级进模成形全工序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可继承已成形工步的变形、应力等信息,并能够分析相邻工步变形的相互影响。以最大减薄率、最大增厚率和导正孔移动量作为优化目标,以压边力、摩擦因数、凸凹模间隙为设计变量,给出一种用于控制优化级进模成形件质量的数学模型;结合响应面法将此优化模型用于该阀门支架零件级进模成形参数的优化,得到质量缺陷最小化的成形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所得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试制结果相吻合,无起皱和破裂缺陷,表明该优化方法是可行的,可有效指导级进模成形零件的产品质量控制。
[Abstract]:Aiming at the quality defects of progressive die forming parts, such as wrinkling, cracking and low forming precisio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gressive die forming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modeling method of multi-step and multi-working procedure, taking the part of a valve suppor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model can inherit the information of deformation and stress of formed step, and can analyze the interaction of adjacent step deformation. Taking the maximum thinning rate, the maximum thickening rate and the moving quantity of the guide hole as the optimization targets, taking the blank holder forc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clearance of the convex and concave die as the design variables,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the forming parts of the progressive die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the optimization model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progressive die forming parameters of the valve support parts, and the forming parameter combination of quality defect minimization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by this metho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production results without wrinkling and cracking defe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is feasible and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product quality control of progressive die forming parts.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5258)~~
【分类号】:TG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吉清;王玉超;兰凤崇;;基于正交试验的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参数优化[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年12期
2 孙光永;李光耀;陈涛;张勇;;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在薄板冲压成形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3 刘佳;张宏;石岩;;基于Design-Expert V7设计的不锈钢激光非熔透搭接焊工艺优化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16期
4 孙光永;李光耀;郑刚;龚志辉;;拉延成形多目标序列响应面法优化设计方法[J];力学学报;2010年02期
5 张骥超;刘罡;林忠钦;高伟;李淑慧;;侧围外板冲压工艺稳健性优化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6 杨连发 ,孙希延 ,李泉永;板料拉深成形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J];现代机械;2002年03期
7 刘士士;谷正气;伍文广;米承继;梁小波;彭国谱;;基于响应面方法的车辆多目标协同优化[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春玲;;基于数字化分析的塑料包装薄膜送膜辊结构优化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09年06期
2 邓学峰;张辉;陈振华;;铝合金板成形性及成形工艺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05年12期
3 阳林,直妍,吴道建;板料成形数值模拟的几个关键技术[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5年01期
4 郭语;孙志峻;;机器人多指手的多目标优化抓取规划[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5 罗竟涛;;基于正交试验的非接触式激光测量的偏差源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2年09期
6 吴华英;郭成;王永信;张露;王伊卿;;轿车后围板成形过程数值模拟及参数优化[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3年02期
7 褚雷阳;于德润;刘宝伟;丁钟凯;符兴宇;;加速度传感器壳体结构参数优化[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4年12期
8 郭玉琴;;板料冲压仿真技术及发展[J];机床与液压;2007年11期
9 廖鸿胡;赵云飞;成艾国;黄清敏;;基于正交试验的汽车滑移门平顺性优化研究[J];机电工程;2010年12期
10 叶红玲;魏旭豪;郑小龙;刘赵淼;;基于理想点法的液体静压支承系统多目标参数优化设计[J];计算力学学报;201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叶红玲;魏旭豪;郑小龙;刘赵淼;;基于理想点法的液体静压支承系统多目标参数优化设计[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2 葛如海;张瑞妍;;内齿轮冷挤压参数优化设计及模具磨损分析[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葛如海;张瑞妍;;内齿轮冷挤压参数优化设计及模具寿命预测[A];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方义;区间非概率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2 彭加耕;薄壁锥形件一次拉深成形极限条件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3 郑侃;隐身微小卫星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李广博;Fourier正交基神经网络加权响应面法的结构可靠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5 郭语;超声电机驱动的多指灵巧手及主从控制系统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6 李世军;非概率可靠性理论及相关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光远;城市交通信号多目标自适应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戈丽敏;轿车高强度钢后横梁成形仿真及回弹补偿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3 于磊;考虑模具弹性变形的先进高强钢冲压回弹控制与结构拓扑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王源;大型多支路环形交叉口多目标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颜廷雷;白车身结构分析及多目标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郝长岭;异种金属冷压焊焊接过程数值模拟及连接机理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7 邓学峰;耐热铝合金(FVS0812)半球形件温成形的有限元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8 田亮;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数值模拟技术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6年
9 赵国伟;数值仿真技术在板料成形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刘腾飞;协调控制下公交优先控制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茂国,刘伟,樊猛,邵立,陆培德;SUS301L板电阻点焊接头的组织和性能[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杨望晓;;不锈钢车体点焊接头强度试验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熊俊涛;乔志德;韩忠华;;基于响应面法的跨声速机翼气动优化设计[J];航空学报;2006年03期
4 张利彪,周春光,马铭,刘小华;基于粒子群算法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年07期
5 王娅;谷正气;李伟平;梁小波;彭国谱;;基于响应面方法的某智能SUV平顺性优化[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0年03期
6 李大永,胡平,李运兴;拉伸筋阻力的一种简便解析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7 王春生,陈勇,韩凤武,陆培德,王洪亮;三层不锈钢板电阻点焊温度场数值模拟[J];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8 韩利芬,高晖,李光耀,钟志华,韩旭;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在拉延筋参数反求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9 陈涛;李光耀;;覆盖件拉延模工艺补充及压料面的参数化设计新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10 谢延敏;于沪平;陈军;阮雪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方盒件拉深稳健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凯峰;基于虚拟现实与虚拟样机的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超,周劲松;中点软定位簧级进模的设计与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张永健;不锈钢件套裁级进模的设计[J];江苏电器;2002年01期
3 罗阳;计数器控制技术在级进模中的应用实例[J];模具技术;2002年06期
4 姜伯军;级进模冲件与载体最后分离的设计[J];模具制造;2002年12期
5 温建勇 ,李建军 ,肖祥芷;级进模结构CAD中组件设计方法的研究[J];锻压技术;2002年01期
6 冯俊 ,温建勇,李建军,肖祥芷;级进模结构设计中的装配约束表达及求解[J];锻压技术;2002年03期
7 朱国平;级进模使用中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J];南方农机;2003年01期
8 卢险峰;级进模两步冲裁法(专利申请号:031087434)[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4年04期
9 唐启洪;级进模弯曲的整形和调整方法[J];机电元件;2004年02期
10 田燕,李建军,张祥林,肖祥芷;面向再设计的级进模结构设计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丁玉兰;;跳扣级进模的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分会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高峰;张占朋;秦红玉;路少磊;;汽车车门排水槽件级进模成形设计[A];华北六省区锻压技术文集(2012)[C];2012年
3 张建莹;刘长伟;张彦良;张树艳;;汽车保险杠连接件级进模成形技术研究[A];华北六省区锻压技术文集(2012)[C];2012年
4 肖祥芷;李建军;温建勇;伍晓宇;李亚农;;柔性弯曲级进模CAD/CAM[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黄珍媛;郭雷;阮锋;;听筒T铁级进模冷锻工艺研究[A];第3届全国精密锻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京林;;精密IC插座簧片级进模国产化线切割加工工艺探讨[A];第七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方汝宁 通讯员 孙红;2009年:贵航股份全面开展“成本年”活动[N];中国工业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云;大型精密复杂级进模具技术综合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浩;级进模CAD系统中工程图纸生成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田燕;面向再设计的级进模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徐波;级进模关联设计技术的研究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傅苑渝;级进模CAD系统中协同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赵万崇;级进模装配设计中关联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王国文;基于知识的级进模让位槽关联设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行军;利用精密冲压级进模具技术提升效率改善质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方明财;电机铁芯级进模CAD系统孔关联技术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9 苏兆梁;电机定子片转子片级进模CAD系统的开发[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10 许斌;轿车骨架件级进模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37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937163.html